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孔子礼

更新时间:2023-03-13 08:28:22 阅读: 评论:0

手机屏幕抖动-思南路幼儿园

孔子礼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兰州美食)

19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孔子的饮食礼仪

篇一: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

孔子的饮食文化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关于国君赐食设食、君子依礼而食、

民间饮

食礼仪、膳食均衡搭配及其色、味、形、质、养、器等

话语和教诲,字字为后世箴铭,故称为“孔食箴言”。其中,

《论语·乡党篇》集中记载了孔子膳食观。总的内容可从七

方面来理解:一、君子膳食讲求精细之道。二、注重膳食营

养均衡。三、重视食物安全。四、讲求饮食规律。五、讲求

厨艺烹调并且身体力行。六、饮酒要有节制,提倡适度饮酒。

七、恪守饮食斋膳礼仪礼节。

其实概括孔子礼食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礼、节、

道。

一、礼:“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伺食于君,君祭,

29

先饭。席不

正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有酒食,先生馔。子曰:‘君子无

所争。必也射乎!揖让

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虽疏食,菜羹,瓜祭,

必齐如也。”

意思是说,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

同国君

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

尝。席子摆放的不端正不合适,不坐。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

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做客时,如

果食物丰盛,一定要站起来整冠施礼致谢。买来的酒,买来

的熟肉干,不吃,但出于礼貌,不退回。有了酒饭,让长辈

先吃。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

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

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而后下场一起喝酒。这就是君子

之争了。’即使是吃粗米饭,喝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

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

表情像敬献祭礼那样严肃恭敬。”

后来,“衍圣公”府中的一切活动几乎无不以礼的要求

予以规范,膳食礼仪尤其如此。孔府膳食活动中的一言一行、

一餐一饮,乃至一菜一点、一杯一盏,都充满了“礼”的内

39

涵。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国君代表国家,是一方政权象征。

国君在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按礼有人先尝一尝膳食。孔子

在与国君吃饭时,也依礼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国家的忠诚、

对礼的遵从。孔子时时处处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那么,即使在膳食宴饮活动中,一举一动、

主宾、老幼次序,都必须按照礼的原则行动。孔子从来主张

注意大节,也注意小节。这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也

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二、节: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

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姜,食,不多食。不

为酒困。惟酒无量,不及乱。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

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君赐腥,必熟而荐之。齐,必变

食;居,必迁坐。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大体意思就是米饭久放变了味,鱼腐烂变了质,不吃。

食物外观不好,不吃。食物气味不好,不吃。食物烹调不当,

不吃。食物分割处置不当,不吃。吃饭没有提供调味料,不

吃。姜,孔子食用,但不多吃。不受饮酒的困扰。只有饮酒

很难以限量,但应量力而行,不要醉酒昏乱了神智。参加国

君的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留到第二天。

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国君赐

49

给生肉,一定煮熟了给祖宗上供。斋戒,一定要改变平常的

饮食;居住,一定要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君子服丧守

孝,吃美味感觉不到香甜。

孔子对于膳食,不仅讲求进食规律、合理搭配、餐饮礼

仪,也非常注重烹调技艺。烹调不当,食物没有熟透,口味、

气味不佳,饭食肉食无法下咽,都不可食用。膳食的外观不

好,看相差,孔子主张不要吃。膳食的味道不好,味道不正,

孔子也不主张食用。把分割处置不当的食物、没有调味料的

食物提供给人食用,孔子认为不能接受。生姜是好的食物,

味辛性温,可在吃饭时调味,又可助阳保健,但孔子主张不

能多吃。也就是说,调味品和补品都不宜多吃。现代烹调所

注重的色、香、味、形、质、养,在《论语》记载的孔子礼

食思想中,均可寻根溯源。

三、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饭食不厌精,肉

食不厌细。孔子吃饭不要求数量而要求质量,吃饭不求饱而

求精,吃肉不求多而求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只能是被

视为一种养生之道,真正有条件或者能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的。

孔子膳食之道。它影响中国人膳食习俗长达两千多年,

而且远播海外,成为人们日常膳食活动的基本准则。读完这

本书,我只觉得似懂非懂,头脑里对它的内容结构还比较模

糊,所以写这篇文章时只能抱着书边看边写,有不足之处还

59

望见谅。

篇二: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浅析

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化浅析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着璀璨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传承至今,而孔子的思想精粹始终贯穿于中华文

化之中,犹如甘露,浸润着文化的各个层次和阶段。孔子思

想的精粹和中心思想,拓展于其思想的诸多方面,中华“民

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中,自然是孔子思想精华的延伸和拓

展。更多的是,由孔子思想核心而延展出的孔子饮食思想,

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饮食文化。这正是我们穿越时空,以横

纵两个坐标为视野的开拓点,对孔子饮食思想与中国饮食文

化进行的剖析与探讨。

孔子的饮食思想丰富而具体,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归纳

起来,有以下几点:其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认

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

“仁”的道德。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其二,“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其中“精”,(:孔子的饮食礼仪)精细,粗之反;

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在

饮食生活中,无论时至贫富,他都非常讲究饮食是否精细,

当他做鲁国上卿及鲁国大司寇时,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裕了,

但他却不奢侈度日,依然讲究饮食的质量。其三,“食不语,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8:2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67302140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子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子礼.pdf

上一篇:女生优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孔子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