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萧萧》读后感1000字
《萧萧》是以女主人公萧萧十二岁嫁为童养媳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开的。虽说文中原始野
蛮的陈规陋俗没有掩盖古朴、健康、优美的人情美,严厉的道德审判与惩罚也让位于宽容、
善良、自然的人性的裁决,充分体现了沈从文“人性治疗者”的人文理想。但我读完这些清澈、
透亮、柔美的文字后,心中却留下了久久无法散去的压抑感,是一种悲伤,一种对旧时代女
性命运的悲伤。萧萧是一个孤儿,从小寄养在种田为生的伯父家,十二岁便出嫁为童养媳,
丈夫是尚未断奶的三岁小孩。“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因此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笑。
她又不害羞,又不怕。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十二岁,一个原本
应是在父母爱护下欢乐地享受童年的年纪,而此时的萧萧却是因着这旧时代与陋习,早早嫁
作了人妇,而丈夫竟还是个未断奶的三岁小孩,这是何等荒谬的事情啊!可在那个年代这却
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小小年纪,每天的生活就是下地干活和照顾那个被唤作弟弟的
丈夫。当十五岁的萧萧初懂男女之事时,丈夫不过是个只会跟在他身后跑的小毛头。萧萧受
花狗怀孕,而花狗最后却是一走了之。众人为萧萧不守妇道的行为而不耻,终决定要将
萧萧“发卖”,可这真是萧萧的错么?对于一个初明人事的十五岁少女来说,是那份骨子里对
爱情的渴望让她偷尝了禁果,那原因归根究底应是那陋习。萧萧没错,众人亦没错,错只错
在那千百年来根植于人们心中的落后思想,是旧时代旧思想造就了萧萧的苦难,那早已注定
的苦难。文中多次提及“女学生”,从那些被旧观念充斥着的村人眼中去写“女学生”。虽然
祖父他们把“女学生”的种种都扭曲了,使“女学生”听起来是那样的可怕与不堪,可萧萧却越
来越向往“女学生”。“不消说,这自然完全是胡诌的笑话。可是那故事把萧萧可乐坏了。因
为花狗说这个就叫做‘自由’。”萧萧不知不觉被“女学生”吸引,因为她心底深处有着一份对那
样自由的向往,那是每个旧时代被旧观念旧习俗残害着的女性的共同向往。故事的结局在
沈从文笔下变得看似完美和乐,可是却看的我心寒。“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六
岁。媳妇年纪大,才能诸事作帮手,对家中有帮助。唢呐吹到门前时,新娘在轿中呜呜的哭
着,忙坏了那个祖父、曾祖父。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毛毛,在屋前榆蜡树篱笆间
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那样平淡温馨的语言,却看的我内心冰凉,仿佛透过
这段文字,我看到了那个年代无数个像萧萧一样的女孩在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那些话与其
说是结局,倒不如说是又一段悲剧的开始,然后是悲剧的无限循环。那个年代,用一个个
陋习谱写了所有女人一生的悲剧,在这淡淡的语言下,却只让我看到无数的泪水,听到漫天
的叹息。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9:4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721921404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沈从文萧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沈从文萧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