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中学

更新时间:2023-03-13 07:08:21 阅读: 评论:0

跳棋游戏规则-粉蒸排骨最正宗的做法

涿鹿中学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道法无边)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要使氯化铝中的铝离子完全转化成氢氧化铝沉淀,应选的最佳试剂(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硝酸银溶液

D

.氨水

2、把

0.6molX

气体和

0.2molY

气体混合于容积为

2L

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3X

g

+Y

g

=nZ

g

+2W

g

)。

5min

末生成

0.2molW

,若测知以

Z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mol/(L·min)

,则n的值为

A

4B

3C

2D

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

.氯化铝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

.凡是均一、透明的、没有丁达尔现象的液体都是溶液

D

.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

2

(气)+O

2

(气)2SO

3

(气)。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刻SO

2

、O

2

、SO

3

的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2

为0.25mol·L-1

B

.SO2

、SO

3

均为0.15mol·L-1

C

.SO2

为0.4mol·L-1

D

.SO2

为0.4mol·L-1,O

2

为0.2mol·L-1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

A

.H2

和D

2

互为同位素

B

.CH3

-CH

2

-OH与CH

3

-O-CH

3

互为同分异构体

C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素异形体

D.16

8

O、、17

8

O、18

8

O互为同素异形体

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

H

2

(g)+I

2

(g)

2HI(g)

0

5min

H

2的浓度减少了

0.1mol/L

,则在这段时间内,用

HI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01mol

L−1⋅

min−1B

0.02mol

L−1⋅

min−1

C

0.04mol

L−1⋅

min−1D

0.5mol

L−1⋅

min−1

7、下列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A

2NaCl(

熔融

)2Na

Cl

2

↑B

Al

2

O

3+

3C2125

====

℃2Al

3CO↑

C

Fe

2

O

3+

3CO2Fe

3CO

2

D

2Ag

2

O

===

4Ag

O

2

8、

X

Y

Z

W

4

种短周期元素,已知

X

Z

同主族,

Y2+、

Z–、

W+3

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

Z

Y

B

.原子半径:

W

X

C

.金属性:

Y

W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

HZ

9、下列过程需用萃取操作的是

A

.压榨花生获取油脂

B

.油和水的分离

C

.用CCl4

提取水中溶解的I

2

D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10、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其结构简式是()

A

.CH3

(CH

2

)

4

CH

3

B

.(CH

3

)

2

CHCH(CH

3

)

2

C

.(C

2

H

5

)

2

CHCH

3

D

.C

2

H

5

C(CH

3

)

3

11、一定条件下,

ROn-

3

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ROn-

3

F

2+

2OH-===RO-

4

2F-+

H

2

O

,从而可知在

ROn-

3

中,元素

R

的化合价是

A

.+

4B

.+

5C

.+

6D

.+

7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H2

O

2

的电子式:H+[]2-H+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

8

O2—D

.HClO的结构式H-Cl-O

13、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

M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随核电荷数递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

B

.化合物中

M

的化合价均为

+1

C

.单质在空气中都剧烈反应,生成

M

2

O

2

D

.随核电荷数递增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变强

14、已知298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O

2

(g)=CO(g)△H

1

=-110.5kJ•mol-1,C(s)+O

2

(g)=CO

2

(g)

△H

2

=-393.5kJ•mol-1。则C(s)+CO

2

(g)=2CO(g)的△H为()

A

.+283.0kJ/mol

B

.+172.5kJ/mol

C

.-172.5kJ/mol

D

.-504kJ/mol

15、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

.氢化物稳定性:H2

O>H

2

S>H

2

Se

B

.原子半径:O>S>Se

C

.非金属性:Si>P>S

D

.最高正价:N

16、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石蜡油是石油减压蒸馏的产物

B

.碎瓷片加快了石蜡油的分解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乙烯

D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ZnO在医药、石化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研究小组用某闪锌矿(主要成分ZnS,含有FeS、SiO

2

、MnCO

3

等杂质)制备

氧化锌和硫单质,设计如下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化学式为

_______

(2)沉淀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

(3)“转化Ⅱ”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沉淀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

18、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I

.将

8.96L(

标准状况

)

