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
装
生
产
工
艺
课
程
设
计
班级:商学7班
姓名:李轶鹏
学号:41206010804
目录
一.前言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产品工艺方案
1.款式图
2.工艺流程
3.工艺过程
4.产品质量
四.缝制工艺编制
1.服装缝制工序编制原则
2.缝制工序的划分方法
3.服装缝制工序编制注意事项
4.衬衣工序编制
五.缝制设备配置与排列
1.服装设备分类
2.机械设备配置
3.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4.缝制工艺设备布局形式
5.车间布置与机器排列说明
六.全场劳动定员编制
1.劳动定员编制的作用
2.定员的原则和方法
3.有关人员配置
七.全厂总平面布局
1.工厂总平面布置依据
2.工厂总平面布置原则
3.工厂总平面布置方法
4.服装厂形式和车间布局
5.平面图
八.技术经济指标
1.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的意义
2.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内容
九.结束语
一、前言
此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服装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全面分析,阐述了衬衫服装厂的产品工艺方案、缝制工艺
编制、缝制设备配置与排列、全场劳动定员编制、全场总平面布局与
技术经济指标,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我们作为未来的服
装行业接班人就不能仅仅只满足于目前所掌握的知识,而是要将所学
所得通过实际的演练得到提高,这次的课题设计正是一个很好的机
会。作为正在理论中学习的我们来说,课程设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
生的名词,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课程设计,也确实是大学三年以来遇
到的最难解决的课题,我努力查找资料,不断的完成我的课程设计任
务书,尽管如此这次的课程设计肯定有许多不严谨和欠缺考虑的地
方,希望老师能给予指正。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年工作时间250天×7.5小时/天
浮余率25%
出勤率95%
缝制编制效率85%以上
目标任务:设计衬衫服装厂
要求:1确定产品方案
2缝制工艺编制
3本机器设备配置排列
4全厂劳动定员编制
5全厂总平面布局
6技术经济指标
三、产品工艺方案
女衬衫的部件
前衣片两片,后衣片一片,袖片两片,袖头两片,领面一片,领里一
片,领黏衬两片,纽扣七颗。
女衬衫的成品规格
号/型衣长胸围领围肩宽袖长袖口前腰节长胸高位
160/84A6495354053204024
女衬衫款式图
工艺流程
工艺过程
女衬衫缝制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装领、装袖。
(1)做缝制标记
(2)收省、做门襟、里襟止口
(3)缝合肩缝
(4)做领
(5)装领
(6)做袖
(7)装袖子,缝合摆缝、袖底缝
(8)装袖头
(9)缉底边
(10)锁扣眼
(11)整烫
产品质量
①符合成品规格
②领头、领角长短一致,装领左右对称,领面有窝势,面里松紧适
宜。
③压缉领面要离领里脚0.1cm,不要超过0.2cm,不能缉牢里脚。
④装袖层势均匀,两袖前后准确、对称,袖口细裥均匀。
⑤底边宽窄一致,缉线顺直。
四、缝制工艺编制
一、服装缝制工序编制原则
1.按加工顺序编制,避免逆流与交叉;
2.组装工序与辅助工序、主流工序与支流工序,据具体情况可分
开;
3.同一性质的工序(使用同类设备或工具)应由同一作业人员来
操作,便于专业化操做;
4.工序之间的衔接与布局应合理,方便生产;
5.作业分工应考虑作业人员的个人技能水平与本人是否应操
作;
6.一个作业人员可完成一道工序,也可完成若干道工序;几个作
业人员可完成一道工序,也可完成若干道工序,但必须以工量大小取
得平均与平衡;
7.同类作业使用同类设备与工具,布置时可尽量集中,靠近,便
于生产协调;
8.每一生产小组应设组长一名,负责掌握产品质量及生产进度,
并处理意外事件。
二、缝制工序的划分方法
1、样衣分解法
根据成品样衣,进行工序分解,确定各个部位的加工方法、工艺
技术和设备要求。个别部位可进行实物分解,拆开部位,以确定缝型、
线迹、加工方法和顺序。
2、经验法
