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排难解纷

更新时间:2023-03-14 10:07:34 阅读: 评论:0

dota攻略-山一

排难解纷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美洲旅游)

两面三刀的成语故事

马均卿妻子和赵令史同谋,诬告马均卿的小妾张海棠害死丈夫,并强夺张海

棠的儿子。后经包拯查明真相,将儿子判归海棠,在调查过程中,马妻竭力为自

己辩护,说自己不会玩弄两面三刀的手法,是一个贤惠的女人。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两面三刀

成语拼音:liǎngmiànsāndāo

成语解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典故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

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成语例句: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

二回)

排难解纷的成语故事

“排难解纷”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调停双方的争执或纠纷。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公元前258年,秦国的大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魏王应赵王的要求派

兵救援,但领兵的将军在途中按兵不动;与此同时,魏王又派客卿将军辛垣衍潜

入邯郸,通过相国平原君转告赵王说,秦军所以围困邯郸,是要逼赵国尊秦昭王

为帝,如果赵王能这样做,秦国一定会撤军。

这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好在赵国作客,听说辛垣衍叫赵王尊秦为帝,

就去见平原君。平原君对他说,赵国上百万军队在国外覆没,现在秦兵又包围了

邯郸,无法使他们退兵。辛垣衍要我们尊秦为帝,我哪里还敢说话。

鲁仲连听了平原君的话后,表示他愿意去跟辛垣衍说说。辛垣衍会见鲁

仲连后,见对方不开口,便说道:“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人,都是为了向平原

君讨点好处。我打量先生的模样,却并非如此,那为什么老呆在这里不走呢?”

鲁仲连不亢不卑地说:“秦国是个不讲礼义、穷兵黩武的国家,用诈术来

对待读书人,把百姓当作俘虏,如果秦王毫无顾忌地做皇帝统治天下,那我鲁仲

连只有跳东海自杀了,我是决不愿做秦国的百姓的。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想为赵

国出点力。”

“先生怎样出力帮助赵国呢?”

“我要叫魏、燕两国出力帮助赵国,齐、楚两国已经帮助赵国了。”

“燕国嘛,我可以请它跟着赵国。至于魏国嘛,我也是魏国人呀,先生

怎么叫魏国来帮助赵国呢?”

“魏国没有看到帮秦称帝后的害处,如果看到了,那一定会帮助赵国的。”

鲁仲连接着又说,“如今秦是个有战车万辆的大国,魏也是,彼此同样称王。仅

仅看见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秦为帝。秦的贪心没有止境,如果真的称帝了,

就要变动诸侯的大臣,撤换他厌恶的人,赏赐他喜爱的人,他还要把自己的女儿

和那些说别人坏话的女人嫁给诸侯做妃子。这种人一进入魏国的王宫,魏王还能

泰然自若吗?就是将军又怎能保持旧日的宠幸呢?”

辛垣衍听到这里,站起来向鲁仲连拜谢道:“起先我以为先生是个庸人,

如今我才知道先生真是天下少见的高士。请允许我就此告辞,我再也不敢提尊秦

为帝的事了。”这时,魏公子无忌夺了前来救赵国但在途中按兵不动的将军的兵

权,率领大军来救赵。秦军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就此撤退了。

平原君决定封赏鲁仲连,鲁仲连一再辞谢,说什么也不愿接受。于是,

平原君摆酒宴请他。等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他走到鲁仲连席前,奉上千金并且

为他祝福。鲁仲连笑着说道:“作为天下之士,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为别人排

除危难、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如果要收取报酬。那就成为商人了。我鲁仲

连不愿做这样的人。”

鲁仲连很快就辞别平原君而去,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排难解纷

成语拼音:páinànjiěfēn

成语解释: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

双方争执;解决纷乱。

典故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

乱而无所取也。”

成语例句: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清李渔《意中缘设计》)

食玉炊桂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

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玉石、柴火像桂木一样贵。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食玉炊桂

成语拼音:shíyùchuīguì

成语解释: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典故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

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成语例句:清·陈梦雷《行路难》诗:“巫咸上天皋陶远,食玉炊桂不可居。”

平步青云的成语故事

魏国有一个叫范睢的人,他想说服魏王重用他,可惜却没有适当的机会。有

一次,范睢随须贾到齐国去,齐王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便送了许多金钱和礼物给

他,这让须贾十分嫉妒,回国后就禀报宰相,说范睢私通齐国,宰相听了就叫人

把范睢抓了起来,还把他打得遍体是伤,最后还是他装死才被门人救出来。

他一直躲在一位好朋友--郑安平家里,后来,郑安平把他介绍给秦王,

秦王让他做了秦国的宰相,范睢便主张攻打魏国,魏王知道后很害怕,就派须贾

去求和。须贾来到秦国宰相府,对范睢叩头说:我没料到您靠自己的能力,平步

青云,如今做到宰相职位。我犯了死罪,请把我送走吧,我再也不参加各国的事,

如今我的生死全在您的手上了。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平步青云

成语拼音:píngbùqīngyún

成语解释: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

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典故出处:宋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

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成语例句: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

困兽犹斗的成语故事

“困兽犹斗”这则成语的困兽是被围困的野兽;犹是还。比喻在绝境中的失

败者还要挣扎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春秋时,晋国发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郑国,可是晚到了一步,郑国已投

