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败

更新时间:2023-03-14 03:18:58 阅读: 评论:0

和震-猪脬

花开不败
2023年3月14日发(作者:青金桔)

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

“二中是省里最好的中学。”初中时,我的数学老师如是说。几年后的今天,我发现那是很重要的一

句话。当我用了百分之二百的投入,终于走进了二中,我才发现,我迎来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

从“不纯”到单纯

你是为了什么学习?我的学习动机经历了一个从不纯渐渐到单纯的变化。

我那个不纯的动机: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具体点,就是能考到清华。这个,可能是我国

分布最广泛的一个动机了吧?

学习、学习、学习,最让小学生头痛的双音节词语。等到某一天,我发现我对它早已有了化不开的感

情。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吧?从意识到我肩上还有责任起,我的懵懂时代就过去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

改变自己开始!

从时间的奴隶到时间的猎人

二中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大型的校办活动。另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一点也不少。那么,该如何

安排我时间银行里的存项,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还记得老师组织我们去参加各学科竞赛的讲座。刚开始

的时候,每次听课的差不多有二百多人,普通教室放不下,大伙都集中到阶梯教室去。那里没有暖气,大

伙坐在凳子上一起发抖,还是充满毅力地听下去。但是不出一个月,人数就减了一半还多。大多数人是因

为高考课程和竞赛课程难以协调的缘故,不得不放弃了。到了最后,每科甚至只有不到二十个人坚持了下

来。听起来有点夸张吧。高考与竞赛兼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合理地安排上天赐予的86400秒。

怎么安排时间呢?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记得有一天,我们跑去参观竞赛前辈们的教室。前辈

们把那成箱的书给我们“亮”了出来,对我造成的视觉冲击绝不亚于明晃晃的尖刀。

只恨时光太匆匆,这就是我的烦闷。

我选了一个最古老的办法:延长学习时间!也就是一个字儿——“挤”!这个方法是否科学还有

待考究,但对一部分人确实是有效的。我就像一个时间的猎人,到处搜寻它。我不适合晚睡,但是可以早

起嘛!太阳还在那一半世界做圆周运动,我这边的笔尖已经开始在纸面上做起“布朗运动”了。一有空闲

我就一把抓起文曲星,跑到四楼的连廊上背单词。从连廊上可以看得很远,特别是在没有别人的时候。如

果连廊上的栏杆有记忆,它也许会记得我的身影吧。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边听边做笔记边提前写作业,

好压缩时间。为了避免学理不通文,我每天挤出时间来写两篇作文(后来偷懒,变成两天写一篇了)。这

些后来都成为我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从充满激情到激情澎湃

中央十台播过一个节目,叫《高考状元经验谈》。我一集不差全看下来了,由衷的地佩服他们。

我觉得他们最厉害的是那份激情,那种愿意把每一天井井有条地安排到秒,愿意对自己的生活从头一直负

责到脚的态度。

我身边都是有激情的人。在他们的感染下,我的日子变得激情澎湃。

石家庄的盛夏,外面难得有人,只有知了挂满了夏树。像古老的滴漏一般我的汗水永不却步,时

不时飞来挑衅的还有巨大的蚊子。但是当我把自己投入到题目里,我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把这一切都

忘记了。

暑假总结是这么写的:“这是一个熔化一切的夏天,融不掉的只剩下一麻袋草稿纸,还有几筐实

验报告。”

其实还有我们的信念,几年后的我很想补上这一句。

又有一段时间,我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遇到了困难。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看

来是真的。每当我沉沉入梦,梦乡中一个一个巨大的箭头都会如期而至,有时我甚至能把数值算出来。在

梦里还在想问题,这种事以前也听说过。凯库勒结构式就是他在梦里突然领悟到的。不过我以前一直把那

当成一段传说而已,或者是一种艺术手法什么的,真是愧对前辈了!

