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与技术

更新时间:2023-03-14 05:33:51 阅读: 评论:0

电话回访话术模板-提高记忆

纳米材料与技术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儿童相框)

第三章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一、纳米微粒的结构

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热学、磁学、光学、动力学、表面活性、光催化性能

一、纳米微粒的结构

纳米态:物质的第?态!

区别于固、液、气态,也区别于“等离子体态”(物

质第四态)、地球内部的超高温、超高压态(物质第五态),

与“超导态”、“超流态”也不同。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纳米态的物质一般是球形的。物质在球形的时候,

在等体积的条件下,它的界面最小、能量最低、自组织

性最强、对称性也最高,有着很好的强关联性。聞創沟

燴鐺險爱氇谴净。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

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nm)进

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

十面体、二十面体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

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

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

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

定的结构状态。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纳米微粒一般为球形或类球形,可能还具有其他各

种形状(与制备方法有关)。

纳米微粒的结构一般与大颗粒的相同,内部的原子

排列比较整齐,但有时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别:高表面能

引起表层(甚至内部)晶格畸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二、纳米微粒的基本特性

1.纳米微粒的热学性质

固态物质在其形态为大尺寸时,其熔点是固定的;

超细微化后发现其熔点将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纳米

量级时尤为显著。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大块Pb的熔点为600K,而20nm的的球形Pb微粒

熔点降低288K。

Ag的熔点:常规粗晶粒为960C;纳米Ag粉为100C

Cu的熔点:粗晶粒为1053C;粒度40nm时为750C

纳米微粒的熔点降低:由于颗粒小,纳米微粒的表面

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

活性大,因此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比块体材

料小得多,使纳米微粒的熔点急剧下降。謀荞抟箧飆鐸怼

类蒋薔。

应用:降低烧结温度。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

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在烧结中高的界面能

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

位团的湮没,因此,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

化的目的,即烧结温度降低。(烧结温度:指把粉末先用

高压压制成形、然后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使这些粉末互

相结合成块、密度接近常规材料的最低加热温度。)厦礴

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2.纳米微粒的磁学性质

材料磁性的分类

①抗磁性(Diamagnetism)

②顺磁性(Paramagnetism)

③铁磁性(Ferromagnetism)

④反铁磁性(Antiferromagnetism)

⑤亚铁磁性(Ferrimagnetism)

人们发现鸽子、海豚、蝴蝶、蜜蜂以及生活在水中

的趋磁细菌等生物体中存在超微的磁性颗粒(实质上是

一个生物磁罗盘),使这类生物在地磁场导航下能辨别方

向,具有回归的本领。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的磁性与大块

材料的有显著不同。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i)超顺磁性:纳米微粒尺寸小到一定临界值时进入超顺

磁状态,这时磁化率不再服从常规的居里-外斯定律。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例如:-Fe、Fe

3

O

4

和-Fe

2

O

3

粒径分别为5nm、16nm

和20nm时变成顺磁体。Ni粒径小于15nm时,矫顽力

Hc→0,说明进入了超顺磁状态。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微粒显现超顺磁的临界尺寸是

不相同的。

超顺磁状态的原因:由于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

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

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

超顺磁性的出现。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超顺磁性:

铁磁性的特点在于一个磁化了的物体会强烈地吸引

另一个磁化了的物体,即铁磁性物质对磁场有很强的磁

响应,在磁场撤去后仍然保留磁性;而顺磁性则是当把

物质放到磁场中时,物质在平行于磁场的方向被磁化,

而且磁化强度与磁场成正比(极低温、极强磁场除外),

也就是说顺磁性物质只有很弱的磁响应,并且当撤去磁

场后,磁性会很快消失。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超顺磁性则兼具前两者的特点,超顺磁性物质在磁

场中具有较强的磁性(磁响应),当磁场撤去后其磁性也

随之消失。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ii)矫顽力:纳米微粒尺寸高于超顺磁临界尺寸时通常呈

现高的矫顽力Hc。

如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的方法制备的纳米Fe微粒,

随着颗粒变小,饱和磁化强度Ms有所下降,但矫顽力

却显著地增加。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80安/米,而

当颗粒尺寸减小到20nm以下时,其矫顽力可增加1000

倍;但若进一步减小其尺寸到约小于6nm时,其矫顽力

反而降低到零,呈现出超顺磁性。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高矫顽力的解释:

一致转动模式:当粒子尺寸小到某一尺寸时,每个

粒子就是一个单磁畴,每个单磁畴纳米微粒成为一个永

久磁铁,要使这个磁铁去掉磁性,必须使每个粒子整体

的磁矩反转,这需要很大的反向磁场,即超顺磁状态的

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的矫顽力。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