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参照同类产品,制
定各个部位的工艺技术要求、加工方法和设备要求。现初步的工序制
定,再进行样衣试制,再进一步确定其最简工序
3、综合法
样衣分解法和经验法的综合,划分后的工序数量,随产品品种和
设计要求的不同而不同缝制加工方式
三、服装缝制工序编制注意事项:
1、最初工序任务不宜安排过量,应安排熟练工人,以保证后道
工序不中断。
2、在关键工序上,应安排技能水平比较高的人员,以保证产品
质量稳定。
3、缝制工序应安排技能水平和责任心都比较强的人员,技能权
求较低的手工及辅助工序可安排新手操作。
4、质检工序应安排细心,责任心强的人员。
5、终端工序应安排责任感较强的人员,以免造成前功尽弃。
6、缺勤率较高的人员应分配给辅助工序,以便有较多的人员可
以替补。
四、衬衣工序编制
1.①平均节拍:
上衣:此工序总作业时间是810s,共28道工序,经过分析,可
以看出其中作业时间在60s以上的工序共有2道,它们是16=60s,
22=60s,其中小与15s的工序共有5道,它们是5=13s,9=10s,14=13s,
20=5s,21=6s。所以,节拍=【总工序时间-(较长工序时间+较短工
序时间)】/【总工序数-(较长工序数+较短工序数)】=【810-(120+47)】
/【28-(2+5)】=643/21=30.62s平均加工时间=P.T=2t=2×
30.62=61.24s
②上限、下限:
因为P.T=61.24s
所以,上限(UL)=节拍/编制效率=61.24/0.85=72.04s
下限(LL)=工序节拍-上限=50.44s
2.工序编制表(见下图)
作业员工序NO.工序名称纯粹加工时间作业时间分配
1
1抽褶25s
52s
2手工熨烫前门襟17s
9手工熨烫袖口衬10s
2
3装门襟条25s
61s
5缝省道13s
10缝抽褶23s
34手工熨烫前片23s42s
6手工熨烫后片19s
47合肩拷边23s50s
8合摆缝拷边27s
11缝袖子25s
5、612手工熨烫袖子32s70s
14手工熨烫领衬13s
7、8
13车缝袖子50s
134/2=67s
28系蝴蝶结27s
15平缝领片20s
17缝合领片37s
916绱袖60s60s
1018绱领31s70s
19缝下摆39s
11
20锁眼5s
71s
21前门襟钉扣6s
22检验60s
12、13、14
23修线头20s
206/3=68.7s
24蒸汽熨烫58s
25折叠40s
26检验38s
27整理包装50s
3、有关数据统计
经过对工序表的分析研究,现将人员、设备、时间等数据做统计,
①此工序共需作业人员14人
②编成效率:因为BPT=总工作时间/总工作人员=58s
最难工序加工时间=2.1s
所以编成效率=BPT/最难工序加工时间=89%
③年产量计算
因为年工作时间=247*7.5*3600=693900s
SPT=BPT(1+浮余率)=60s*(1+25%)=75s
所以年产量=年工作时间/95%=92520件
4、有关人员配备
①总缝纫人数=作业人员/出勤率=14/95%=15
②各车间人员配备
一般裁剪工人约为缝纫工的12%左右(9%~15%)
整烫工人约为缝纫工人的14%左右(12%~18%)
因此,可以求出裁剪车间和整烫车间的人数
裁剪车间=2
整烫车间=3
生产车间总人数=缝纫人数+裁剪人数+整烫人数=20
③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人员配置:
在我国,一般认为工人人数在300人一下的服装厂为小型厂,比例系
数规定为30%
A、一线工人=生产工人+预备工人(一般占生产工人的3%)
=20+20*3%=21
B、二线工人=一线工人*比例系数=6
C、工人总数=一线工人+二线工人=27
D、管理干部=37*12%=5
E、全厂职工人数=32
五、缝制设备配置与排列
一、服装设备分类
服装的设备以生产过程划分,可以分为裁剪设备,缝纫设备,钉扣
设备,熨烫设备等。裁剪车间的设备包括:原料预缩机、粘合机、拖
布机、裁布机、环形带刀等。缝纫车间的设备包括:工业平缝机、电
脑全自动缝纫机、绱袖机、自动开袋机,以及根据不同的品种所需要
的单针链条车、双针链条车、撬边机、三角机针等。锁钉车间的设备
有:锁眼机、套结机、钉扣机等。熨烫车间的设备包括:立体蒸烫熨
烫机、大型模具熨烫系统、平面熨台以及各种各样的吸风烫台等。
二、机械设备配置
名称型号产地完成工序号工序数
平缝机GC6-D3中国3、5、9、11、
13、15、16、
18、19、21、
22
12
蒸汽熨斗JVB-500N中国2、4、6、10、
12、14、17、
20、27
10
圆头锁眼机558-21301德国231
钉扣机MB-373-10德国241
拷边机929-14185德国7、84
三、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1)机器排列时,应保证生产工艺路线紧凑的直线循序渐进,尽量缩