另一件事,是转述自我的班主任之口。他门下曾有一名复读的女生,她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

惊人的逆转。怎么办到的呢?他也不知道。只是听这个女生自己说,这一年她从没有看见过太阳。这就是

披星戴月吗?

想成为高考状元,那就得比他们更有激情才行。

从低头拉车到抬头看路

无论如何,学习绝不是磨时间。

很快我就发现,有人比我还努力,却不比我强。有人看起来不怎么用功,可学的也不赖。这很明

显是一个效率问题。

正当我激情澎湃地在题目中鏖战,忙得不亦乐乎之时,同桌的书桌上多了一本书。魏书生老师写

的。前桌则手捧一本新东方精神。有一本超右脑学习法,听说学校门口的小书店正在热卖中。

假如我们是一群牛的话,那么那天我忽然发现,只顾低头拉车的我,不知不觉被那些会抬头看路

的家伙甩了。

不看不知道,前人总结的学习方法真是千千万万。先有3R学习法,接着4R学习法,后来又出了

5R学习法什么的。大意无非就是课前预习,课上研习,课下复习,然后练习,经常熟悉之类的。

我尝试了几种,每种用了几天,后来觉得死板了,都没有坚持下来。后来一个前辈告诉我,自己

总结总结,自己的方法可能会让你更舒服一点。前辈的经验往往是宝贵的。我自己找了几个,感觉还挺行。

举个例子吧。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会,但是我做不对。

编程里有一整套查错的方法。但是还没见过有人专门写过物理题的查错方法。大概认为根本就不

该出错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来说,在物理题目里,量纲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极限情况,检查答

案是不是符合你的已知实例,检查定义域和值域,单调性检验,这些也都是我们熟知的方法。还有对称性

检验:方程里的对称性一定会体现在解里。数量级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认认真真地读题,仔仔细细地分析,清清楚楚地列式,本身就是用在出错之前的手段。

书写时,用几个花括号而不是一大堆文字来表示条件,可能也会更清楚。

不是方法,只是习惯

为了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什么是“传说中”的高手呢?结果发现了就像这样

的一些印象:

“真正的高手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这点东西他们会自己搞懂。”

“真正的高手从不写作业,他们会自己找题做。只有笨学生才混在老师的习题集里。

“真正的高手从不留下以前的作业和卷子,当你问他一道题的时候,他会从一堆东西里找出半张

纸给你。”

“真正的高手难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高级题是他们的强项。”

“真正的高手没有日程表,他们总是在考前最后一天完成任务,把家长吓个半死。”

……

这些颇具俗世奇人风范的描述,是我观察得到的事例,当然是反面的。自己的计划当然是不可或

缺的,但是如果抛开老师的引导自己搞一套的话,我觉得只是懒惰的借口。你完全可以在跟着老师走的同

时完成自己的计划。另外,列出要学的和已经学过的,短期看来,可能会慢一些;从长远看,已经掌握的

东西会比较牢固,这样在后续学习中优势就明显了。

再比如,翻开一本新书,一般都应该看看前言和目录,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就像写一部小说,

可以先写总纲,写概要,最后再使它丰满起来;也可以先写一个一个细节,最后凑起来。显然正常人会选

第一种。学习一门课也是一样。

但是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学习方法,只有在成为学习习惯以后才真正有力。无招胜有招——

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懂的。

从脆弱到坚强

前辈们留下一个传统——长跑。跑的时候对自己说:前面就是一等奖了,再往前一点是省队,再

往前就是国家队了……

不管我们做什么,到了后来它永远是一件关于毅力的事。因为,没有毅力,说得再好也是空谈。

有这么一道题:五个电阻环相连,求电阻。题量比较大。让我到今天还能记起来的原因是它下边

有一条评论:“物理竞赛考核的不仅仅是选手的知识,还有他的毅力。”

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它的含义。

一直到了复赛考场上我才真正明白。那次考试出事了。

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题目,其实玄机暗藏。有几道题做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像是一条缺氧的鱼,

