虞世南

更新时间:2023-03-15 18:45:25 阅读: 评论:0

博厚-人生常恨水长东

虞世南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民族志研究方法)

虞世南《蝉》赏析及作者简介

虞世南《蝉》赏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

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

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

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

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

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

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

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

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

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

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

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

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

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

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

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

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

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

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

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

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

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

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

虞世南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

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

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

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

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

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题解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

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饮緌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

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

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

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

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

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

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

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

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

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

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

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

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

品格。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

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

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

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

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

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

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

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

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

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言不

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

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

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

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

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

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

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

象。

诗意散译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

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

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

的飞传。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释】:

[1]垂绥:rui2,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

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2]借:依靠、依赖。

【简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

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

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

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

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

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

五绝。

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教学设计文

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同是有名。集三十卷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8:4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877125297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虞世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虞世南.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虞世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