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质量

增加

8.4g

,则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

II

.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⑴写出

B

D

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

B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学学习小组研究盐酸被

MnO

2氧化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

I

常温下将

MnO

2和

12mol/L

浓盐酸混合溶液呈浅棕色,略有刺激性气味

II

I

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

III

加热

MnO

2和

4mol/L

稀盐酸混合物无明显现象

1

)已知:

MnO

2是碱性氧化物。

I

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

MnO

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

2

II

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3

III

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c

(H+)

c

(Cl-)

较低,设计实验

IV

进行探究:

将实验

III

IV

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将实验

IV

i

ii

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20、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H

2

+O

2

=2H

2

O,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装置工作过程中,两种主要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_____

____

2

)该电池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

3

)当电路中通过

0.2mol

电子时

,

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b

的体积为

_____L

21、工业合成氨反应:N

2

+3H

2

2NH

3

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已知形成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放出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946kJ。则:

(1)若1molN

2

完全反应生成NH

3

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________

kJ。

(2)如果将1molN

2

和3molH

2

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olNH

3

,则用N

2

表示的

化学反应速率为

________

mol·L-1·min-1。

(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N

2

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N

2

和H

2

的浓度相等

e.N

2

、H

2

和NH

3

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D

【解析】

A

、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溶液,沉淀

Al3+时生成的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所以

Al3+不能全部沉

淀出来,

A

错误;

B

、稀盐酸与氯化铝不反应,

B

错误;

C

、硝酸银溶液能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不能得

到氢氧化铝,

C

错误;

D

、氨水是弱碱溶液,可以加入过量氨水,全部沉淀

Al3+,且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溶液,

D

正确;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铝盐、氢氧化铝的性质应用,重点考查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注意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如

果用铝盐制备,最好是选择弱碱氨水,如果用偏铝酸盐制备,最好选择弱酸碳酸等。

2、

D

【解析】

根据

v=

c

t

=

n

Vt

计算

W

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

数之比判断

n

值。

【详解】

5min

W

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v(W)=

c

t

=

n

Vt

=

0.2mol

2L5min

=0.02mol/(L·min)

,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

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Z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1mol/(L·min)

v(Z)

v(W)=0.01mol/(L•min)

0.02mol/(L·min)=n

2

,所以

n=1

,故选

D

3、

B

【解析】

A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选项

A

错误;

B

.氢氧化铝胶

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可用于净水,选项

B

正确;

C

.因为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等

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选项

C

错误;

D

.胶体可透过滤纸,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

无法得到氢氧化铝固体,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

4、

A

【解析】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

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2SO

2

(g)+O

2

(g)

2SO

3

(g)

某时刻

(mol/L)0.20.10.2

极限转化

(mol/L)0.40.20

极限转化

(mol/L)000.4

A

SO

2为

0.25mol/L

SO

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

SO

3完全反应,则

SO

2的浓度为

0.4mol/L

,实际浓度为

0.25mol/L

小于

0.4mol/L

,故

A

正确;

B

.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只能一个减小,另一个增大,故

B

错误;

C

SO

2为

0.4mol/L

SO

2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

SO

3完全反应,

SO

2的浓度最大为

0.4mol/L

,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

0.4mol/L

,故

C

错误;

D

SO

2和

O

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

SO

3完全反应,则

SO

2和

O

2的浓度分别为

0.4mol/L

0.2mol/L

,但

SO

3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平衡

SO

2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

0.4mol/L

O

2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

0.2mol·L-

1,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5、

B

【解析】A、H

2

和D

2

均是氢元素形成的单质,是同种物质,不是同位素,故A错误;B、CH

3

-CH

2

-OH与CH

3

-O-CH

3

分子式

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正丁烷和异丁烷都是化合物,不是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D、三

者均为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以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

的不同种单质,研究对象是单质。

6、

C

【解析】

0

5min

H

2的浓度减少了

0.1mol/L

,由方程式可知△

c(HI)=2

c(H

2

)=0.2mol/L

v(HI)=

0.2mol/L

5min

=0.04mol/(L

min)

答案选

C

7、

B

【解析】

A

、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正确;

B

、该反应发生的温度为

2125

℃,必定消耗大量的能量,经济效益不高,故不采用,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熔融

Al

2

O

3

来冶炼铝。

C

、铁可以采用热还原的方法冶炼,一般还原剂为焦炭、一氧化碳等;