球链反转磁化模式:球链使磁性增强(球面缺陷将

削弱磁性)。

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已作成高贮

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大量应用于磁带、磁盘、磁卡以

及磁性钥匙等。而利用超顺磁性,人们已将磁性超微颗

粒制成用途广泛的磁性液体。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iii)居里温度:由于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而导致纳米

粒子的本征和内禀的磁性变化,因此具有较低的居里温

度。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纳米微粒内原子间距随粒径下降而减小,将导致电子

交换积分Je减小,因此使反映交换作用强弱的居里温度

随粒径减小而降低。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iv)磁化率:纳米微粒的磁性与它所含的总电子数的奇

偶性密切相关。

偶数电子数—颗粒具有抗磁性;

奇数电子数—颗粒具有顺磁性。

电子数为奇或偶数的粒子的磁性随温度变化还有不

同的变化规律。

3.纳米微粒的光学性质

纳米粒子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是其尺寸与物理特征量

相差不多。

当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时,小颗粒的量子尺寸效应十

分显著。与此同时,大的比表面使处于表面态的原子、

电子与处于小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

别,这种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微粒的光学特

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使纳米微粒具有同样材质的宏观

大块物体不具备的新的光学特性。主要表现有:綾镝鯛

駕櫬鹕踪韦辚糴。

i)宽频带强吸收: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这表

明它们对可见光范围各种颜色(波长)光的反射和吸收

能力不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

几乎都呈黑色,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

变成铬黑。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通常低于l%,

大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这个特性可作为

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

红外隐身技术等。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

ii)蓝移和红移现象:

蓝移现象(普遍存在):与大块材料相比,纳米微粒

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解释:1)量子效应: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与

未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

径减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对半导体和

绝缘体都适用);2)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

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第一近邻和

第二近邻的距离变短,键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

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光吸收带移向了高波数。锹籁

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红移现象(当其起因强于蓝移因素时出现):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内应力增加电子

波函数重叠加剧带隙减小吸收红移

iii)量子限域效应:

当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半径小于激子玻尔半径时,电

子的平均自由程受小粒径的限制而局限于很小的范围

内,空穴很容易与它形成激子,引起电子和空穴波函数

的重叠,这就很容易产生激子吸收带。激子的振子强度、

进而激子带的吸收系数随粒径下降而增加,即出现激子

增强吸收并蓝移,这就称作量子限域效应。構氽頑黉碩饨

荠龈话骛。

纳米半导体微粒增强的量子限域效应使它的光学性

能不同于常规半导体:如吸收光谱发生改变。

激子:h

从某些原子中激发出电子、同时留下空穴。由于同处一

个原子上,e-h对的相互作用很强,构成一个系统,称

为激子。激子实际上是固体中的一个激发态,它是由于

吸收了光的能量而形成的。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iv)纳米微粒的发光:

当纳米微粒的尺寸小到一定值时可在一定波长的光

激发下发光。

1990年,日本佳能研究中心的发现,粒径

小于6nm的Si在室温下可以发射可见光;随粒径减小,

发射带强度增强并移向短波方向。当粒径大于6nm时,

这种光发射现象消失。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

解释:大块Si不发光是由于它的结构存在平移对称

性,由平移对称产生的选择定则使得大尺寸Si不可能发

光。当Si粒径小到某一程度时(6nm),平移对称性消失,

选择定则失效,因此Si微粒出现发光现象。识饒鎂錕缢

灩筧嚌俨淒。

或者:e-h(载流子)的量子限域效应:

吸收光形成激子e、h复合发光

v)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光学性质:

纳米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分散物系(溶胶),

纳米微粒在这里又称作胶体粒子或分散相。

在溶胶中胶体的高分散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分散物系

具有特殊的光学特征。如让一束聚集的光线通过这种分

散物系,在入射的垂直方向可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

这种现象是在186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所发现,故

称丁达尔效应。这个圆锥为丁达尔圆锥。凍鈹鋨劳臘锴

痫婦胫籴。

纳米微粒形成的溶胶才有明显的Tyndal效应

溶胶Tyndal效应的规律:

乳光强度I粒子体积的平方

粒子的数密度

粒子与介质的折射率之差

1/4

4.纳米微粒分散物系的动力学性质

i)布朗运动:

1827年,布朗(Brown)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悬浮在水

中的花粉颗粒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其他的微粒在

水中也有同样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恥諤銪灭萦

欢煬鞏鹜錦。

布朗运动是由于介质分子热运动造成的,是溶胶动

力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1905年4月15日:爱因斯坦在向苏黎世大学提交的

博士论文中估计一个糖分子的直径约为1纳米,首次将

纳米与分子大小挂上钩,并证明了分子的存在。这是20

世纪初物理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鯊腎鑰诎褳鉀沩懼

統庫。

爱因斯坦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的这篇博士论文竟

会是一个世纪后发展起来的纳米科技的一个源头。

ii)扩散:

