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人

更新时间:2023-03-13 13:38:12 阅读: 评论:0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童声合唱

司法鉴定人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信格式)

司法鉴定通则15条解释

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关于深化司法鉴定管理

体制改革,统一鉴定程序标准的精神,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

执业活动,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近日,司法部发布了修订

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32号),自XX年5

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了解,修订后的通则共六章50条,新增10条,与原

通则相比,一是进一步优化了司法鉴定程序。明确规定司法

鉴定人回避的具体情形,严格鉴定人到现场提取检材的程序

要求,完善了鉴定标准、重新鉴定、终止鉴定的规定,保证

了司法鉴定活动规范有序开展。二是进一步健全了司法鉴定

防错纠错机制。明确补充鉴定应当由原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提高了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人资质条件,规定重新鉴定的司

法鉴定人中至少有一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完善专

家参加咨询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强化鉴定机构对鉴定人的内

部监督,明确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

鉴定程序和鉴定意见进行复核。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司法鉴定

文书规范。明确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鉴定委托的,应当与

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书,并对司法鉴定委托书的内容进

行了修改完善;强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按照统

一的文本格式制作司法鉴定意见书;增加对有瑕疵的司法鉴

定意见书进行补正的条件和补正措施。四是进一步规范了鉴

定机构与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不得

违反规定会见诉讼当事人或其委托的人,司法鉴定机构应当

统一受理办案机关的司法鉴定委托,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

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从制度上保障鉴定机构和鉴

定人的鉴定活动不受干扰,保障鉴定活动合法、公正。五是

对鉴定人出庭作证作了规范。新增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一章作为第五章,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出庭作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必须遵守诉讼程序和法庭规

则,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支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

第132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已经2017年12月24日司法部

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发

布,自XX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吴爱英

XX年3月2日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

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

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

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

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司法鉴定程序是指司法鉴定机构和

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的方式、步骤以及相关规则的

总称。

第三条本通则适用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从事

各类司法鉴定业务的活动。

第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

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尊

重科学,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第五条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司法鉴定人应当

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

见负责。司法鉴定人不得违反规定会见诉讼当事人及其委托

的人。

第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保守在执业活

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个人隐私。

第七条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诉讼法

律和本通则规定实行回避。

第八条司法鉴定收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第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司法鉴定活动

应当依法接受监督。对于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行为的,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于有

违反司法鉴定行业规范行为的,由司法鉴定协会给予相应的

行业处分。

第十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加强对司法鉴定人执业活动

的管理和监督。司法鉴定人违反本通则规定的,司法鉴定机

构应当予以纠正。

第二章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

第十一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办案机关的司法

鉴定委托。

第十二条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

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

法性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

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

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

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

第十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收到委托之日起七个工

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于复杂、疑难或者特殊鉴定

事项的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决定受理的时

间。

第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材料

等进行审查。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鉴定用途合

法,提供的鉴定材料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

对于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满足鉴定需要的,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经补充后能够满足鉴定

需要的,应当受理。

第十五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

不得受理:

(一)委托鉴定事项超出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的;

(二)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

式不合法的;

(三)鉴定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

(四)鉴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

技术规范的;

(五)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或者鉴定能力的;

(六)委托人就同一鉴定事项同时委托其他司法鉴定机

构进行鉴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形。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鉴定委托的,应当与委

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书。司法鉴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人

名称、司法鉴定机构名称、委托鉴定事项、是否属于重新鉴

定、鉴定用途、与鉴定有关的基本案情、鉴定材料的提供和

退还、鉴定风险,以及双方商定的鉴定时限、鉴定费用及收

取方式、双方权利义务等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司法鉴定机构决定不予受理鉴定委托的,应当

向委托人说明理由,退还鉴定材料。

第三章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十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

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委托人有特殊要求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从本机

构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委托人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按

其意图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鉴定意见。

第十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应当指定或者

选择二名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对复杂、疑难或者特殊鉴定

事项,可以指定或者选择多名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二十条司法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诉讼当事人、

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

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司法鉴定人曾经参加过同一鉴定事项鉴定的,或者曾经

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或者曾被聘请为有专门知识的

人参与过同一鉴定事项法庭质证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一条司法鉴定人自行提出回避的,由其所属的司

法鉴定机构决定;委托人要求司法鉴定人回避的,应当向该

司法鉴定人所属的司法鉴定机构提出,由司法鉴定机构决定。

委托人对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司法鉴定人是否回避的

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撤销鉴定委托。

第二十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鉴定材料管理制度,

严格监控鉴定材料的接收、保管、使用和退还。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应当严格依

照技术规范保管和使用鉴定材料,因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鉴定

材料损毁、遗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

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

(一)国家标准;

