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

更新时间:2023-03-13 11:58:04 阅读: 评论:0

过年剪纸-小腿浮肿怎么办

中秋节的来历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香港古装剧)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

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

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

月楼”的古迹。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

【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

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

《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

活动。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

称为“秋报”。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

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

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

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当

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

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

“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

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

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

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

“团聚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

“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

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

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15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特别重视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爱护,2015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依据我国古代历法,农

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

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其次月叫

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

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

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

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

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

其次大传统节日。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

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

怜悯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

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终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

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后羿娶了个漂亮和善的妻

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

逢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

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短暂把不死药交给嫦

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小人逢蒙在后羿

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

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

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哀思欲绝,仰视着夜空呼喊爱妻的名

字,这时他惊异地发觉,今日的月亮特别皎洁光明,而且有

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舍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

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

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宠爱的后花园

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常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

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和善的嫦娥祈求祥瑞平安。从今,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

民间传开了。

篇三: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三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改变,由早期纯道教色调的以

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化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

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

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

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

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

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

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

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

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

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

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

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

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

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

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建,已经人格化了。它是

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

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

雀,仙鹤等飞禽。特殊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

间艺人的大胆创建。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

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爱。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

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篇四: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四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

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根据我国古历法的说明

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

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

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家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聚节”

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

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

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

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

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

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

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敞的庭院

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闻,反映了人们对

月亮的憧憬,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

荒芜、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

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

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

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

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

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

发觉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

的2倍。近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纳“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

测月球,发觉月宫里藏有水,根据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

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

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觉,将极大地激发人类

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

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格外明

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

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

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光明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

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

爽的季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汲取和反射光线的实力大大

降低,空气的透亮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当地照到地面。在

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

格外光明了。

篇五: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五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聚

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很流行。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

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秋节起

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

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

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

药”等等的神话传闻有着亲密的关系。

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和月亮有关。赏月、吃团聚月饼等,均

源于此。

篇六:中秋节简介篇六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

Midautumn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

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聚节等,是中国四大

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1:58: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79884278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的来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的来历.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