D

、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采用热分解的方法制取。

答案选

B

8、

A

【解析】

X

Y

Z

W

为四种短周期元素,

Y2+、

Z-、

W+三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则

Y

Mg

元素、

Z

F

元素、

W

Na

元素,

X

Z

同主族,且都是短周期元素,则

X

Cl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X

Cl

元素,

Y

Mg

元素、

Z

F

元素、

W

Na

元素,

A.Z

F

Y

Mg

,所以原子序数:

Z

Y

A

正确;

B.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

W>X

B

错误;

C.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所以

Y

C

错误;

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

Z>X

,所以稳定性

HX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明确金属性、非金属强弱判断方法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

灵活运用能力,知道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

9、

C

【解析】

A

.压榨花生获取油脂是用机械压力把种子中的油脂给分离出来,不是萃取,

A

错误;

B

.油不溶于水,油和水的分离需要分液,

B

错误;

C

.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用

CCl

4提取水中溶解的

I

2利用的是萃取,

C

正确;

D

.除去粗盐中的杂质利用的是沉淀法,

D

错误。答案选

C

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分离与提纯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萃取实验中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原溶液中的溶

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10、

B

【解析】

由于烷烃的分子式通式是

C

n

H

2n+2,

14n

+

2

=

86

,解得

n

=

6

;若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应该含有两种不同

位置的

H

原子,则

A

CH

3(

CH

2)4

CH

3有三种不同的

H

原子,

A

不选;

B

.(

CH

3)2

CHCH

(

CH

3)2有二种不同的

H

原子,

B

选;

C

.(

C

2

H

5)2

CHCH

3有四种不同的

H

原子,

C

不选;

D

C

2

H

5

C

(

CH

3)3有三种不同的

H

原子,

D

不选。

答案选

B

11、

B

【解析】

根据等号两端电荷守恒可知,

n=

222141

2

()

=1

,所以

R

的化合价是

+5

价,答案选

B

【点睛】

化学计算时一般都遵循几个守恒关系,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的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等。

12、

C

【解析】

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

O

原子又分别与一个

H

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

,故

A

项错误;

B.

氯离子的核内有

17

个质子,核外有

18

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

B

项错误;

C.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

10

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

18

,表示为:182

8

O,故

C

项正确;

O

原子分别与

H

原子和

Cl

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

H-O-Cl

,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结构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点,明确这些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则是解本题关键,

注意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区别。

13、

C

【解析】

A.

碱金属元素(M)的单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硬度依次减小,A正确;

B.M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

1

个,化合物中M的化合价均为+1价,B正确;

C.

单质在空气中都剧烈反应,不一定都生成M2

O

2

,例如Li生成Li

2

O,

C错误;

D.

随核电荷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变强,D正确,答案选C。

14、

B

【解析】由盖斯定律得,(

1

)式C(s)+O

2

(g)=CO(g)△H

1

=-110.5kJ•mol-1,(2)式C(s)+O

2

(g)=CO

2

(g)△H

2

=-393.5kJ•mol-1,

(3)式C(s)+CO

2

(g)=2CO(g);因为(3)=2×(1)-(2),所以△H=2×(-110.5kJ•mol-1)

-

(-393.5kJ•mol-1)

=

+172.5J•mol-1,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若一反应为二个反应

式的代数和时,其反应热为此二反应热的代数和。

15、

A

【解析】分析:

A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

根据同主族原子半径递变规律解答;

C.

根据同周期非金属性递变规律解答;

D.

主族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族序数。

详解:

A.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稳定性:

H

2

O

H

2

S

H

2

Se

A

正确;

B.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

O

S

Se

B

错误;

C.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

Si

P

S

C

错误;

D.

主族元素的最高价等于族序数,但由于

F

是最活泼的金属,没有正价,氧元素也没有最高价,则最高正价:

N

O

F

D

错误。

答案选

A

16、

C

【解析】

A.

石油在常温下分馏得煤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然后以重油为原料经减压蒸馏得到石蜡油,

A

正确;

B.

碎瓷片作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了石蜡油分解的速率,

B

正确;

C.

能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

C

错误;

D.