(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方法。

第二十四条司法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

件材料,可以查阅、复制相关资料,必要时可以询问诉讼当

事人、证人。

经委托人同意,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派员到现场提取鉴定

材料。现场提取鉴定材料应当由不少于二名司法鉴定机构的

工作人员进行,其中至少一名应为该鉴定事项的司法鉴定人。

现场提取鉴定材料时,应当有委托人指派或者委托的人员在

场见证并在提取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五条鉴定过程中,需要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身体检查的,应当通知其监护人或

者近亲属到场见证;必要时,可以通知委托人到场见证。

对被鉴定人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的,应当通知委托人或

者被鉴定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到场见证。

对需要进行尸体解剖的,应当通知委托人或者死者的近

亲属或者监护人到场见证。

到场见证人员应当在鉴定记录上签名。见证人员未到场

的,司法鉴定人不得开展相关鉴定活动,延误时间不计入鉴

定时限。

第二十六条鉴定过程中,需要对被鉴定人身体进行法医

临床检查的,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其隐私。

第二十七条司法鉴定人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

并签名。记录可以采取笔记、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记

录应当载明主要的鉴定方法和过程,检查、检验、检测结果,

以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

确、完整、清晰,记录的文本资料、音像资料等应当存入鉴

定档案。

第二十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

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

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

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

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鉴定时限延

长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

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

定。

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

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二十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在鉴定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可以终止鉴定:

(一)发现有本通则第十五条第二项至第七项规定情形

的;

(二)鉴定材料发生耗损,委托人不能补充提供的;

(三)委托人拒不履行司法鉴定委托书规定的义务、被鉴

定人拒不配合或者鉴定活动受到严重干扰,致使鉴定无法继

续进行的;

(四)委托人主动撤销鉴定委托,或者委托人、诉讼当事

人拒绝支付鉴定费用的;

(五)因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六)其他需要终止鉴定的情形。

终止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书面通知委托人,说明

理由并退还鉴定材料。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根据委

托人的要求进行补充鉴定:

(一)原委托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二)委托人就原委托鉴定事项提供新的鉴定材料的;

(三)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形。

补充鉴定是原委托鉴定的组成部分,应当由原司法鉴定

人进行。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

办案机关委托进行重新鉴定:

(一)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委托鉴定事项执业资格

的;

(二)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

(三)原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

(四)办案机关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重新鉴定应当委托原司法鉴定机构以外的

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因特殊原因,委托人也可以委托原

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但原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指定原司法鉴定

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

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的资质条件应当不

低于原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重新鉴定的司法鉴定人中应当至

少有一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三十三条鉴定过程中,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

题的,可以向本机构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

但最终的鉴定意见应当由本机构的司法鉴定人出具。

专家提供咨询意见应当签名,并存入鉴定档案。

第三十四条对于涉及重大案件或者特别复杂、疑难、特

殊技术问题或者多个鉴定类别的鉴定事项,办案机关可以委

托司法鉴定行业协会组织协调多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第三十五条司法鉴定人完成鉴定后,司法鉴定机构应当

指定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鉴定程序和鉴定意见进行复核;

对于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重新鉴定的鉴定事

项,可以组织三名以上的专家进行复核。

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后,应当提出复核意见并签名,存入

鉴定档案。

第四章司法鉴定意见书的出具

第三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按照统一

规定的文本格式制作司法鉴定意见书。

第三十七条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由司法鉴定人签名。多

人参加的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第三十八条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

司法鉴定专用章。

第三十九条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一式四份,三份交委托

人收执,一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

有关规定或者与委托人约定的方式,向委托人发送司法鉴定

意见书。

第四十条委托人对鉴定过程、鉴定意见提出询问的,司

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给予解释或者说明。

第四十一条司法鉴定意见书出具后,发现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正:

(一)图像、谱图、表格不清晰的;

(二)签名、盖章或者编号不符合制作要求的;

(三)文字表达有瑕疵或者错别字,但不影响司法鉴定意

见的。

补正应当在原司法鉴定意见书上进行,由至少一名司法

鉴定人在补正处签名。必要时,可以出具补正书。

对司法鉴定意见书进行补正,不得改变司法鉴定意见的

原意。

第四十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司法鉴定意

见书以及有关资料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第五章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第四十三条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司法鉴定人应当出庭

作证,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

第四十四条司法鉴定机构接到出庭通知后,应当及时与

人民法院确认司法鉴定人出庭的时间、地点、人数、费用、

要求等。

第四十五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支持司法鉴定人出庭作

证,为司法鉴定人依法出庭提供必要条件。

第四十六条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举止文明,遵守

法庭纪律。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本通则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

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和采用的一般程序规则,不同专业领

域对鉴定程序有特殊要求的,可以依据本通则制定鉴定程序

细则。

第四十八条本通则所称办案机关,是指办理诉讼案件的

侦查机关、审查起诉机关和审判机关。

第四十九条在诉讼活动之外,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

人依法开展相关鉴定业务的,参照本通则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本通则自XX年5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2017

年8月7日发布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第107号

令)同时废止。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3:3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8589127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司法鉴定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司法鉴定人.pdf

上一篇:知识产权案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司法鉴定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