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
此次阅读学习,我主要拜读了毛主席的《实践论》,读后获益良
多,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
《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运用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
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党内严重错误的教条主义。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名为《实践
论》。
《实践论》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社
会实践有阶级深刻的影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原动
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主要标准;实践
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
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该著作具体地论述
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
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文章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
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
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
容,都比较地进入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
论,也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
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
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
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感觉如何而
定,而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
会的实践。从这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阐述的
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完全统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也就
是今天被我们常提到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
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实践论》还谈到,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
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
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
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正如在过去的十几年学习生涯中,我们学大多数知识都只是为了
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
谈兵。即使我们当时记得很牢,考试时可以做出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
题目,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我们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我们没有
和所学的内容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
其实回想高考前所学的知识,大多也都忘却。如果立马再来一次,我
想我不能出现在今天的校园了。所以实践是重要的,只有在实践中我
们才能真正掌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实践也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
点会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在整篇实践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
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用那些实例来说服人们,我们也知
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需要进行不同的
实践。这就是我们所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其实机会从来就不是少,只是我们没有
做好充足准备,没有在不同状况下进行不同实践的能力。机会是留给
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要积极提升自我,
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
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创造成功。我们要抓紧机会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才能做有准备的人。《实践论》引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
践活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
准。”对于这句话,毛泽东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
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
果达不到,说明认识是错误的,改正之,然后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成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改进,再实践……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实践论》的学习,努力学
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
崇高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
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2:4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82789140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实践论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实践论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