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爱⾯⼦的⽗母,伤孩⼦越深
本⽂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作室ID:qzlgzs
被家长拿去和别⼈家孩⼦⽐,是现在很多孩⼦⽆法避免的压⼒。
结了婚的妈妈们聊天,聊得⼏乎都是孩⼦。没说⼏句就扯到学习上来,谁家孩⼦3岁已经会背⼗⼏⾸唐诗;谁家孩⼦4岁
就能认识⼏百个汉字了;还有谁家孩⼦钢琴刚刚过了⼗级......
在这样的“较量”中,孩⼦越优秀,⽗母的脸上就越有光,说话也越有底⽓。
⽽那些孩⼦表现平平的妈妈们内⼼常常被⼀股不安定和焦虑围绕着,觉得⾃⼰被别⼈⼩瞧去了。
我曾经看见⼀位妈妈批评⾃家孩⼦:“听见了吗?⼈家孩⼦⽐你还⼩,拿了那么多第⼀,你看看你?有没有那么⼀次让
你妈我脸上有光过?”
男孩满脸不屑:“那你给⼈家孩⼦当妈妈去啊!”然后母⼦两吵得不可开交。
中国⼈都好⾯⼦,中国的⽗母更是把孩⼦当成⾯⼦,⼩到学习,⼤到⼯作结婚,都会被⽗母拿去跟别⼈家做⽐较。
在许多孩⼦⾝上,承载了⽗母的⾯⼦,家族的荣光,甚⾄被当成炫耀的⼯具。
但⼤⼈们都忽略了,这种炫耀⽐较的背后,伤害的却是孩⼦。
佐佐⽊正美曾经在书中提到这样⼀个故事:
有个孩⼦考重点⾼中落榜了,他对⽗母说:“不念这个⾼中也⾏啊!”实际上他对他后来去的那所⾼中⾮常满意,过得也
很愉快。
没想到,他的家长⽓愤地说:
“你考不上,我这张脸往哪⼉搁?”
明⽩了吗?家长想要的是“能考上重点⾼中的孩⼦”,这和想要⼀只带有⾎统证明书的宠物是⼀个道理。
孩⼦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点,内⼼很痛苦,⾃尊⼼被践踏得粉碎。
这让我想起有个年轻的朋友,结婚没多久就因为各种⽭盾闹离婚,那段时间⾥,她⾮常的痛苦。当她⽆奈之下跟⽗母坦
⾔时,得到的回答却是:
“你刚结婚就离婚,我出去怎么见⼈啊?”
母亲这句话,⽐她决定离婚时还要难过。
当我们的孩⼦表现没能令我们满意时,爱⾯⼦的⽗母第⼀反应是:有没有让我脸上⽆光。
他们重视⾃⼰的感受远远⼤于重视孩⼦的。
⽽这种情况,在⽣活中太多了:
当孩⼦在外⾯闯祸、犯错的时候,不管三七⼆⼗⼀,劈头盖脸就是⼀巴掌,⽣怕别⼈认为⾃⼰没有教育好孩⼦;
别⼈家的⼩孩来家⾥做客,看上家⾥的玩具,孩⼦愿不愿意,⽗母⼀定会从孩⼦⼿⾥抢过来送给⼈家,装作⼤⽅的样
⼦;
孩⼦学了⼀项才艺,逢年过节就逼着孩⼦表演,希望获得亲朋好友的认可,满⾜⾃⼰的虚荣⼼......
他们对孩⼦的教育,仿佛是教给别⼈看的,过分关注别⼈的眼光,却忽略了孩⼦的感受。
在太好⾯⼦的家庭,孩⼦是感受不到爱的。
前段时间,南京⼀位13岁男孩离家出⾛,他在便笺上写下这样的话:
“爸爸,我⾛了,你不⽤找我了,以后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你不该有我这样的⼉⼦。再见了,爸爸。”
看着孩⼦的稚嫩笔记,家长急得不⾏,⽴马报了警。
在民警找到孩⼦时,孩⼦⾮常郁闷地向他们诉说⾃⼰的“伤⼼事”:
“他觉得我这不⾏那不⾏,还经常拿我和别⼈家的孩⼦作对⽐,他不喜欢我,我就⾛。”
在爸爸的攀⽐⾏为⾥,孩⼦也承担着巨⼤的压⼒和焦虑。
在爱⾯⼦⽗母,表⾯上看,对孩⼦的期待都是希望孩⼦好,实际上却是在嫌弃孩⼦,从来没有真正看见孩⼦的⽆助和挣
扎,所以才会⽣出那么多对孩⼦的不满:
“你为什么不如别⼈?”
“我为什么⽣了⼀个你这样的孩⼦?”
“你在丢我的脸。”
当我们把孩⼦当成⾯⼦的时候,爱的只是他如你所愿时的样⼦。
孩⼦在这样的⽗母⾝上感受的是“有条件的爱”,听话、优秀、合⽗母的⼼意,才能获得赞赏和⿎励,⼀旦⾏为违背⽗母
的要求,会受到责备和惩罚。
很多孩⼦,在⽗母的过度期待下,背负着巨⼤的⼼理压⼒,变得⾃卑、绝望。
很多⽗母的焦虑在于,太渴望⼀个完美的孩⼦了,但这个世界上根本就完美的孩⼦,⼏乎都是平凡的⼤多数。
我们可以做的是,接受孩⼦的平凡,多挖掘孩⼦⾝上的闪光点,给予他恰如其分的⿎励,永远把孩⼦当成你的骄傲。
⼼态平和了,孩⼦其实要⽐你想象得要优秀许多。
否则,跨不过去⾃⼰的⾯⼦,太在意别⼈的眼光,只会让⾃⼰活得很累,孩⼦也跟着很累。
席慕容在《成长的痕迹》中写道:
⼈的⼀⽣应该为⾃⼰⽽活,应该喜欢⾃⼰,也不要太在意别⼈怎么看我,或者别⼈怎么想我。其实,别⼈如何衡量你,
也全在于你⾃⼰如何衡量⾃⼰。
⾯⼦固然重要,但为了⾯⼦,要⽤打击、伤害孩⼦、破坏亲⼦关系为代价,⾯⼦不要也罢。
放下⾯⼦,保持平常⼼,也许你会发现,孩⼦的每⼀步成长,都藏着惊喜。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8:0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656051402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放下面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放下面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