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更新时间:2023-03-13 18:14:26 阅读: 评论:0

跑步机使用方法-散步ppt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s4三星)

古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

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

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

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

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

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

“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

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

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红藕:红色的荷

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

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

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

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

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

起来。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

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

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

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

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

了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

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

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

寻味的东西。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

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

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

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

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

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

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

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

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

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

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

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

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

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

满怀。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

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

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

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

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

绕于词人心头的。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

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

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

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

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

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

不知觉。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

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

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

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

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

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

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

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

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

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

奈思绪流诸笔端。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

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

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

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

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

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

的例子。李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

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

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

“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

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

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

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

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

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

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8:1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024651410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pdf

上一篇:身正为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