我艰难地拍打尾巴找寻出路。

武侠小说里不是常有高手对峙的场景吗?越是生死关头,越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绝对不能慌。一

般来说,慌的那个人绝对会比较惨。

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场面,但原理总是差不多的。

在最后的半小时里,我稳住了自己,很坚强地做下去,什么后果也不去想。心里好像有一潭水,

只有滴滴的水声。

最后,在这半小时里我挽救了自己,拿到了我的另一半分数。

这个经历本身可能比比赛还重要。

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

缓缓流逝的,总是时间的旋律。

两年的时间,改变缓缓发生在我的身上。

从一个有点腼腆、常常退却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昂首在舞台上演绎话剧的自己。从一个大错

不犯、小错不断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自己。从一个懵懵懂懂、目标模糊的自

己,到一个坚定了信念,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一件事的自己。

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学校和我的老师。

“二中,是省里最好的中学。”两年后的今天,我发现这句话影响我的一生。

两年前,最好的中学意味着从这里走出许多清华北大,她会用知识丰富你的头脑,给你一个登上

人生更高平台的机会。

两年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在乎的早已不仅仅是考上哪所大学,而是种种历练,丰富你的内心,

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

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高策,2010年高考672分,北大生物系录取。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让高策写一写曾经的故事,

算是给自己的高中一个总结,也给学弟学妹一点鼓励。几天之后他发给我这样一篇文章,读完之后,我热

泪盈眶。他的文章里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我的眼泪里有我和几十个孩子刻骨铭心的青春。】

TOallthowhosaidthatIcan't,Ihaveprovedoncemore,yesIcan.

终于,我可以平静下来,在这样一个清晨,好好地回忆,细细的品味,那属于我的高三奇迹。

想借用班主任的评语,对高三的上学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怀天下却做不到卧薪尝胆,立志异常坚

定却难逃现实诱惑,看得见远处的山却看不见脚下的路。有时把执迷不悟叫执着,有时把自我满足当自信,

有时自以为是能够拯救别人拯救世界的万能上帝,到头来成了自身都难保的过河泥菩萨。有时是真正弱点

百出还不以为意的“伪高手”,有时是地道地荒废机会还自鸣得意的可怜人。”看到这些评语,这些批评,

我心里有恐慌,却更迷茫——我究竟该怎样做……

【这是我从教几年的学生评语中唯一一次这么“狠”地评价自己的学生,而批评的恰恰是我最喜欢的

学生中的一个。他几乎是我钦点的班长;他有很多看法与我异乎寻常地一致,虽然我没有当面对他说过;

他曾经在寒冷的深夜与我探讨爱的问题,虽然我没有能让他接受我的观点,但是我依然欣赏他的思考;他

也有着自己的大气与胸怀,我喜欢他们做的每一期墙报和班会,我喜欢他的文笔,也多次把他的文章作为

范文;当然,这些都掩不住他的不足,他也在高三的时候为自己的习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直到今天我

都相信,他的路原本可以不这么难。

我依然记得,我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给高策写下上面那些话,我记得,我几乎是用了整整两个晚自习,

用了十多张答题卡来反复揣摩这些话。语气太重了,缓和一下,太缓和了,再加重。思考来思考去,我几

乎选择了我能选用的最严厉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话,我的想法只有一个,我也相信他能理解,那就是——

这些话不是无情地否定,而是狠狠地唤醒;而不是无情地放弃,而是坚定地期待,这些话不是结束,而是

一个起点。】

千疮百孔的习惯让我的成绩从高二期末的年级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过那时的我依旧自信满

满,觉得自己可以东山再起。

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时间,在迷茫与挣扎中看着成绩下滑,看着北大远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影响我很久的经历!