短原料、在制品到成品的运输路线,要注意机器的输入与输出方向,
以便密切衔接,避免迂回曲折;
2)在考虑工艺路线的同时,要兼顾车间排列的整齐美观,机器前后
左右距离应保证操作既方便又少走弯路,使运输完全方便;
3)排列机器要利于生产线的管理,劳动组织的划分,要充分节约厂
房面积,又要留有余地;
4)根据工艺顺序设计了U形流水线
5)机器排列时尽量满足工序间不交叉;
6)设计机器排列图,再考虑工艺路线紧促、通畅循序渐进时兼顾了
车间的整齐美观,同类机器在不影响工序顺序进行的前提下,尽量排
在一起,便于管理。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四、缝制工艺设备布局形式
1、流水线作业方式:
每件服装的全部作业分为作业时间近似相等的若干工序,各工作
位按顺序直线排列在传送带一侧或两侧,产品以单件形式从一端投
入,另一端产出。工序组织难度大。优点是,生产周期短,在制品压
量少,适合大批量生产。
2、全件式加工方式
每名工人独立完成整件服装的所有加工,要求工人较全能,生产
效率低,适合品种多,批量少的生产。
3、捆扎连续作业方式:
按工序的加工顺序和工作量大小配置设备,工序划分较强,工位
专业程度高,在制品10-20件为一捆进行传送。设备铵主流和支流的
和实际需要进行灵活机动的配置,整条生产线按一个较长的节拍生
产,适合中等批量的生产。
4、同步作业方式
以单件产品为单位,按产品加工工艺流程顺序逐次进行作业的方
式,工序标准时间相等或成比例,设备完全按工艺顺序和各工序工作
量的大小进行配置,适合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
5、集团作业方式
按产品部件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加工,每组内配备所需的机种和
人员,每组配一个熟练工人负责部件总体装配,最后,有一个组负责
装配成成品。
6、课桌式作业方式
按产品的种类配备一定比例的设备和人员,形成一个独立的加工
单位,人数一般20-35人缝纫机按课桌式或对面式排列,特种机相对
集中。工序间在制品的搬运以捆的形式借助于小车,容器传送进行顺
序加工。
7、悬吊生产系统
采用吊挂式运输系统,在制品以吊挂的方式自动传到指定工位,是一
种较先进的加工系统。
五、车间布置与机器排列说明
1、车间布置
针对本产品及其实际情况,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捆扎连续作业方式布
置缝纫车间,既结合捆扎和同步方式,使每个作业工位的工时定额接
近,并经过同类型合并,使工序经过重组,从而紧缩工序,更使作业
工位之间既保持了作业均衡性,又维护了单道工序的完整性。这种作
业方式既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又具有品种变换的能力。
2、机器排列说明
①机器排列首先避免了工序之间交叉、逆流的现象发生,使线路顺
畅合理;
②在车间北边设有四扇双层内外开窗,南边中间设有两扇双层内外
开窗,两侧各有一个双扇门,在车间东北角还设有一个双扇门,设为
紧急出口或通道,方便工人使用。这种设计充分考虑利用传统“坐北
朝南”和门、窗的优势来满足通风、反照明。双开门的使用分别安排
于进口、出口,有利于运输,同时满足了人流和物流分开,安全通行
的需要;
③采光均匀;
④采用大流水作业,各专用设备均能加入作业;
⑤车间整体外形为矩形,以使外观整齐,便于生产管理;
⑥为了方便半成品的运输,选择单层厂房,应结合本厂情况,小型
服装厂用单层方式可降低成本,地区选择范围大,设备利于管理和维
护;
⑦机器的排列注意人员出入的路线,尽量做到了保证操作人员快捷、
方便、安全的出入工作点;
⑧各种机器尺寸如下:
机器名称尺寸(mm)机器名称尺寸(mm)
平缝机1200*600平台1200*600
圆头锁眼机1060*850检验台2000*500
撬边机1060*500单针双链缝纫
机
1060*500
自动长缝机2950*1600
六、全场劳动定员编制
一、劳动定员编制的作用
1)为企业编制劳动计划、合理配备各类人员提供依据,避免企业因
无用人标准而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
2)使企业在用人方面做到胸中有数,并能随着生产情况的变化相应
的调整劳动力,防止各类人员的浪费和忙闲不均。
3)对新建企业进行人员调配和培训提供依据,以保证新建企业能按
期投产。
4)企业定员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正确地组织工资分配与奖励工作
的依据之一。
二、定员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1)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5)创造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方法:1)按劳动效率(或劳动定额)定员