降了楚军。这时晋军主帅荀林父主张退兵,可副帅反对,最后由于意见不一致,

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

晋景公得到这一消息,很是气愤。晋军将领回国后,晋景公立即叫人把

败军将领带上殿来,大声斥责,追究责任。那些将领见国君大发雷霆,跪在一旁,

不敢吱声,过了一会,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帅,这次大败应负有责任,就跪前一

步说:“末将罪该万死,现请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卫兵来捆绑荀林父。这时,大夫士贞子上前阻

止,不慌不忙地对景公说:“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对楚的城濮之战中大获全

胜,晋国举国欢腾,但文公面无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问文公:‘既然击败

了强敌,为何反而愁闷?’文公说:‘这次战斗,由于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原

则,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中军主帅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动,无法挽回败局,只

得收兵。但楚军虽败,主帅子玉尚在,哪里可以松口气啊!困兽犹斗,更何况子

玉是一国的宰相呢?我们又有什么可高兴的,他是要来报仇的!’直到后来楚王

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楚王杀子玉,是帮了我们晋国的忙。如果说楚国被

先王打败是一次失败,那么,杀掉子玉是再次失败。现在您要杀掉林荀父......”

景公听了士贞子的话,恍然大悟,笑着说:“大夫别说了,我懂了,我杀

了荀林父,岂不是帮了楚国的忙?这样,我们不是也将一败再败了吗?”

于是,景公当场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将帅。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困兽犹斗

成语拼音:kùnshòuyóudòu

成语解释: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

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典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

况国相乎!”

成语例句: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明冯梦龙《东周列

国志》第七十九回)

不舞之鹤的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

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

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人大失所望,说这是一只不舞之鹤。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不舞之鹤

成语拼音:bùwǔzhīhè

成语解释: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

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成语例句: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

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

意气自如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能征善战的将军李广领兵抗击北方的匈奴入侵,他率领4千骑兵

被匈奴左贤王以4万骑兵团团围住,士卒们十分恐惧,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李广

则神色自若,意气自如,指挥有方,终于杀出重围,获得胜利。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意气自如

成语拼音:yìqìzìrú

成语解释: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典故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

军。”

成语例句:〖示例〗逮江上之变,生所携及留军用者,亡散累千金,再贫困而意

气自如。★清吴伟业《柳敬亭传》

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

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

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

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

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

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

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

处理各种问题。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对症下药

成语拼音:duìzhèngxiàyào

成语解释: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典故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

药。”

成语例句: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如泣如诉的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十分空闲,他潜心研读佛、道家

等经典。经常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他带上朋友泛舟来到赤壁之下,夜色很美。

他听到一阵如泣如诉的箫声,就上前询问,对方在为曹操而惋惜。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如泣如诉

成语拼音:rúqìrúsù

成语解释:泣:哭;诉:说。像在哭泣;像在诉说。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

典故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

成语例句:风声如泣如诉,墓地凄然悲凉。(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桂薪玉粒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擅长辩论,凭一张嘴到处游说。他去楚国要求见楚王,

把守宫门的谒者索贿不成,故意陷害他,让他先住三天,卖给他的东西特别贵。

楚王见苏秦后,谈得非常投机。苏秦说楚国的米像珍珠、柴火像桂木一样贵。[出

处]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

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

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桂薪玉粒

成语拼音:guìxīnyùlì

成语解释: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

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

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

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以“桂薪玉

典故出处: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

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

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

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成语例句:公婆年迈,慈母身孤,兼之室似罄悬,谁办桂薪玉粒。★明·陈汝元

《金莲记·惊讹》

唯命是从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郑襄公裸露上身跪

迎楚庄王,说可以占领郑国,让郑国人作奴仆,或者给他一个朝贡的机会,他都

可以唯命是从。楚庄王看他十分可怜就答应退兵,允许郑国求和,并订立盟约。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唯命是从

成语拼音:wéimìngshìcóng

成语解释: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形容完全服从命令。唯:唯独;命:命令。

典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

从,岂其爱鼎?”

成语例句:尔本贵人,故重其值,但输券之后,当唯命是从,不得韦许。(明邵

景詹《觅灯因话姚公子传》)

又惊又喜的成语故事

王夫人因发现男女性爱图腾手袋后,对大观园内所有丫鬟进行搜查,赶走了

迎春的丫鬟司棋,因宝玉已经成熟,就把漂亮丫鬟晴雯赶出大观园。宝玉偷偷摸

摸去晴雯家探望她,晴雯觉得又惊又喜,同时很委屈,只因为长得漂亮就被一口

咬定为狐狸精。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又惊又喜

成语拼音:yòujīngyòuxǐ

成语解释:既惊讶又高兴

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

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成语例句: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三五年一定胜利,

大家听了又惊又喜。”

同甘共苦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

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于是赶紧派人

去把郭魄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郭

魄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那么,天下有本领

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郭隗回答说:“先重

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

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替他

造了一幢华丽住宅。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

齐、赵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兴,都委以重任,开关备至;

无论谁家有婚丧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度苦难

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同甘共苦

成语拼音:tónggāngòngkǔ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

苦难。

典故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成语例句: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0:0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59654142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排难解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排难解纷.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排难解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