凭借高二的成绩我走进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笔试考场,上午的数学共四个题,交卷时我只做了一点点。

若是搁在平时,下午的测试我一定会边做题变懊恼,接着一败涂地。可是这次,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我

暂时忘却了上午的数学卷,一点一点答题,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场,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却着实为自

己下午的沉着感到欣慰。压线通过笔试,正是对我心态的奖励,从那时起,无论上一科考的怎样,我都能

坚强的努力到最后一秒,这或许远比通过考试要重要吧。

【我不曾预料到他会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可我料想到了他的坚持。这也许是我下决心写下上面那些评

语的最大的原因吧!】

接着的面试,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着那让我陶醉的气息,阳光静静地洒在身上……直到后来,

我才意识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读书人,给了黑暗中的我多么强烈的希望。

戏剧性的是最终我只获得五分的加分,老天开起玩笑怎么这么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

的计划,不知所措的呆着,就是呆着什么都不做。做了那么多,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只有五分,值吗?我

永远不会忘记许多人听到这“五分”的神态,那是一种听到冷笑话的表情,我只有以笑应对。可我不服,

或许,这五分就有用呢;或许,就真的有用呢……

再开学,立刻到了“质检二”。理综的出现让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的优势发挥不出,物

理的劣势暴露无遗。200名,我忘不了老师气冲冲地拿着成绩单到宿舍指给我看:“还没这么差过吧!自

己好好想想……”刹那间,我感觉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咬咬牙,下定决心。我扔掉了手机卡,把MP4借

给了同学,在枕头下放了三样东西:暑假买的《清华北大不是梦》,在北大自主招生领取的《筑梦北大》,

以及北大的一组明信片。趴在床上,难以入梦。一笔一划地将职烨的《花开不败》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

以像那个为了复旦牺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样……

【在职烨写成《花开不败》的那一刻起,这篇文章影响了多少曾在梦想面前困惑的孩子。在郭嘉逸的

文章中提到他,在高策的文中里提到他,在无数孩子的青春记忆力有这样一篇文章的痕迹。而未来人们还

会记住郭嘉逸的《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也会记起这一篇《奇迹,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总是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到一丝阳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导致了身体的问题,脑子

里总是跟浆糊似的,还不时地干呕。但我不能松懈,该吃药吃药,吃了药还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

班”,觉得夜好静啊,只听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记了开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怀念的一段时光。

抱着破釜沉舟的勇气我坚持了一个月,结果却是在“一模”时由低谷跌落深渊。570分,283名,按

往届的成绩看,这刚够一本。距高考还有54天,我真的想放弃了……有气无力的看着试卷,可怕的是我

没有那种“收拾旧山河”的勇气与激情了。

多谢我的朋友,用一张纸,一段话唤起了我内心的希望:“把每天当成终结前的最后礼物,把每道题

都当成训练能力的必备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必须为了必须,到耀眼的地方去!”。

是啊,还没结束呢,真的,还有可能大逆转。

【我记得我曾经让他们看马云的访谈视频,也曾把马云的那句话告诉他们,他们也一定都记得,那就

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是啊,努力

容易,坚持难;坚持容易,遇到挫折打击、甚至是反复遇到挫折和打击仍旧坚持就更难。我对现在的学生

说,如果你一直努力,却要在往后的第十次考试的时候能换来胜利,你愿不愿意为它承受前九次的失败?

还是在其中某一次失败的时候就举手投降?回答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而那第十次考试也许就是高

考!】

那是一个见证我内心成长的下午,一个人坐在窗户旁,发声地再一次读了那个坚强的复旦女生留给我

们的财富——《花开不败》。日记本上我有力的写着: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鸣惊人。一天超越六个

人,杀进北大。现在看到这些话,仍是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怎么就那么相信奇迹!正如柴静所言吧,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节,我应该成绩回升。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点五模”年级233名,据复读生说,这

样的成绩没戏了。没戏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习后出去跑步,发疯一样。回来看到了发下来的化学卷子。看着接近满分的卷子,

我对自己笑了笑。接着发现卷子的最后有化学老师的一句话“你还是那个优秀的你!”还有人相信我,老

师没有放弃我。一瞬间,我感到莫名的感动。趴在课桌上任眼泪肆意,那是在最黑暗的时候看到的光芒,

哭过后的我轻松了不少。不管前面是什么,我都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

韧的毅力,全力以赴!输输输,输到赢为止!