根据生产任务、工人劳动效率和平均出勤率计算。一般用于对手
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定员,比如服装厂的缝纫,整烫和包装工种的定
员
定员人数=年度生产任务的定额工时/年制度工时x预定定额完成
系数x工人平均出勤率
2)按设备数量定员
根据设备的数量、开工班次和工人看台定额计算。主要用于计算
以机械操作为主并以看台定额考核工作量的工种定员。
定员人数=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设备台数x每天开工班次/一个工人看
台定额x工人平均出勤率
3)按岗位定员
根据工作岗位的数量、各岗位所需的人数、开工班次数及工人
平均出勤率等计算。适用于对无劳动定额的辅助工人和服务人员的定
员。如门卫、电话总机等。
4)按比例定员
根据企业职工总数或某类人员总数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另一类人
员的数量。这种方法多用于计算非生产人员的定员。
5)按组织机构定员
一般应先确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然后确定各业务科室的业
务分工、职责范围;最后根据每个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量大小,确
定其定员编制。管理人员的定员,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三、有关人员配置
经过对工序表的统计及研究分析
此工序安排的缝制工人为14人,出勤率为95%,则
应配备缝制人数=27/出勤率
=15人
整烫人数占缝制人数的12%~18%则
整烫=3人
裁剪人数占缝制人数的9%~15%则
裁剪=2人
预备工人占生产工人的3%则
预备工人=1人
在我国,一般认为工人人数在300以下的服装厂为小型厂,比例系数
规定为30%
一线工人=缝制工人+熨烫工人+裁剪工人+预备工
人
=21人
二线工人=一线工人*比例系数
=6人(比例系数为30%)
工人总数=一线工人+二线工人
=27人
管理干部=工人总数*比例系数
=5人(小厂比例系数为12%)
定员人数=工人总数+管理干部
=32人
七、全厂总平面布局
一、工厂总平面布置依据
1、以基础资料为设计依据
2、以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为设计依据
3、以施工和运转为依据
4、以当前和长远目标相结合为依据
5、以节约土地为依据
6、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为依据
二、工厂总平面布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2、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3、正确选择厂内外运输方式,合理组织好人流与货流。
4、合理布置建筑物的方位
5、合理考虑发展与扩建
三、总平面布置方法
1、物料流向法。根据流向大体一致,路线最短的顺序,安
排生产单位的位置
2、物料运量图法。根据各车间、仓库和站场的物料运量大
小进行工厂设计。运量大的设计近些,运量小的设计远些
3、模块设计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厂址平面图和所有生
产单位的模块,在平面上排列出多个设计方案,采用适当的评价
分析,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
4、生产活动相关图法。借助于图解,将生产单位之间联系联
系的密切程度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计算出单位之间密切程度的
评分值,为平面设计提供依据
四、服装厂形式和车间布局
1)厂房的建筑造型:
服装厂房建筑造型一般的形式有:矩形、回形、山形、L形、
方形、U形。因矩形厂房易于进行生产线布置,采光,通风比较
好,所以实际中矩形的厂房应用比较多,具体采用何种形式应根
据工艺流程和场地情况进行考虑。
2)厂房形式的选择
厂房形式的选择是工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服装厂的厂房
可以设计成单层厂房,也可设计成多层厂房。应根据服装厂的生产特
点、工艺要求、占地面积、施工条件、城市规划、投资额以及企业经
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合理的方案。无论是单层厂房还
