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谈美》读书心得感悟1
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我对美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美无处不在,
然,小美见诸于表象,大美表迹于人心。
一个人,其肉身与灵魂一体塑造出外在形象。言行举止皆是个人内在修养的
表征,灵魂所追求的高度往往折射出个人情操。人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
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见诸于个人情趣。情趣根源于人生,艺术又是情趣的表现,
因而艺术与人生紧密相连。今日所谈关于美的言论,与艺术相连,更根植于人生,
因为生活本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殿堂正是通向美的云端。人生的艺术化把
“真”、“善”、“美”集成一体,如此这般美便有律可循,继而引起人的情感活动,
并影响个人的现实活动。所以,小美见诸于表象,大美表迹于人心。
不同于古人吟诗作对大谈风月,谈美,要求人生美化,进而人心净化,领略
美蕴含的时代思想与情趣。因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
立,而伟大的事业都出自于宏伟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所以把人生看成一门艺术,
在创造和欣赏时都抱着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的心态而不计较利害得失,往往能成
就一番大事业。当今社会浮躁之气可见斑驳,以强硬的态度为达到目的施展“三
头六臂”的人不在话下,而趋功近利往往容易蒙蔽人心,这般不能免俗,便与美
失之交臂。纵观世界各国成功人士,志存高远,眼光独到,正是以美的眼光剖析
事物,多角度欣赏,以美感的态度追求完美,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人,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正因为他不推求关系、条
理、因果等,所以做事更能够放开自我,更偏重于直觉思考。你以为他在天马行
空,其实他在探索更深层的意境。所以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意志力专在事物
本身的形象,心里活动偏重于直觉,便能更加敏感于善恶、真伪、美丑,真善美
也就见诸于此。正如我们看崇山峻岭,阅世人无数,叹流年如梦,悔当初所遇,
惊羡他乡林业高楼,醉情古朴茂林觞咏,都如隔岸赏花,陆上观雾,不受利害关
系牵绊,自能以雪亮的眼光窥视所有的物象。所以把美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往往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事物本身的形象,进而品味出它独特的意
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只有这种理念才是真正的,
永恒的美,才是一种具有客观意义的实在。这种对于美的理解,是渗透进精神层
2
面的定义。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随之改变,而人骨子里的美感经验却是可
寻其迹。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便不自觉陶冶了性情。可见,
美好事物的不自觉的影响,对于个人修养的培养,是有一定好处的。
对于美,存着欣赏的心去感受它,需要有考据与批评。脚踏实地地研究事物,
自省的同时把事物放在作品之外评判美丑,无所谓杂念,无所谓纷扰,便能更加
客观的领略个中滋味。而美之中既要有人情又要有物理,虽所爱但不加以欲念,
虽不喜不偏以歪理,胸无纤尘,以观其趣,美尽自得。
生活尽是美,仰望天空,明月繁星薄云相辉映;脚踏实地,天时地利人和齐汇
集。肉眼可识美,常眼前一亮;心中可识美,便如清泉润心。小美见诸于表象,大
美表迹于人心。所以,以美之心度量所见,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天下大美。
2021《谈美》读书心得感悟2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
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
现情趣。这种说法和我画画的理念不是不谋而合嘛!于是果断买了。
书的最后一句话说:“好书不老,常读常新”。
我读完了确实是这样的感受。册子虽小,但是内容真的是太丰富了。尤其包
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名家的画作,我没见多的画几乎占一大半。我买的是电子版的
书,里面的高清大图让我惊喜不已。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写出好多心得,简直收
获太多。
我自己从15年坚持每日画画到17年真的这样一天不落地实行后,我慢慢发
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绘画风格。让我很开心的是,看我画的人也通过我的作品看到
了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我的画的确是我的心借由画面表达的形象来表现我内
在的情趣的。这样的说法简洁而准确,非常棒。
朱光潜的众多身份里面不包含艺术家这个头衔,不过他的确知道艺术为何物,
也知道做艺术的人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常说,我们应该抱有感恩之心。我一直认为我们也很应该感谢一直努
力的自己。就因为自己的不断努力才会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会收获朋友们的
时刻挂念。去年也找了同龄人学了我需要学习的那部分画画技巧,收获了绘画技
巧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朋友。我明白了美在于创造,更在于辛勤和规划。就拿
3
我学画的那个美女举例,在别人眼里她成天就在吃喝玩乐。然而我看到的是,她
用心安静地画画,为了拥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搬到新的工作室
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当然别人看到的只是她发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图。
这就像我刚毕业的时候看到有位同事带寿司当午餐时想的一样,她好有钱可
以买寿司吃。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自己做的寿司。我现在出去和朋友们吃饭,她们
都知道我做的饭很小资,一定要给我点颜值高的食物。我分享的生活状态中的每
一张美图,都是我自己亲手创造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我每天都是在创造美。
谈美这本小册子虽然内容不多,我却慢慢地读了挺长时间。借由书中的一段
话来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
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2021《谈美》读书心得感悟3
开场白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
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
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这不仅于当时那
个“危机存亡的年头”十分必要,于经济高速疯长、心灵雾迷津渡的现代也迫切
而有益。
唯有“无所为而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
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朱光潜也正是用此情怀才成就了这样一本虽薄、却厚重,
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的美文。