【有的时候老师无心的一句话都可能在学生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无心的鼓励可能种下希望和力量,

而无心的否定也可能带来失落甚至是仇恨。一次一个学生给我留言说,说我的一句话给了她很深的影响,

这句话是“就算是你有99%的好,也不能放纵1%的不好”,可是这句话我早就都忘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说的话了。在那个高压下的时期,一句否定的话就可能摧毁一个前进的就会,而一句鼓励的话或是一个信

任的微笑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老师啊老师,我是每时每刻带给人影响的人。】

影响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个哥们来聊天。言谈中,我不自觉地流露出沮丧,他送我这样

的一句话: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没受过打击。我是一直被打击,从未被打倒!

【从这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班风的重要?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如果这个时候听到更

为沮丧的话,又会怎样?】

一天天重复的日子,通向了“二模”,冲到了年级70名的我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了。马上要自由复习

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师求助,经验丰富的他告诉我这一阶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进步了。老师说的

没错,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着瞧!

【有的老师对学生说要重视高一,高一不行以后就不行了,有的说重视高二,高二不行以后就不行了,

有的说重要的是高三一轮复习,一轮不行以后就不行了,可是我要说,我们理解这些话的用意无非是想让

学生当下,但是请不要再无心中也摧毁了孩子对未来的期待。我们不相信“高一决定论”“高二决定论”

“一轮决定论”,我们鼓励珍惜每一天,我们也欢迎每一个迷途知返的孩子,我们相信所有的努力只要开

始都不晚。而只要坚持,总会好于放弃希望。在成功面前,没有“不太可能”,也没有“小可能”,只有百

分百坚持与百分百放弃。】

距高考还有19天的时候,我将战场搬到了自习室。那里都是学竞赛未成的战士,我和他们一样,无

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着那些分数,语文120,数学140英语140理综275加上5分,够了,到北大了……

白日做梦可以,不过要梦得有价值,梦是可以带来动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张纸“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像一匹饿狼,不顾一切地发疯一样冲向北大。

【在25班教室的墙上,贴着每一个同学高考的目标,高策的那张纸上写的是“博雅塔前求博雅,未

名湖誓闻名”,高考前离校的时候,很多同学收拾了行李匆匆走了,高策走到那张纸前,认真地撕下来,

装在包里带走了。后来我想,那一刻是不是也是一个预兆?】

“二点五模”时到了年级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谁让你给了我一点希望,我会不留

余力!

最后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个人了(他人已经保送或者留级)。那位保送清华的“神人”临走时说:

你们会考的很好。“我会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东西全缕一遍,心如止水,最后的战役,蓄势待发。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场上有我的两名好朋友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大获全胜,不可逆转》。

临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着拍张我肩膀说:“你的成绩呈一个V字,希望高考时你会再回

顶峰!”

【那一刻我依然记忆清晰,我走在学生的宿舍里,微笑着对每一个孩子说了鼓励的话。走到高策面前

的时候,他还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收拾东西。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有了太多关于成绩的交流,我相信他

心里应该早就知道我的话。我对他说出上面的话的时候,他还用很小的声音说,“会的,一定会的”,像是

在回答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书的时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来了!亲吻着手里的宝贝,突然想起我的

物理,110分!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这一年是这么的奇妙。奇迹,就是为了信念牺牲一切!

【回首这一年的青春,竟品出了悲壮的味道。坐在办公室里,我又一次满怀感慨,坐在北大燕园的高

策会是何感受呢,坐在教室的学生和坐在电脑前的你又是如何?