是多层厂房,都应当适应服装生产的的以下特点和要求
1工业化成衣生产所需机械设备的品种多、数量大、生产连续性
强的特点
2生产车间应当有充足而均匀的采光。
3操作工人多,产品质量要求高,车间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空调
设施。
4加工的原料、半制品和成品均属易燃物品,厂房须考虑消防要
求。
5生产过程中,衣片、半制品与成品的运输频繁,厂房内应有充
足的运输。
6成衣生产设备的重量一般较轻,尺寸不大,地面承受的荷载不
大。
3)车间布置设计原则
车间平面布置也是工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车间布置的
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车间占地面积和基建投资,而且还会影响到投
产后的运转操作、设备检修及日常管理。车间布置既要以工艺为主体,
又要兼顾其它各个方面的要求。因此,车间布置应以生产工艺为前提,
全面考虑其它方面要求,对车间内的各种设备进行合理排列,对生产
附房和生活附房做出合理布局,然后以适当比例用图纸表现出来。
1.原辅材料的入口应靠近准备、裁剪车间;产成品出口应靠近
品仓库。
2.确定各车间的相对位置,应尽量使运输路线最短,避免人流或
货流产生交叉,以利安全生产和以后采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3.设备应按照加工顺序布置,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墙或柱之
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和空出必要的通道及存放原辅材料、在制品所
需的面积。应使车间面积得到充分利用。
4.生产附房通常布置在厂房的周围,靠近它所服务的车间;生活
附房应安排在人流集中或人员经常来往的通道旁。
5.车间布置可在适当范围内留有余地,为今后扩大生产和技术改
造提供方便。
4)多层厂房的车间布置
选用多层厂房时,车间布置不仅要以工艺流程为主要依据,考虑
本层各工段的水平联系,还要考虑各层之间垂直方向联系的顺序。其
车间布置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两种。前一种是先将原料或半成品
运至顶层,然后按顺序逐层下降,最后在底层完成最后一道加工工序;
后一种恰恰相反,最后工序按排在顶层完成。从目前服装厂的实际情
况来看,选用自下而上的布置较为合理。
5)附属房屋的布置
服装厂无论用单层厂房还是多层厂房,除了设备各种车间和工
段外,还需设置一些辅助生产或生活用的房间,称为附属房屋。通常
与主厂房相毗连或设在主厂房内,以满足生产过程的辅助加工机物料
供应和车间管理需要
服装厂的附房可分为两类:一类叫生产附房,如电脑设计室、打
样间、保全室、零布料。辅助料、生产零部件房、办公室等;一类
叫生活附房,如更衣室、浴室、厕所、食堂等。这两类附房的布
置原则是:生产附房的位置应靠近它所服务的车间和设备;生活附房
一般布置在职工比较集中或经常来往的通道旁。
6)车间设备布置
设备布置是根据选的工艺流程,在给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工艺设备
做出合理的排列,确定整个工艺流程的全部设备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
具体位置。影响设备布置和车间布置的因素很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所以,在满足生产流程畅通的前提下,要全面考虑,兼顾各方面的特
殊要求。
1、合适的设备间距
设备布置必须保证工艺流程畅通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生产过程
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连续性,使生产顺畅、连续的正常进行。
2、方便操作管理
从操作管理角度出发,同类设备、操作上有关的设备或具有相同
特殊要求的设备,应尽可能的布置在一起。以节省投资,便于管理,
提高质量,节省定员。在自然采光时,为防止产生视觉错误,布置时
应注意操作面的朝向,尽量设计成背光操作,尽量防止面对光线操作。
3、运输通道
由于物料运输频繁,某些工序需操作工人巡回操作。考虑到安全
生产等问题,设备布置应考虑运输通道,除操作检查外,其余各通道
不宜安排在经常操作的作业面上,以免影响操作。
4、生产系列
规模较大的服装厂一般分成几个生产系列,在设备布置时应考虑
按系列布置,力争做到系列分明。连贯呢、以防系列间互相干扰,也
方便各系列的生产、停产及检验.
