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校园英语/
翻译探究
谈文化视野下“忠实”的翻译标准
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邓晓峰
【摘要】在翻译界,翻译的“忠实”标准可以说是自古以来
就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其实“忠实”原则也就是要求我们
在翻译的时候要用一种语言去表达另一种语言的意思,且表
达出来的意思还必须与原文是对等的。本文主要从文化视野
的角度来对翻译“忠实”的标准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来
探讨在文化视角下的忠实是怎样的。
【关键词】忠实原则相对性差异
一、意义忠实于功能忠实
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层面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意
义忠实和功能忠实是突出了其重要意义和功能的。我们知
道,功能和意义是不可以被区分的。一篇译文是需要被意义
所表达出来的,而功能又是译文的具体表现。从一般情况下
来讲,一个好的译文是意义与功能同时存在的。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正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才导致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
程当中会受到很大一部分的影响。
1.译者会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译者受到时代的影响,其
实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什
么,毕竟语言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一起发展的。所以译
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受到时代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也容
易导致我们在翻译的“忠实”上出错,那么,我们如何评价此
时译者的忠实与否呢?虽然说译者改动了原作的语言风格或者
是其它方面的东西,但是因为这些是时代的发展所造成的必然
的结果,所以说这个时候的译者“忠实”与否,我们还是要看
译者对原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把握了。
2.译者会受到作品性质的影响。除了受到时代变化的影
响,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还会因为作品的性质而受到影
响。比如,文学的翻译这一方面,可以说真的很难达到忠
实,不要说是绝对的忠实,就算是相对的忠实都很难做到,
因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主体性
和创造性的特点。我们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除了要将其原
有的意思翻译出来,还要将原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韵
味以及意境的风格一起表达出来,但是在这一方面不同的译
者又各有各的差异。所以才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时还
会受到作品的性质的影响。我们以林语堂翻译苏轼的诗文
《西江月•梅》中个别诗句为例,如“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
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其翻译的译文为:
“Thywhitefacedothpowderspurn/Vermilionmustyetfrom
thylipslearn/Fleshofsnow,bonesofjade/Dreamsthydreams,
peerlessone/Notforthisworldthouartmade”.我们从林语堂先
生的翻译可以看出来,林语堂先生所翻译出来的译文精美绝
妙,但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有异化与归化的影子,同时还
受到了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制约。
三、如何理解忠实
1.动态发展的“忠实”。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认
为,任何标准、原则、准则、规范等等,都是特定历史条件
下的产物,不可能恒定不变。所以在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翻译
标准也一样,他们认为任何翻译标准都存在着一个历史前
提,只能适用于某一历史阶段,“超历史”的翻译标准不可
能存在。“忠实”作为一个翻译标准当然也不能例外,每个
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翻译标准。而“忠实”作为一种翻译原
则,它也有它本身的时间限制。所以过去对于“忠实”这一
词的理解是不能够放在我们现在来看的。因为随着时代的不
断发展,有关于新的忠实理论可以说是层出不穷的,这对于
以前的有关于“忠实”的含义又增添了新的标准。比如,以
前人们认定原文至上,“忠实”自然而然就是最高标准。但
是当奈达提出“动态对等”时,“忠实”标准又增添了新的
含义:忠实于读者的反应。奈达所提出来的有关于“忠实”
的定义是在于强调忠实于发起者想要在译文中达到的目标。
其实,忠实的变化不是没有原因的,时代在不停的变化,我
们对“忠实”的理解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有一些变化。如果
说,“忠实”不能够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话,那么它将会落
后于我们的时代,是不能够满足我们新的翻译理论与新的翻
译实践的。所以我们才说,忠实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历史
时代在不断变化的过程。
2.理解“忠实”的相对性。在面对忠实的时候,我们需
要理解忠实的相对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忠实”标准着眼
点是向原文看齐,要求全方位地忠实于原文,就是内容和
形式都要忠实。但是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忠实”的标准
都是一元标准,因为在传统的译文当中,他们所强调的是一
统天下的普适性。如果从辩证逻辑角度看问题,不分时间、
地点、场合都要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成了绝对真理,那它
就只有哲学思辨上的意义,无法应用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因
此把“忠实”理解成绝对意义上的忠实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我们不能因为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忠实而就此放弃对忠实的
追求和努力。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牺牲一部分“忠
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
仍然是为“最大限度”的忠实。所以说我们应该充分理解
“忠实”标准的相对性。
四、结语
虽然我们说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语言活动,但是翻译
也同样是文化研究的范畴,我们不能够因为它的复杂而去拒
绝它,相反的我们应该在“忠实”这一翻译标准上尽我们最
大的努力去全面的、客观的、相对的来对其研究。“忠实”
原则作为一个必须、必定原则,它是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所
需要达到的一个最理想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马丹.浅谈翻译之基本标准
——
忠实通顺[J].科技信息,2009,
(30):527.
[2]李春辉,蔡利娟.翻译的忠实与创造
——
浅谈菲利普•路易斯
的忠实性原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6,(4):32-33.
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8:2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028071411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忠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忠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