再回首,我们是不是也发现,牺牲的其实并不是一切,谁说这牺牲不是一种赢得呢,赢得的太多太多,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以创造奇迹的岁月。】

你凭什么上北大

(2010年第24期《读者》)

作者:贺舒婷(考分641,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未名湖边的桃花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花开时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

迫切,目光却比你们更加迷茫。那年我高三。

高一那年,我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时睡觉聊天看漫画,跟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

把年轻女老师气得眼里含泪。高二分科,我选了文科。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多么烂的文科班——

本科上线三人是个什么概念?更具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部是复读生。于是我在大家或无奈或鄙视的目光

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字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一辈子不能就那样过。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在

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

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理智还是提醒我——那

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远远甩在后边,12名和120名有什么区别?至今我

还记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个女生,瘦瘦小小,带副黑边眼镜,趴在书桌上的身影有些佝偻。而这个印象的得

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我一直对

那种学生持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情绪,总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读书吗?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

市里第一了。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然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

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要怎样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班会

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

就是说在她看来我属于是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

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下意识里对她的话不置可否。她继续说:“我知道有些人自以

为很聪明,看不起那些刻苦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不敢尝试!你不敢

像她一样地去努力!因为你怕自己努力了也比不上她!你宁可不去尝试,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你连这一点

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又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承认当

时我是完完全全地懵了,反反复复回荡在脑子里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可是,我要承认—

—她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晚我在日记里写,试试吧,试试努力一个月会不会见效。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结果,

也的确承诺不起。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从早晨六点早自习上课到晚上十点晚自习下课一动也不动坐在位置

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竟然是我自己。

然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已久的期中考试。至今我仍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抱着书走在回家的路

上,茫然地看着人来人往,心里空空的没有着落。那的确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我此

后的方向和道路选择。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瞠目结舌了一次。

是的,我考了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于我而言多么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意料地平静。当自己的名

字出现在了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后来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所有的方法说白了都是没有方法的,只有一个词:

刻苦。我坚守着我的不是方法的方法,也坚守着我的名字在成绩单上的位置,一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考试,

我始终是第一名。但是,真正的挑战还没有开始。

即便我可以牢牢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即便我可以每次都把第二名甩下几十分,我知道,北大离我还

是太远。所有的老师都坚信我将会是学校里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个文科生,而在他们的概念里,考得最好

的文科生,意味着你可以上山大,运气好点儿的话也许可以上复旦、人大。而我只要北大。我从来没有对任

何人讲起过我的志愿——如果可以称之为志愿的话。

高三第二学期,我们搬进了刚刚落成的教学楼。搬迁的那天,楼道里吵得很,拖桌子拉板凳的声音

在走廊里不绝于耳。我一个人不言不语地跳过窗子,踏上了二楼窗框外那个大大的平台。对面是操场,初雪

未融,空气湿冷,光秃秃的树枝直直地刺向天空。雪天的阳光凉凉地透过睫毛洒在眼睛里,眼睛静静地看着

远远的天空,我说了一句话,只说了一句话。对着远处的天空,我默默在心里说:“等着吧,我要你见证一个

奇迹。”我知道,这世上的确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我从来不知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居然可以把人的潜力激发到那种地步的。我是一个极其不安分

的人,可是那段时间我表现得无比耐心沉稳,踏实得象头老黄牛。事实上无数次我都面临崩溃的边缘了,高

中五本历史书我翻来覆去背了整整六遍。当你把一本书也背上六遍的时候你就知道那时什么感觉了。边背

边掉眼泪,我真的是差一点就背不下去了。只是,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坚持的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品

质。

呼啸而至的风卷着漫天的黄沙,在那个北方的春天里,我们一个个头发蓬乱,皮肤粗糙。死寂与喧

嚣交替如同美国的执政党,规律得让人怀疑冥冥之中可有双奇异而魔力无穷的手。惶然而又茫然的我们在

敬畏与期待中迎来又送走了一模、二模以至N模,每根神经都被冷酷无情的现实锤炼得坚不可摧,不论是吟

惯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诗情,还是习惯了信手涂鸦的画意。在这个来去匆匆的季节里,一切敏感纤细