是在有浓度差时,由于微粒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引

起的物质迁移现象。

一般以扩散系数(表示物质扩散能力的物理量)来

量度。微粒愈小,热运动速度愈大,扩散系数也越大。

iii)沉降和沉降平衡:

对于质量较大的胶粒来说,重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粒子相对密度大于液体,因重力作用悬浮在流体中

的微粒下降。但对于分散度高的物系,因布朗运动引起

扩散作用与沉降方向相反,故扩散成为阻碍沉降因素。

粒子愈小,这种作用愈显著,当沉降速度与扩散速度相

等时,物系达到平衡状态,即沉降平衡。粒子的质量愈

大,其浓度随高度而引起的变化亦愈大。硕癘鄴颃诌攆檸

攜驤蔹。

一般来说,溶胶中含有各种大小不同的粒子时,当

这类物系达到平衡时,溶胶上部的粒子平均大小要比底

部的小。

5.纳米微粒的表面活性、敏感特性

金属纳米粒子粒径5nm时,表面活性(催化性)

和反应的选择性呈现特异行为。

正反应优先、抑制副反应

表面活性光、温度、气氛、湿度敏感

6.光催化性能(纳米半导体微粒的独特性能)

光能化学能有机物合成(降解)

(海水制H

2

,TiO

2

表面固N

2

、固CO

2

i)基本原理:h>Ege–h对(能隙一般为1.9-3.2eV)

氧化性的空穴+TiO

2

表面的OH-OH自由基

氢氧自由基具有强大的氧化分解能力,它能分解几

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一部分无机物,可将它们分解成

无害的二氧化碳及其他物质。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

有机物被降解的一般过程:

酯醇醛酸CO

2

和水

负电子与空气中的氧结合会产生活性氧,也就是超级

氧化离子,也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

半导体导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越负(电子还原性强)

半导体价带的氧化-还原电位越正(空穴氧化性强)

光催化活性越强

ii)基本特性:微粒粒径r光催化效率

r量子尺寸效应能隙

光生e-h对的还原-氧化能力

r光生e-h扩散到表面的时间

e-h分离效果、复合概率

光催化活性

r比表面积

光催化吸附、降解能力

iii)实用化改性:

提高光谱响应、光催化效率和反应速度

TiO

2

:禁带宽,只能利用紫外光

(吸收阀值波长为387纳米)

扩展激发光波段,开发可见光灵敏催化材料

对策:掺杂过渡族金属,如钒、铬、铁等

提高光量子效率,开发高效光催化材料

对策:掺杂重金属,如银、金、铂

iv)实际问题:

氧的影响:需尽量提高O

2

的还原速率

催化剂的固定(主要载体为尼龙薄膜、硅胶、玻璃

纤维、石英砂珠、活性碳等):用浸渍、干燥、烧结、sol-gel、

PVD、CVD等方法固定在各种载体上氬嚕躑竄贸恳彈瀘

颔澩。

产业化问题:受天气影响、太阳能利用率低、反应速

度慢、催化剂易中毒等

开发高量子产率、宽光谱激发的高效半导体光催化

剂(光活性好、光催化效率高、经济价廉)

用于污水处理(有机物降解、失效农药降解)、空气

净化、保洁除菌等。

在降解污染中,纳米TiO

2

具有光辉的前景!

半导体光催化产生的空穴和形成于半导体颗粒表面

的活性氧类,与细菌接触时向细菌体内渗透或附在细菌

膜上,与细菌组成成分进行生化反应,阻碍细菌生长合

成路径和能量系统的作用,破坏细菌膜,固化病毒的蛋

白质,在杀菌的同时还能分解细菌尸体上释放出的有害

复合物,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功能!釷鹆資贏車贖孙滅

獅赘。

中国国家大剧院穹顶所需的六千平方米玻璃和三万

平方米钛板,分别采用了纳米自清洁玻璃和纳米自清洁

钛板。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

纳米自清洁功能:经过处理的玻璃表面具有超亲水

性。该特性可以使水分完全均匀地在玻璃表面铺展开来,

并且完全浸润玻璃,并通过水的重力将附着于玻璃上的

污染物携带走,而不是像通常在玻璃板上形成水珠、粘

附灰尘,从而达到自清洁效果,大大减少人工清洗、环

保又节能。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

光催化功能:在阳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自清洁纳

米薄膜材料对有机物具有强烈的分解作用,分解产物为

CO

2

和H

2

O等无害物质,而对无机物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

防雾作用:由于水分无法在基材表面形成水珠,可

以用于玻璃表面的防雾。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5:3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4323029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纳米材料与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纳米材料与技术.pdf

上一篇:校园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