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爱心专心
高二语文第20课《赤壁赋》人教版知识精讲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第20课《赤壁赋》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2.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三.课文简析:
1.作家作品:
(1)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
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
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
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
赤壁赋》。
(2)赋的演变
赋的发展,经历了辞赋、骈赋、律赋、文赋这四大阶段。
西汉人将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也视为赋体,没有一定的限制性,这称做楚辞体的
骚赋;
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
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却被后人视为赋体正
宗,也称古赋;
六朝赋是东汉抒情短赋的变体,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多为四言、六言拼偶组
成,而又讲究平仄,通篇押韵,又称俳赋;唐宋又有律赋,题目,字数韵式,平仄都有严格
限制;八股文其实就是律赋的一种发展,其结构是标准的律赋,而破题多用骈句,文中骈文
部分也不可或缺。
文赋是中唐以后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词采、典故,句式
错落多变,押韵较自由,甚至大量运用散文的句式,文赋实际上是赋体的一种解放。如杜牧
的《阿房宫赋》即是一例。
3.内容结构: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
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
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萧声的悲凉,主
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
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
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
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
用心爱心专心
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
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
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
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
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
4.难点:
客主议论实为一体,反映苏轼思想的两个侧面。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
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
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悲情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况吾与子……”之况。
苏子二论:“何羡”论(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共适”论(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
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也子之所共适)。议论层次转换的关键虚词:“且夫天
地之间”之“且夫”。由此番议论可观照苏子内心世界及自我超脱情怀。议论文字理中见景
见情,尤其见高妙。
5.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
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
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
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
觉和听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
A.酾酒临江,横槊赋
.
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C.岁赋
.
其二。
D.孰知赋
.
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
.
江渚之上。()
A.少焉,月出于
.
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
.
秦。
C.寄蜉蝣于
.
天地。
D.其势弱于
.
秦。
③西
.
望夏口,东望武昌()
A.月明星稀,乌鹊南
.
飞。
用心爱心专心
B.方其破荆州、下
.
江陵。
C.任意东西
.
。
D.顺流而东
.
也。
2.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3.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4.一词多义:
(1)之
纵一苇之
.
所如凌万顷之
.
茫然
扣舷而歌之
.
倚歌而和之
.
哀吾生之
.
须臾苟非吾之
.
所有
(2)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
.
赤壁之下月出于
.
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
.
周郎者乎托遗响于
.
悲风。
(3)其
而不知其
.
所止其
.
声呜呜然
何为其
.
然也方其
.
破荆州
(4)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
.
今安在哉侣鱼虾而
.
友糜鹿
耳得之而
.
为声下江陵,顺流而
.
东也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侣鱼虾而友糜鹿
6.翻译下列句子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4)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爱心专心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
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归纳此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____时代的曹操所写的《》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增论(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
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
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日: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
杀,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
先集雏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②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③。而诸侯叛之也,以
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
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
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
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
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
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
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鸣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
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
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
③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
义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用陈平计,间
.
疏楚君王间: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
.
夺其权稍:渐渐
C.方
.
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方:当……时候
用心爱心专心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
.
矣!陋:浅陋,没有见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苏子曰:增之
.
去善矣
师道之
.
不传也久矣
B.当于
.
是去耶?曰:否
于
.
是余有叹焉
C.不用其言而
.
杀其所立
骊山北构而
.
西折,直走咸阳
D.不以
.
此时明去就之分
犹不能不以
.
之兴怀
3.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是项羽刺杀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其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人关,而不遣项羽
4.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周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
去了。
B.文中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的性格也是变化着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
的离间并没有必然和根本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层
层深入,逻辑性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译文:
(2)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译文:
(3)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
译文:
(4)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
译文:
用心爱心专心
【试题答案】
一.
1.①B②C③A
2.D3.D
4.
(1)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2)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3)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4)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5.
(1)舞,泣:使动用法(2)西,东:名作状
(3)东:名作动(4)侣,友:意动用法
6.
(1)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
都不停止
(4)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二.
1.主客问答,讨论人生意义。
2.三国《短歌行》
3.赤壁之战
4.由古今对比而生悲,由曹操的不可一世写兴亡之悲,起到反衬作用。
三.
用心爱心专心
1.A(离间)
2.A(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在这个时候;对这件事情;C连
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介词,在;介词,因为)
3.C
4.B《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范增应当在项羽杀害卿子冠军的时候离开。杀卿子冠军就是
杀义帝的征兆,杀义帝又是疑范增的本源
5.
(1)(如果)不离开,项羽必定要杀死范增,只遗憾他不能早一点离开罢了。
(2)他杀义帝,便是怀疑范增的根本原因/本源。
(3)项羽既然假托义帝的命令杀了卿子冠军,义帝一定不能容忍项羽。
(4)即使这样,范增仍是高帝所畏惧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7:0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9816028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何为其然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何为其然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