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管型

更新时间:2023-03-13 19:39:16 阅读: 评论:0

电视机品牌排行榜前十名-gta5画面设置

颗粒管型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清汤牛肉)

检验科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尿沉渣镜检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

可以观察到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RBC、WBC、管形、结晶等的变化。这些检查资

料,对肾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都有极重要

的意义。

2.【职责】

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

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操作步骤】

3.1取尿液10mL,以相对离心力400g,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剩余沉渣液

0.2ml,•混匀;

3.2吸沉淀物20ul,滴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

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3.3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

方式:个细胞/HP或管型/LP。

4.【临床意义】

4.1WBC

新鲜尿中,WBC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变,浆内可见颗粒,胞核清楚,

分散存在。增加见于尿路感染和炎症时,死亡的中性WBC外形不规则,结构模

糊,浆内充满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成团,胞界不明显。脓细胞增加见于肾盂

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4.2RBC

畸型RBC>8000/ml属于肾小球性血尿。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

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4.3上皮C

4.3.1肾小管上皮C:来源于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表层.

4.3.1.1大于WBC,浆内有脂肪颗粒或空泡—肾小管病变,急性肾炎多见.

4.3.1.2发生脂肪变性,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称复粒C--慢性肾病.

4.3.1.3含有铁血黄素颗粒--肾脏慢性充血,Hb沉着时,•形态似痰内心力

衰竭细胞的颗粒,可在盐酸液中与亚铁氰化钾作用,显普鲁蓝反应

而呈蓝色.

4.3.2移行上皮C:来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等处。此类C•由

于部位不同和脱落时器官收缩状态的差异,可分为3种形

态。

4.3.2.1表层移行上皮C(亦称大圆上皮C):在器官充盈时脱落,则胞体较

大,约为WBC的4-5倍,多呈不规则圆形,核较小常居中央,如在器

官收缩时脱落,则胞体较小,约为WBC的2-3倍,形态较圆,•膀胱炎

时可成片脱落。

4.3.2.2中层移行上皮C(亦称肾盂上皮C):体积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纺棰

形或带尾形。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此细胞来源于肾盂,有时

来自输尿管及膀胱颈部.

4.3.2.3底层移行上皮细胞: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较圆,细胞核相对稍小,

肾小管上皮C整个胞体比底层移行上皮C稍大,底层上皮C和肾小

管上皮C统称为小圆上皮C。

以上移行上皮C常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

4.3.3扁平上皮C(磷状上皮C):此细胞的胞体较大,扁平似鱼鳞,形状不规则。

边缘常卷折,胞核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有时可有两个以上

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甚至不见。大量出现时表示泌尿道有

炎性病变。此C来源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表层。

在妇女常可见到阴道分泌而来的阴道表层鳞状上皮C,一般

无临床意义.

4.4结晶

尿液中析出的各种无机盐类结晶,取决于该物质在尿液中的饱和度,而

饱和度又受尿液酸碱度的影响。酸性尿液中结晶包括有尿酸结晶、非结晶形

尿酸盐、草酸钙结晶、硫酸钙结晶、马尿酸结晶、尿酸钠结晶、胱氨酸结晶、

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而碱性尿液中结晶包括磷酸钙结晶、尿酸铵结晶、

磷酸铵镁结晶、非晶形磷酸盐结晶碳酸钙结晶、尿酸钙结晶。若上述这些结

晶经常或大量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镜下血尿,应怀疑有结石的可能,同时

对尿路结石性质的确定也有一定帮助。

4.5粘液丝

正常尿中可能少量出现。尤其在妇女尿中,但大量存在时,表示尿道受刺

激或有炎症反应。

4.6细菌

清洁中断尿中,若镜检每个高倍镜可见一条杆菌,可推断出菌落数>10

/ml,•是尿路感染的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但不能确定尿路感染

的部位(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查而在尿沉渣中做荧光抗体包囊细菌检

ACB用来做尿路感染的定位.若ACB阳性是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的有力保

证,阴性为尿路感染(膀胱炎)符合率为86%.

4.7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集而成的长形圆柱体,•也可以由肾

小管上皮(病理性脱落后变性融合而成。)管型形成必须有三个条件:原尿中

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特别是来自肾小管分泌的T-H氏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

基础;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要有可使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4.7.1透明管型:无色半透明,圆柱形,大小长短很不一致,通常两边平行,两