都是奢侈,徒留无数次的希望在无数次的失望前撞得粉身碎骨,无数次的激扬在无数次的颓丧下摔得头破

血流。每个人都比昨天更加明白理想和现实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时也比昨天更加拼命努力挣扎。

逼着自己埋进去,埋进书本,埋进试卷,埋进密不透风的黑茧——为的只是有朝一日破茧成蝶。青黑的眼圈,

浮肿的眼带,干燥的手指,焦虑得起了水泡的嘴角。那个春天我不知道流行的是粉蓝果绿还是黛紫银灰。小

镜子被悄悄收起,因为不忍见到自己憔悴的面容和黯淡的眼睛,因为怕有什么会在汪洋恣意般在干旱已久

的脸上纵横开来——上帝,我是个女孩子啊。

踏入考场的时候后我很平静。“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

会考入北大以外的哪所学校。与其说这是一种自信,莫如说这是一种预感。我只是想,哪怕北大只招一个名

额,为什么不可能是我?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真正不可能发生的。

考完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依然匆匆的人群,心里依然空无着落。眼睛因为泪雾而模糊,视野里

的东西却越发清晰。我相信是因为一切真实的感知都要以泪水和苦痛作为代价。

事实上我怀念那段日子,并且永远感激它。不只是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完成了自己的过渡与兑变,

更是因为那时的一切深深烙在了我正处于可塑期的性格中,成为这一生永远的财富。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

个时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骛乃至与世隔绝地,为

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的坚忍和

耐力,曾经的执著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尊敬——尊敬

你自己。是的,在这个过程中,请允许我重复一遍,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我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

朋友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谢的,是我自己。“没有不可能”这是我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尝

试中获得到的东西。而且我也相信,这也将会是使我终生受益的东西。

高四,独自战斗

到了高考后招生的日子,我不禁又想到十六年前,自己考大学时那段艰苦时光。

那是1989年的8月,我由于过度紧张,高考的三天里几乎彻夜未眠,以至在考场上精神萎靡,其结

果可想而知:班上52名同学,考取的42名,仅有10人落榜,其中就包括我。

看着同学们都相继领到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准备着奔赴大学校园,我的心里如同刀

扎,那年8月的盛夏对于我来说是灰色的。

在悲伤之余,一种不服输的情绪也不断在我心里涌动,我不相信大学对于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

梦,我决定复读。

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便开始忙活为我报补习班,可我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后,做出一个惊人

的决定:不上任何补习班,一个人在家自修!

这的确是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历届的落榜生,都要在补习班进行复读,而我的做法几乎闻所未闻,

父母坚决反对。我却有自己的道理:因为我原先就读的高中,是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学校,但我却感到对那

里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而其他的高中,教学水平都不会比它更强。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算不错,资质也

不差,高考失利的原因一是精神过度紧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我是个爱独立思考和钻研的人,个性有些

孤僻不太合群,对学校的那一套制度存在很强烈的抵触情绪,勉强去迎合,很难会有好的效果。

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我在家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把被褥、参考书搬进去,我便躲

进小屋成一统,开始了一个人的“自修”,我称之为念“高四”。

我先是花了很长时间分析那年的高考试卷,弄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再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

复习计划,并严格实施。

在我的计划中,规定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也就是说,除了吃饭睡觉,我几乎每天都

独自沉迷于书山题海,没人交流,几乎没有娱乐,那种枯燥和孤独的滋味可想而知。我在痛苦中不断鼓励

自己,要坚持下去,要战胜寂寞。就这样,我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便爬起来背单词,上午是看书里理清概

念,下午是翻参考书研究解题方法,晚上就自己进行模拟考试,自己判卷,每晚都学到十一、二点。实在

厌倦了,就翻翻小说。

偶然间我看到了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它立刻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被单独关在一个暗

