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的作文素材积累
有关“纪念日”的作文素材积累
导语:“纪念日”,是指值得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的
日子。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
谢!
一、关于审题与立意:
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纪念日”。“纪
念日”,是指值得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的日子。考生可以
选取国际国内某个或某些重大节日,也可以选取学校的、家庭的或个
人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以之作为写作的主体对象,或叙写值得纪念的
事件,或记述举行纪念活动的情景内容,或抒发真切的感受,或发表
个人的看法等等。总之,选材是广泛的,立意是多元的。但无论采用
何种文体作文,都应扣题而发,都应紧扣“值得纪念”和“日子”两个
要素,都必须有着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关于评分标准:
切入分为54分
1.紧扣题旨,立意深刻,构思新颖。能真实生动叙写有关“纪念
日”的故事,(公共的、自己的或他人的,现实的或历史的)并能抒发真
情实感,或能阐释有关“纪念日”在人类进步发展、社会文化传承等
方面重要意义,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可从65分切入。语言精彩的,
最高可判70分。要对照“发展等级”细则,准确赋分;要发现好文章,
准确判高分。
2.符合题意,立意准确。能紧扣“纪念日”选材作文,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有鲜明特色的,可从60分切入。
3.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可从54
分切入,视语言表达水平上下浮动。
4.写记叙文仅是对所叙对象轻描淡写,缺乏情感体验;写议论文仅
对“纪念日”空谈泛谈,而无真材实料,观点缺乏清晰有序的表述;写
成了“纪念”,忽视了具体“日子”,可在48至53分之间赋分。记
叙文中缺乏基本要素,议论文中出现以叙代议、点据不一,比照同等
情况降低一档赋分(一档4至5分)。行文若即若离,可在42至47分
之间赋分。
5.不解题意,立意偏颇(所写内容不属于“纪念日”,或全无“纪
念”价值),硬贴标签,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最高不超过41分。
如胡编乱造、违背常理,文字表述低下,在41分以下赋分,最低可判
25分。抄袭套作不超过20分。
6.错别字,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篇幅不足400字,最
高30分,依实际情况定;篇幅基本完整,字数不足者,每少50字扣1
分,扣满3分为止。
三、优秀文章:
纪念日
——清明节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
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在
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
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
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
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
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
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
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
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
“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
“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
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
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
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
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
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
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
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
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
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
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
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
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
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
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
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
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
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
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
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
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
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
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
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
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
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
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9:0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55700142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纪念日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纪念日作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