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13 11:47:14 阅读: 评论:0

玉楼春春景宋祁-手工制作兔子

书愤教案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维生素b1的食物和水果)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及深层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及列锦的手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

根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情

怀。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及列锦的手法;书愤中“愤”的内涵和根源。

教学难点列锦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问题式——以问题形式层层推进,梳理诗歌内容及欣赏诗歌;合作探究式——

探究列锦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忘不了你的人是我

1.导入:南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掳去,宋高宗赵

构得以登上帝位。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

收复失地,因为一旦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正鉴于此,南宋历史上有很多的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心里压着太多的愤慨,今天,

我们就通过陆游的《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的情感。

2.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国势危机的时代,一生

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

至死不忘复国大业。陆游的诗今存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他诗作

鲜明的特色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

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3.背景介绍: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

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

山赋闲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

这首诗。

二、让我轻轻地靠近你

1.阅读诗歌,整体感知

⑴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

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

⑵学生齐读(两遍)。

2.欣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

⑴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

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全面的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

⑵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

①文题解读:书:书写。愤,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②诗歌大意:

首联: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失地

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颔联:曾记得25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的楼船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马奔

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颈联: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

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尾联: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呢!

③情感基调:抑郁,悲愤。

三、发现最好的你

1.诗歌中每一联的内容——“书”什么?

明确: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颈联“书”年事已高、

壮志难酬之情;尾联“书”敬仰孔明、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2.就全诗来看作者所“愤”何事——“愤”什么?

明确:所愤之一为“世事艰”。“世事”即指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

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

北伐。

所愤之二为“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

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于壮

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三为“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

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为“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有谁比

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

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将帅三军,北定中原”。“愤”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

军。

这四愤(愤国/愤己)——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3.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为何“愤”?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这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

挠收复失地的绊脚石。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中含“叹”,

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的风格。

四、掀起你的盖头来

1.颔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明确:“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由六个纯名词的叠加(罗列),就勾勒出两幅

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

作用: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凝练性和含蓄性,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达到了以少

总多的艺术境界。表面上看,造成意象的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读者留下的空白,增

加了审美情趣。

2.列锦的手法

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

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

3.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具有纯名词意象的叠加一特点?

明确: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由

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诗人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

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实际情寓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

之感。

五、该怎么去形容你最贴切

1.小结:在本诗当中,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

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爱国主义的诗歌主题在我国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

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诗人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且把它融入到整个

生命当中,成为陆诗的灵魂。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功绩方面: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情感: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

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表现手法: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

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陆游:先回忆自

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

雄健。

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朱光潜先生说:“你不一定成为诗人,但一定要有诗情。”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句式仿写,

表达你对陆游爱国情怀的理解。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陆游,

我懂得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读陆

游,____________;读陆游,___________;读陆游,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11:4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792341405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书愤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书愤教案.pdf

上一篇:表彰通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书愤教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