无天日的小屋内,寂寞得快要发疯。他偷到一本书,是本枯燥的象棋棋谱,虽然以前他对象棋毫无兴趣,

可在百无聊赖中,他便靠研究象棋打发日子,并从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使他羁押时原本枯燥的日子变得

生动起来。他竟靠着自己的钻研,成为一个象棋高手。在被释放后,他的棋力竟可以与世界上最强的棋手

平分秋色。这个故事极大地鼓励了我。我想我就是那个犹太人。我刻意把兴趣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用心

去发掘中它们蕴藏的乐趣,果真发现原先令我烦感的数理化竟蕴涵着无穷的妙趣,那一个个定理,和由定

理推广的公式,竟可以完成对我们这个世界的高度概括,我们还可以借助它们来解决很多难题,这令我学

习的兴趣大增。此时,读书算题对我来说,竟成了一种乐事。我一个人自学,遇到难题后没人可以帮助,

只有靠自己冥思苦想。由于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每当在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索,把难题解开时,那喜悦真是

无法形容。

我真的着迷了,仅管当时对于年仅18岁的我来说,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那时我的

兴致却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长期的“闭关”,我渐渐地胖

了,终日躲在小屋里不见天日,我的脸色变得苍白,但我精神头儿却出奇的饱满。

当然那时还是有干扰,它来自家父母,他们还在劝说我去读复读班。春节后他们竟瞒着我,给我报了

一个重点高中的补习班,被我断然拒绝,父亲与我大吵一架,但最后尊重了我的选择。看到父母那忧虑的

眼神,我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们,只有投入到学习中,我才会忘却烦恼。高考的失利使我变得坚强,在孤

独中一个人苦修,使我练就了对困境的忍耐力,勤奋的学习使我尝到了奋斗的乐趣。此时的我已经非常自

信,我已经渐渐感到通过近半年的自修,各科的知识点在我的脑海里已经脉络清晰,对于知识的理解比上

次高考时明显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是我对自身能力的肯定。这时,上大学的愿望已经不那么

迫切,即使是上不了大学,我相信靠着自己的自学能力,也能掌握某种技艺,成为某行业的行家里手。

临近高考前的两个月,我已经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课程的整体复习。为了适应考试,剩下了日子我就

每天在家里自己模拟高考,训练实战能力。我按高考规定的时间,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渐渐又摸索出

一套属于自己的考试方法,比如对于数学,一定要控制好答题的速度和填空选择题的准确性,这样就可以

保证分数不至于太低。对于化学,在答题前应先在草纸上默写出元素周期表,这样对答题会有很大帮助。

经过几十次的模拟后,分析着自己作为判卷老师,按严格得甚至有些苛刻的标准批下了的分数,我的信心

更足了。

7月6日,高考前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躺下便睡了,睡得很香。第二天果然精神焕发,正常发挥。

高考后的第2天,我就开始收拾书籍,准备去卖。父母说等发分数后再说吧,我却说我肯定能考上。

收拾停当后我才发现,一年来我看过的参考书落起来有一人多高,而我做的试卷也是同样的高度。坐在它

们中间,我不禁感到一阵酸楚,直到此时我才感到“高四”的一年自己实在是付出的太多太苦。

后来,我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街道办事处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办事员们听说我是在家自学后

考上大学的,都颇感诧异,因为我的分数是我们这里复读生中最高的。而我的父母也向我传递着他们的同

事在听到我没读补习班,靠自学考上大学的传奇后,流露出的佩服之情。我已不再是他们指责和担心的不

孝子孙,成了家里人的骄傲。躲到小屋,我哭了,没有人知道我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压力。

事实证明,我当初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的做法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

法,不要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要对自己有信心。这就是我用实际行动证明的经验。

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18岁那段难忘的“高四”岁月,并激励自己,

战胜苦难。那段时光,将是我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3:1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35138141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花开不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花开不败.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花开不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