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
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
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
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
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
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
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
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
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
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
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
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
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
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
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
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
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
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
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
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
“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
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
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
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
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
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
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
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
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
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
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
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
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
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
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
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
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
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
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
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
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
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
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
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
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
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
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
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
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
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
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
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
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
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
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
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
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
“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
“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
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
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
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
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
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
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
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
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
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
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
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
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
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在中国的诗词创作中,悲秋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创作主题。柳永的词作中也有大量的悲秋
之作,除了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雨霖铃》外,本课本中还选了他的另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
《八声甘州》。另外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
殊的《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马致远的《双调哨遍高祖还乡》等都和秋天有关。这些作
品体裁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同学们可进行对比性阅读,看看它们选取的意象有没
有相似之处,看看它们的意境是否一样,作家们用秋天这个时令段通常抒发怎样的情感。
4、《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
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
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
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
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
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
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
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
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
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5、《望海潮》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
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
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
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
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
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
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
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
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
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
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
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
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
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
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
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
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
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
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
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自然景观
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
羡慕
图景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0:0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23476287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望海潮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望海潮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