端钝圆(但有时一端可稍细)。平直或略弯曲,甚至扭曲。在暗视野下可

见.正常人在激烈运动后或老年人的尿液中可少量出现,一般无临床意

义,此管型在碱性尿液中或稀释时,可溶解消失.透明RBC管型其RBC

量应低于管型总体的一半,此管型的出现是肾出血的主要标志.透明

WBC管型其WBC量应低于管型总体的一半,•此管型的出现是肾炎症的

重要标志。透明脂肪管型是肾病管型是肾病综合征的特有标志。

4.7.2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的基质中含有颗粒,称颗粒管型。此管型含有暗灰

色、细长、轮廓清楚的颗粒。其颗粒含量占管型总体三分之二。根据

颗粒的大小,又可分为粗颗粒管型及细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是由WBC

变性而成,因粗颗粒POX•染色一般为阳性,而细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

胞衍化而成,因颗粒酯酶染色阳性而成POX•染色一般为阴性。细颗粒

管型偶见于正常尿,常见于运动后、脱水及发热时。如大量出现,•提示

存在肾实质损伤可能。粗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性肾小球肾炎或肾病

综合征。若颗粒管型与透明管型同时存在,多见于慢性、急性肾小球肾

炎、肾病、严重感染及动脉硬化等。

4.7.3细胞管型(包括上皮C管型、RBC管型、WBC管型、混合管型)

结合尿蛋白总量作综合分析,对肾疾病的诊断有较大使用价值

4.7.3.1RBC管型伴有蛋白尿>1.5g/d,常为肾小球病;

4.7.3.2大量RBC及RBC管型提示炎症性肾小球病;

4.7.3.3在缺乏大量RBC管型时,尿蛋白>1.5g/d,则提示为非炎症性肾小

球病;

4.7.3.4大量RBC伴有肾小管C、颗粒管型,尿蛋白<1.5g/d,但无RBC管

型,可见于累及肾小球或肾小动脉疾病;

4.7.3.5大量WBC伴有WBC管型,但无RBC管型,尿蛋白<1.5g/d,•常提示为

炎症肾小管病,但多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4.7.3.6尿蛋白1.5/g/d缺乏C及管型可见于各种类型肾小球病,•非炎症

性肾小管一间质疾病及累及中小肾动脉的疾病;

4.7.3.7尿沉渣镜检发现大量畸形RBC(>8000/ml)尿蛋白>1.5g/d(或

<1.5g/d)•则提示为肾小球病;

4.7.4腊样型:表示肾小管有严重的变化、坏死。常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尤

其慢性肾小球肾炎症期及肾淀粉样变等病人的尿液。

5.【管型分型】

各种组化染色对管型的分型:

5.1STEYNHEIY染色法:

5.1.1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基质全呈蓝色,其蓝色基质中含有红色颗粒。

5.1.2粗颗粒管型:呈红色粗大颗粒,其透明管型基质的色泽呈红一红紫色。

5.1.3细颗粒管型:含有微细呈红色颗粒,是有点失掉的样子。

5.1.4上皮管型:透明管型中被肾上皮细胞埋着,其核呈蓝色浆有变性的红

色颗粒,细胞间隙有散见的透明基质。

5.2sternheimer-malinran染色法:

5.2.1透明管型呈粉色或紫色;

5.2.2颗粒管型呈淡红色或蓝色;

5.2.3细胞管型深紫色脂肪管型不着色。

5.3Berhe-muhlbery染色法:

5.3.1RBC管型:呈淡粉色

5.3.2WBC管型:呈淡蓝色

5.4May-Giemsa染色法:

管型:淡紫色或深紫色

5.5巴氏(Papamicolaon)染色法:

5.5.1透明管型:呈淡蓝色或偶尔呈橙黄色;

5.5.2颗粒管型:蓝色-灰色,基质中含有清楚或粗的折光颗粒;

5.5.3上皮管型:蓝色.灰色或橙色,透明或呈颗粒状,充满肾上皮C;

5.5.4腊样管型:呈一致性橘黄色或蓝色,并含有亮的折射物,边缘有裂缝或缺

凹;

5.5.5脂肪管型:呈蓝色、橙色、灰色或棕色,管型中含有大空泡;

5.5.6RBC管型:暗红色或橙红色,含蓝色的基质中充满RBC;

5.5.7WBC管型:淡蓝色、灰色或橙色,充满分解的WBC。

6.【注意事项】.

尿沉渣检查与尿干化学检查的相关性:

尿沉渣检查可识别尿中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但

此法操作简单、快速。

尿沉渣检查与干化学检查的比较:干化学法测定WBC,•由于尿液中含有

大量先锋IV、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若尿中污染

甲醛,或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胆啶)时,可产生假阳性,而导

致结果有所偏差。若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干化

学法测定尿RBC的假阳性,或尿液中大量维生素C的存在,可竞争性抑制反应

致使干化学产生阴性。因此,干化学只能作为一个筛选实验,而决不能代替显

微镜检查。检验者必须用显微镜来执行镜检以防漏检或结果不相等。为了探

讨过筛标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如果以干化学检查结果

RBC<10/ul,WBC阴性,亚硝酸盐阴性及尿蛋白阴性四项指标作为过筛镜检的

标的标准,RBC检查假阴性率为0.13%,WBC检查假阴性率为0.80%,•证明以此

作为过筛标准是可行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9:3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07556284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颗粒管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颗粒管型.pdf

上一篇:国学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颗粒管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