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
——张之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全面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矛盾。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座各位收到过礼物的请举手。(请一学生)谁送给你的?朋友送的礼物你喜欢么?我想它象征着你们的友
情对不对,那万一有一天你的朋友管你要回他送的礼物,你会怎么想?„„(请1-2位说)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
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就被迫要回送给好朋友的礼物,这礼物就是?(羚羊木雕)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分别以妈妈和“我”的角度叙述课文内容。(2对)
预设:从妈妈角度:我发现家里的羚羊木雕不见了,原来是孩子拿去送人了,太不懂事了,我一定要想办法
让他要回来。
从“我”的角度:我把木雕送给万芳的事让妈妈发现了,她和爸爸逼着我去要回来,我想反抗但没办法,只
好硬着头皮去要回,但我觉得自己很不光彩,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
(三)人物分析
1.刚才同学们概括得都非常好,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分别是哪些人呢?
明确: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
2.我们就来好好扮演一下这些角色。
分角色朗读,找六个同学起来分别扮演那六个人物,其他同学齐读叙述部分。
3.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应该对这些个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么这些人物到底有什么样的性格呢?交给
同学们去发现。
◆你能在横线上填入符合语境的词语吗?并说说看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____的妈妈(态度生硬严厉)
____的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____的万芳(仗义、正直、宽容、明理)——————这里穿插讲解记叙文的顺序——插叙
插叙的作用:
借回忆来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
____的我(重情,软弱)
____的奶奶(明白事理、同情却无能为力)
____的万芳妈妈(严厉)
(四)具体分析
1.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矛盾就集中在妈妈非要我去要回羚羊木雕,我却不愿意去要回。
问:为什么妈妈一定要让我去要回羚羊木雕呢?
答:因为羚羊木雕很珍贵,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羚羊木雕是非常珍贵的呢?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
“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2.既然这个羚羊木雕这么珍贵,妈妈又非逼着我去要回,那我就去要回来呗,为什么文中的我那么不愿意去
要回来呢?
答:羚羊木雕象征着她们珍贵的友谊。
板书贵重和珍贵。
3.在贵重的羚羊木雕和珍贵的友谊的两重选择下,文章的我觉得非常的为难,所以她给我们同学们写来了一
封信,希望我们同学们能够帮助她。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终于盼到了能向你们求助的这一刻!
我有多烦恼、多痛苦,我不再累述。我现在急需你们帮我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我把它列成了几个小问题,
附在下一页。我热切地盼望着你们为我出主意,帮我走出困境。
祝你们学习愉快!
你们的新朋友
引导思考:
1)爸妈不让我转送羚羊木雕,我却不想拿回已送的东西,我们俩到底谁对呢?
2)假如你是万芳,还会做我的好朋友吗?
3)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才妥当,以后我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A要学会思考,有主见;
B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是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
盾;
C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也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插入:
我国的《民法通则》对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有明确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18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第十六条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根据课文内容,“我”的年龄应该是在16岁以下,因此“我”的行为应该得到法定监护人(即家长)的同意。
(五)品味语言与情感
1.文中的“我”显然没有大家这么聪明,整个过程都非常难过,你们能从文章当中找出写“我”的心情的句
子吗?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都没有”
——冷冷的月光和寂静的街道烘托“我”孤独无助和悲伤的心情。
以景写情,文中还有一处写景的地方找出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屋里静极了。”
——用屋里静极了来渲染父母与“我”僵持的紧张气氛。
2.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和父母都是各有对错的。那么作者更倾向谁呢?
明确:倾向理解孩子。“可是,这能怪我吗?“
3.总结:
本文通过写“我”赠送和被迫讨回羚羊木雕的经过,赞美了孩子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父母们要理解孩子
们的心,尊重他们的人格。
我想得到你的宽慰,
并非责怪、质疑、逼迫相对,
孩子的世界纯净无秽。
童心最美,
甩干眼角余泪,
真情以慰,
你最珍贵!
(六)作业:
1、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源于沟通和交流。周末回家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
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
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2、作业本《羚羊木雕》。
(七)板书
羚羊木雕
妈妈孩子
索要→羚羊木雕←赠送
重财轻义珍惜友谊
为一件工艺品伤害孩子的心发人深思
教学反思: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变得
.
()十分严厉逮
.
捕()寒颤
.
()
你还得
.
()站两个钟头逮
.
着玩()颤
.
抖()
怦怦
.
()脸颊
.
()抹
.
()树杈
.
()攥
.
()反悔
.
()犄
.
角()
2、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全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羚羊木雕)
②这是一只怎样的木雕?(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的工品)
③围绕羚羊木雕写了哪些事?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
本文在另外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设置了一个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环节,效果很好。
(1)文章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问句结尾,你认为这一件事怪谁呢?这件事情怎样处理更妥当?
你赞同文中谁的观点?
(2)你如果遇到类似“我”这样的伤心事,会如何处理?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
小结:爱是需要理解沟通的,爱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假如父母能较早的把羚羊木雕的特殊价值告诉“我”,
假如“我”能在送礼之前征求父母的意见,假如„„这件难过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其实生活中矛盾冲突是
广泛存在的,但其中有很多是因为缺乏思想沟通,缺少必要的理解、谅解而造成的。所以老师觉得人与人
之间即使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及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我们
中学生应该多商量,学会沟通,让身边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身边人,
相信我们的生活与学习都会更快乐!
(3)大胆设想,改变结局:
①课文安排的结局,你满意吗?如果你有更好的设想,把它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
②假如“我”坚决不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我”该怎样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以
求他们的理解?设计一段对话,把它写下来。
这样内容非常清晰的文章,我们的教学重点就要集中在文章的矛盾处、空白处。唯有这样,学生对学习语文
才会有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5:59: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943591409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羚羊木雕原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羚羊木雕原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