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身正为范

更新时间:2023-03-13 18:11:30 阅读: 评论:0

图片配文字-大西客专

身正为范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路由跳转)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高职教

师在师德方面上,有一个怎样道德标准?有人说“教师是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说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人民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

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

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重任,要为社会主义现代

建设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

素质的教师队。在新时期,我国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

的师德、知识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

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对高职教师师德规范的起码要求。

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

师首先得正身”。“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

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

言行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

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

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

员。”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精辟话语阐明了教师要教

好书,育好人,教师师德为先。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教师职业

的灵魂,是在从教生涯中所必备条件,是在教坛事业中的执

教之本。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无声无息的教育,最生动具

体的表现。师德建设是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

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民

群众度量教育者的一把尺子,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

重要因素。当今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时代呼

唤着高素质、高端科技的创新人才,而这些创新人才的培

养,是人民的教师,那么人民教师就得具备新世纪的高素

质。因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把舵人,教育的目标以及

办学方向都需要教师去落实,教育质量好坏和办学效益都

得教师去身体力行。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管理工

作都要教师去实施。所以振兴教育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高职学生大多数来到大学里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

远大的理想,没有更高的追求,很大一部分学生得过且过。

这就要求高职的教师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每个学生。什么

叫良好的道德?道德的好坏虽然没明确标准和法律准绳,

但“德”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体现于非正式舆论之

中,所谓“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是道德标准。道德立于

心、工作成于手是“德”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德为先,以身

示范,培养良好的师德,在教书生涯中体现人生的价值,是

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的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

业最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子们人

生可靠的引路人,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所以教师的师

德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

的一面镜子。

二、爱生如爱子,以德感人

一名人民教师热爱自己教育事业要如何体现呢?教师

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奉献出无限的师爱,师爱不是母爱但

胜似母爱。教师的爱是用挚诚的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

的天职是热爱学生,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爱生如爱子。高尔

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

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美德。

因为教育职业场所是校园,校园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每一天

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每一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每一时

期有着的不同的思想,要教育学生,教师就必须想学生之所

想,思学生之所思,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时时刻刻向他撒

播无限的师爱,用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是

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的规律,是为师者必备的品质,是教师

应有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教育者,在高职的教育工作中,

教师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去感动学生。在教师工作中应该充

分相信学生,时刻把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学会倾听学

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的呼声,教师与学生产生思想上和情

感上的共鸣,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以德感人,只有这样学

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爱生如爱子”是师

德的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

人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爱生如爱子,以德感人”,是高职

教师灵魂的化身。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率先给

学生做出榜样,以便学生效仿。目前高职大多数学生行为规

范和行为习惯较差,在校得过且过,是非观模糊。作为高职

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尤其重要。为人师

表,率先垂范是美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做到,只有

老师端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孔子

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德无以为

师。”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会为人师表,行为世

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会对事业执着地追求,他一定会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率先垂范就是给学生树立典范,对学

生切实地负责,这样才能潜够默化、影响源远流长的教育。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

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

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阐明了:教师不

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所以教

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浅析高职教师师德规范

何玉华,汪洋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摘要:“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得正

身”。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敬业爱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

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明镜。

关键词:高职教师;师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以身示范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1-02

【教师建设】

31--

.htsRerved.

随着育人这一特定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中的

彰显,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工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

节。传统的辅导员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经验传授为工作的

基础,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不断带动人们的思想更

新,学生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必须采用新

时期的新理念,构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体系。

一、科学发展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指针

1.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

观的核心,意味着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

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统筹

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尽管三者之间有

极大的关联,却是三种不同的发展观。而把这三种发展观统

一起来,才是科学发展观。

2.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科学就是用理性方法去

整理感性材料”。是辅导员在开展具体事务工作工程中,对

工作理念的升华、工作目标的明确以及工作方法的总结,使

工作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从而达到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提

高。因此,我们需要从辅导员工作理念、工作目标、工作方法

等几个方面去分析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的内涵。

3.科学发展观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指针。辅导

员工作把握“以人为本”就是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本,从学

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这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基本理念。

辅导员工作的全面性,使得“统筹兼顾”成为辅导员工作的

基本方法。在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做到统筹课内外思想政治

教育,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网络来共同推进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求辅导员工作具有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要从根本性、全局性、长期

性和稳定性出发,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

着眼长远,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二、构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体系

1.以人为本是辅导员科学化工作的理念。以人为本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确立

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工

作的对象是人,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长期以来,由于民办

高校环境的特殊性,很难实现国家要求200∶1的辅导员配

备要求,辅导员长期处于事务性工作的旋涡中,在实际的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灌输式”偏多而“引导式”、“激发

式”相对较少,将学校要求的直接变成教育内容强加给学

生,在处理事务时,存在考虑以“事”为中心的因素偏多而考

虑以“人”的因素偏少。并且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很多工作不

能及时体现教育的效果,个别辅导员在工作的工程中追求

教育的时效性和成绩显现,偏离教育的初衷,而不能真正地

从学生出发,考虑学生的利益。因此,在辅导员工作中,必须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首先,在工作

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

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率、

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是高职教师的行为准则。

四、热爱教育,甘为人梯

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

有情感、生动活泼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教师每天

有着不同的智力劳动,所以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

洞”,它看不见,摸不着。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

坚定的献身精神,也就是热爱教育,甘为人梯。首先忠于职

守党的教育事业,甘愿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乐

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图名利,甘做蚕烛。

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在当今市场

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的下,不少人认为教师的社会地

位低、物质条件较差,教师还处于相对清贫的位置,这一现

状动摇了不少教师在职业方面的信念。而高职教师担负着

培养祖国栋梁之重任,换言之,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

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完成好历史交给教师

的使命。所以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甘

为人梯,无私奉献。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

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否则只能成为

“教书匠”,不可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个职业

与其他任何职业有所不同,教师只有苦心经营才会有收获,

才有可能来完成史命。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

石。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高职教师的天职。

“热爱教育,甘为人梯”仍是高职教师一生的追求。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爱生如爱子,以德感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热

爱教育,甘为人梯。“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身为高职教

师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

的师德标准,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明.教子有方[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西力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

[2011]11号文.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体系

———以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为例

徐德毅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刻发掘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对于构建辅导员科学

化工作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构建辅导员科学化工作体系的实践中,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工

作目标、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辅导员;科学化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2-02

【教师建设】

32--

.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8:1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702290141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身正为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身正为范.pdf

上一篇:乡里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身正为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