《谈美》首先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存在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三
种态度。唯美感的态度是物我两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
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
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之后,文章又说明了美感与快感、与联想,与
考证、批评与欣赏,与自然的联系与差别;说明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对美的差别
与一致;说明了艺术与游戏,创造与情感,格律、模仿对于艺术的意义;说明了天
才与灵感、汗水与努力对于艺术的作用。
最后,朱光潜强调,尽管处于正名析理期间,开篇便区别了三种对事物的态
度,但其实“完美的人生见于这(实用、科学、美感)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每
4
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
艺术作品”。让我们知道,艺术人生其实也可以很近、很亲切,与你我息息相关。
他警醒我们,“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他们都是‘生命的机
械化’”。
“情趣逾丰富,生活也逾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
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是否能欣赏。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
一样有福。”借用阿尔卑斯山谷间路上的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劝告游人
莫错过眼前美景,朱光潜提醒“赢得了职场,却输了人生”的我们,不要成为“这
丰富华丽世界中一个了无生趣的囚徒”。我以为,美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情,
一种选择,其次才是一种原理和方法。
2021《谈美》读书心得感悟4
这个作品用书信的方式解决了人们对于美学的疑问,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
高龄的情况下创造的“暮年心血”之作,从美学最简单的开始,为读者讲述一些
关于美学的知识,我也学到了不少。
美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点上,这个基点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
概念出发,是起源于人们的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
女俘以及劳动和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想起同学在生活中,
学习中发现一些事物说它很漂亮,很美,大家都感到的美是真的美,我认为作者
有句话说得很好,大概是:“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知,你内心的一种认识,并不
是根据一些概念来判断的。”我也确实地意识到美是不能给它拟一个定义的,每个
人心中的“美”都是不一样的,不过读了这个作品让我感觉到“美”有些复杂,
朱光潜先生分了很多方面来教我们如何学习美学,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本书
有一部分的内容只要让我们稍加理解就可以了,不过有些我们必须要记住,比如: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都存在不同的美,我们要尊重这些美,而
且绝不能把美学看成一门鼓励自足的科学,把门关起来“自力更生”,要在哲学,
历史文艺实践等等来学习,我想我现在的认识是极片面的吧!
人在劳动中开始形成社会,人在改造自然中也改造了自己,美在劳动中才可
能体现出来,美在自然中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5
2021《谈美》读书心得感悟5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这是朱光潜先生为人的准则,
也是《谈美》一书最基本的观点。书中这样比喻,当你走在一条河流的两岸,如
果你在河岸的这边,你就会发现对岸的景色比这边的美,而当你走到了河的对岸
时,你又会发现对岸的景色又要比这边的美。对此,朱光潜这样说道:你在河的
这边,对岸对于你来说是孤立的,你在欣赏它的时候是不受它的羁绊的,而这边
的景色却因为你身处其中,为其所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俗世中的我们
总抱着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心态,将它当做自己的垫脚石。须知唯有独立绝
缘地看待事和物,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方能体察其美,若怀实用性
目的,则心态已失。佛家经典《心经》的前三个字就是“观自在”,如果能达到这
种境界,就是跳出自我,就是美的获得。
全书也是以此为目的,把其中经历的各种过程、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
第一封信中所举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庭院中的一棵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
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种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
物学家;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中,实用家想的是
如何才能把这棵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而科学家所想
的则是这棵古松的年龄、属类等,这两者都在无意间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业、
学识等联系起来,都把古松当做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联系的各种事物上
去;但是美学家则是把古松独立于自我之外,从第三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
体味。
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而这也是作者通过本书向我们传递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风平浪
静,特别是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初学者”,总免不了遭受挫折、困顿,前方的路
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雾。但如果此时你能以一种美学的态度去观察这个世
界、这分生活、这种状态,恰如一剂清凉剂,你就会发现一种全新的角度、全新
的境界,把自己从生活中孤立出去,以第三人的角度体察生活,欣赏生活,因为
只有如此,你才能不受实际的切身利害的牵绊,就能安闲自在地玩味另一种生活,
并从中得到美感。
6
举目凝神,我仿佛看见朱先生透过这茫茫的红尘俗世蹙起双眉、栏杆拍遍。
最后,以阿尔卑斯山上路牌写给游人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那就是:
“慢慢走,欣赏啊!”
2021《谈美》读书心得感悟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7:0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48434142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谈美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谈美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