7)车间设备排列
设备排列是在各个车间里妥善的确定各机台的安装位置。设备排
列的好坏,不仅影响厂房建筑面积,建设投资等技术经济指标,而且
对工厂投产后的运转操作、生产管理、设备维修及制品运输等方面,
都有直接而长期的影响。设备排列是整个车间布置设计的中心环节之
一。
1设备排列时,应与车间布置,总平面布置密切配合,保证生产
工艺路线紧凑地直线循序前进。尽量缩短原料,在制品到成品的运输
路线。
2在考虑工艺路线的同时,要兼顾车间排列的整齐美观,同类设
备排列在一起,便于管理,设备前后左右距离,应保证操作既方便又
不走弯路,并使运输安全方便。
3排列设备时要考虑保全、保养的需要。
4设备排列要利于管线铺设,充分利用节约厂房面积,同时留有
余地,便于将来发展。
5设备排列要利于劳动组织的划分和生产管理,同时,便于各工
序工种的操作路线,做到密切配合又互不影响。
6设备排列要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安全防火、劳动保护及卫生等
方面现行标准及设计规范。
五、平面图
①制版室:
设备:制版台资料库
面积:4m*6m
②缝纫车间:
设备:平缝机GC6-1-D31200*600mm
撬边机929-141851060*500mm
钉扣机
圆头锁眼机1060*850mm
检验台2000*500mm
案台1200*600mm
面积:假定该缝纫车间面积是7.5m*50m=375M^2
③裁剪车间:
设备:直刀裁剪机裁剪台
定员:裁剪工2人
④整烫车间:
设备:电熨斗HSN-600国产蒸汽熨斗国产
定员:熨烫工3人
⑤数据统计:
厂房面积:
一般缝制车间占生产车间的57%~58%,故
生产车间的面积(厂房面积)=缝制车间的面积/58%=646.6
裁剪车间占11%~12%、资料库占3%、整烫车间占5.5%,故
裁剪车间面积=厂房面积*12%
资料库面积=厂房面积*3%
整烫车间面积=厂房面积*5.5%
生活建筑面积:
餐厅面积=总职工数*1.5
水房=3m*2m
更衣室=总职工数*0.55
卫生间=4m*4m
浴室=总职工数/12*7
医务室=总职工数*0.5
八、经济技术指标
一、企业经济技术指标的意义
正确反映设计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
合理的重要尺度,也为新厂投产后,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尽快达到
设计目标,制定发展远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企业各项经济指
标的因素很多,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往往只能做到大体上可比,不可
能做到绝对可比,只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方能正
确的判断指标的高低。
二、企业经济指标的内容:
一般包括技术经济指标,投资分析,投资效果及钢材、木材、水泥耗
用量。
a生产规模:以年产多少产品及能够生产产品的种类来表示。
有预期生产方式的以产定销;
有计划生产方式的以销定产
b年产量:标准作业时间SPT=BPT(1+浮余量)
年工作时间=年工作天数*日工作时间*3600s
年产量=年工作时间/SPT
c.年消耗材料:主要是年消耗原料、辅料、机织物的用量。
d.总定员:应配备缝制人数=缝制人数/出勤率
整烫人数占缝制人数的12%~18%
裁剪人数占缝制人数的9%~15%
预备工人占生产工人的3%
一线工人=缝制工人+熨烫工人+裁剪工人+预备工人
二线工人=一线工人*比例系数(比例系数为30%)
工人总数=一线工人+二线工人
管理干部=工人总数*比例系数(小厂比例系数为12%)
定员人数=工人总数+管理干部
e.总占地面积:生产建筑面积和生活福利建筑面积.
f.投资估算:
序号项目单位百分比
1总投资万元100%
2建筑工程万元45%
3建筑设备万元34%
4安装工程万元2%
5器具万元1%
6其他万元18%
g.企业利税与利润:
总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估算
上缴利税=总利润*33%
纯利润=总利润-利税
h其它:除以上与工艺设计内容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外,新建厂还包
括工建、空调、电气、给排水等其他专业设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
如三材(钢材、木材、水泥)耗用量,全厂最高用电负荷(KM),全
厂最大用汽量(Kg/h),全厂最大用水量(t/d)等。
九、结束语
这次课程设计,不仅检验了我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
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使我了解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以及全面考虑问题的重要
性。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这是我们迈
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服装的最基本的
款式设计、工厂人员的编制、服装厂的设备安排,还有工厂的布局有
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了指导和铺垫的作用。
在做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来自生产管理的,也有工艺的、销售等
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进一步的观察
探索和研究。
工厂设计是一项与实际生产、经济效益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工程,
正确合理的工厂设计,可大大减少建设工程量,节省建设资源,加快
速度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这不仅要求我们尽量了解和掌握工厂的外
部环境,如国内外的市场发展前途与现状,行业的竞争特点,以及自
身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等,还要对内部条件做详尽周密的分析和研
究才能完成。
为了做好这次课程设计,我尽可能地运用了专业所学的知识,也
参考了相关资料,对工厂内外部环境做了比较细致的考虑,对每一项
工作都进行了反复的修正。
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一些问题并未得以充分考虑,在设计中难
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蒋老师指正!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1:5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79663140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程设计任务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