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⑤,而忘操⑥
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⑧,遂不得
履。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
“座”,座位。⑤至:等到。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返回。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
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2)置之其坐__________
(3)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4)吾忘持度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
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
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土寇:土匪角:战斗洫:沟渠甫:刚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2/8
自谓可将十万(____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人几为鱼
(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
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
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
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因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
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
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
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词语。
3/8
故:____________汝:____________
辩斗:____________日中: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小孩为什么笑孔子(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论语十则》中的话来回答孔子对于做学问所持有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
‘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
“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④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
重。”上曰:“已死矣!”又应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
矣!”又应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
敏。
(选自明·冯梦龙《白话笑史》)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④
遽:立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缙(________)上遽曰(_______)欲诡言以困之(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解缙尝从游内苑尝:__________________
(2)上大说说:__________________
(3)上本欲诡言以困之以:__________________
(4)深叹其敏敏:__________________
[3]皇上在游内苑时,听了解缙的回答后,为什么“大说”?请说说你的理
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说说文中“君王昨夜降金龙”中“降金龙”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卿”在古代有多个义项:A.古代高级官职及爵位的名称。B.古代君对
臣、长辈对晚辈的敬称。C.古代夫妻之间的爱称。D.对男子的敬称。请指出
下列句中“卿”的意思。(填序号)
(1)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______)
(2)拜为上卿(______)
(3)卿卿我我(______)
4/8
[6]读了本文,你认为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精卫,神话中的鸟的名字,传说是(_______)的
女儿,因为(_______)而身亡。
[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
少女: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卫填海赞扬的是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
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
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①及(____)②访(_____)③咸(____)④置(_____)⑤即(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__________)②若出其
中(___________)
③中有楼若者(___________)④未若柳絮因风
起(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①欲知其斤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细察其纹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_______________)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
⑤楼渐低,可见其顶(________________)
⑥其恕乎(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
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8.阅读理解。
(一)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
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
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
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2)突:堗,烟囱。(3)嘿:同
“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5)上行(hānɡ):上坐。(6)突:
烟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___________)(2)余各以功次坐
(___________)
(3)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_)(4)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人乃寤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子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4]除了“焦头烂额”外,文中还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它的含义同我
们今天所说的一个俗语是相同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训练。
杨震暮夜①却金
(杨震)四迁②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③,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
才王密为④昌邑令,谒见⑤,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⑥震。震曰:“故人知⑦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⑧?”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
知。何谓⑨无知者?”密愧而出。
-——选自《后汉书》
(注释)
①幕夜:深夜。
②迁:升迁;升官。
③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④为:做。
⑤谒见:拜见。
⑥遗:赠与,送给。
⑦知:了解,知道。
⑧何也:怎么回事。
⑨何谓:怎么能说。
[1]《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6/8
[2]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________的事。
[4]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
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
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______”同“______”)
(2)反归取之(“______”同“______”)
[3]在横线上用现代汉语表述下边句子的大意。
(1)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
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之市(_____________)
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
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
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
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
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
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8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__________
(2)_______
[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
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
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或劝改业________
②砚穿则易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B.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
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D.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
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________”(用文中的字回答)
[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言文阅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而邻人之父亦云(_________)
(2)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8/8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2)非然也____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4)为是其智弗若
与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2)一人虽听之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4)虽与之俱学_________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D.通国/之善/弈者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言与文化。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
言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这句话是______句。
[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一人“______”。
(用原文填空)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2:2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815039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杨震暮夜却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杨震暮夜却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