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阴晴》教案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
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
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
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展示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汇;
(3)了解本文中关于画作的一些知识;
(4)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能力目标:
(1)培养欣赏画作的能力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一)依据以下问题,自读课文、完成任务:
1.你知道大画家吴冠中老师么?
2.你知道下列字词的读音么?
真谛浓酣透露渲染模仿渗透含蕴
3.你能概况出这四个段落的大意么?
4.你是如何理解本文起承转合的行文结构的?
5.你能找出关于东方绘画风格的句子么?
6.你认为吴老师的画作属于什么风格?
(二)将自己读课文时,无法完成的题目与不理解的之处勾画出来,小组讨
论时与组员讨论。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
2.请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真谛浓酣透露渲染模仿渗透含蕴
3.文章共四段,你能概况出这四个段落的大意么?
4.你是如何理解本文起承转合的行文结构的?
5.请找出关于东方绘画风格的句子并理解
6.你知道吴冠中老师的哪些画作?你认为吴老师的画作属于什么风格?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作者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我国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著名画家,江苏
宜兴人。
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
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
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
代表作:中国画《春雪》《长城》
油画《长江三峡》《鲁迅故乡》
文集《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
终生探索油画的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
(二)整体感知,概括段意
1.起(第一自然段):
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先叙述路过故乡的感受。
2.承(第二自然段):
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3.转(第三自然段):
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因由。
4.合(第四自然段):
借用“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说明阴和晴两种审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三)课文分析
1.吴冠中的画属于什么风格,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
明确:东方风格
注: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诗境。中国画家感觉“湿
了的大自然格外有韵味”,“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
2.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中国画的这种风格。
明确:“湿”或“阴”。
注:在普通人的眼里,湿和雨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画家的眼里就不一样,
用课文的话来讲就是“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
自然却格外地有韵味。”
这个“湿”字透露了画家敏锐的审美触觉,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
然的颜色,使本不协调的红土和竹林协调了起来。
3.找出文中描写西方绘画风格的句子。
明确:主要体现在第三段:
西洋画中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西方风景画之
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
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
4.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形容西洋画的这种风格。
明确:“晴”。
主要体现在第三段的下列句子:
“……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华、鲜……多
半是从“晴”派升出来。”
5.作者喜欢的是西洋画还是水墨画?请先欣赏他的作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
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注: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是比喻,句意是:
鱼和熊掌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意说两种美味不可兼得,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说可以兼得。比喻既借鉴西方技法又承袭传统绘画技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画风。
概括作者的艺术主张:阴晴兼画中西兼用贵在创新
五、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一)根据课文填空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_____,像浓酣的______。细
看,密密点点的嫩芽在____;古”树老干黑的像___,柳丝分外____,随风飘摇;
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____________”,这个___字透露来画
家敏锐的_____触觉。
(二)文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喻什么?
(三)课下收集诗句,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
3.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4.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
6.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六、情感升华
吴冠中喜欢阴雨天的景色,但并不排斥阳光:“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
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道出了艺术贵在创新的真谛,并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学们,
在学习中我们更要讲究创新。创新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要培养创新
精神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教学反思:本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教学中突出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就须
深入字里行间把握作者思维跳跃的脉搏,引导学生顺着行文前进,理解作者是如
何一步步起、承、转、合,最终得出结论。但是在对文章的探讨上学生总显得力
不从心,似懂非懂。自己的看法更无从谈起。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0:4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11797141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画里阴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画里阴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