石蜡油分解得到烯烃和烷烃,其中烯烃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SiO

2

Fe(OH)

3

MnO

4

﹣+3Fe2++7H

2

O=MnO

2

↓+3Fe(OH)

3

↓+5H+3Mn2++2MnO

4

-+2H

2

O=5MnO

2

↓+4H+向

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解析】

分析:闪锌矿(主要成分

ZnS

,含有

FeS、SiO

2

、MnCO

3等杂质)用硫酸溶液溶解并过滤后,滤渣为不溶于稀硫酸的

SiO

2,逸出的气体为H2S,并用空气氧化H2S气体得到S,防污染空气,滤液1中含有FeSO4

、ZnSO

4及MnSO4等溶质,

调整滤液1pH至5,并滴加KMnO

4溶液,氧化溶液中的Fe2+和Mn2+,最终得到不溶物MnO

2和Fe

(OH)

3,过滤得滤液2为

ZnSO

4和K2

SO

4溶液,在滤液2中滴加Na2

CO

3溶液,得

ZnCO

3沉淀,过滤、洗涤并干燥,最终煅烧得到

ZnO

,据此

分析解题。

详解:

(1)

根据分析知闪锌矿(主要成分

ZnS

,含有

FeS、SiO

2

、MnCO

3

,不溶于稀硫酸的为SiO

2,所以滤渣

1

为SiO2

故答案为

SiO

2

(2)滤液

1

经氧化并调节溶液

PH=5

,

得到不溶于水的

MnO

2和

Fe(OH)

3

,

则过滤所得不溶沉淀X为

Fe(OH)

3故答案为

Fe(OH)

3

(3)转化Ⅱ为用KMnO

4氧化溶液中

Fe2+,

还原产物为

Mn2+,

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MnO

4

-+3Fe2++7H

2

O=MnO

2

↓+3Fe(OH)

3

↓+5H+,3Mn2++2MnO4

-+2H2O=5MnO2↓+4H+。故答案为

MnO

4

-+3Fe2++7H

2

O=MnO

2

↓+3Fe(OH)

3

↓+5H+;3Mn2++2MnO4

-+2H2O=5MnO2↓+4H+

(6)“一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洗涤不溶物的方法是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

重复操作

2

3

次。故答案为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待蒸馏水流下后,重复操作

2

3

次。

18、

3

1

羟基羧基

CH

2

=CH

2

+H

2

O→CH

3

CH

2

OH

加成

2CH

3

CH

2

OH

O

2

2CH

3

CHO

2H

2

O

氧化

【解析】

I.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

8.4g,乙烯的质量为8.4g,根据n=

m

M

计算乙烯的物质的量,n=

V

Vm

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进而计算乙烷的物质

的量,可计算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Ⅱ.由流程图可知: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B是乙醇,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得到物质C,则C为乙醛;乙醇与乙酸在浓

硫酸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D是乙酸;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I.8.96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

8.96

22.4/

L

Lmol

0.4mol,乙烯含有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和乙烷的

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8.4g,乙烯的质量是8.4g,所以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n=

8.4

28/

g

gmol

0.3mol,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4mol-0.3mol=0.1mol,原气体混合物中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3:1。

II.⑴B是乙醇,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D是乙酸,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⑵反应①为乙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方程式是CH

2

=CH

2

+H

2

O→CH

3

CH

2

OH,反应类型为加成

反应;

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

3

CH

2

OH+O

2

Cu

2CH

3

CHO+2H

2

O,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推断题,涉及官能团名称、化学反应的类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熟悉各种物质的结构和性

质是解题关键,试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9、

MnO

2

+4HClMnCl

4

+2H

2

OMnCl

4

MnCl

2

+Cl

2

↑III

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c

(H+)

c

(Cl

-)

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

MnO

2氧化

MnO

2氧化盐酸的反应中

c

(H+)

变化的影响大于

c

(Cl-)

【解析】

(1)已知MnO

2

是碱性氧化物,呈弱碱性,MnO

2

与浓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呈浅棕色的MnCl

4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MnO

2

+4HClMnCl

4

+2H

2

O;答案:MnO

2

+4HClMnCl

4

+2H

2

O。

(2)黄绿色气体为Cl

2

,是MnCl

4

分解生成的产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l

4

MnCl

2

+Cl

2

↑;答案:MnCl

4

MnCl

2

+Cl

2

↑;

(3)实验Ⅳ中,分别增大c(H+)、c(Cl-)后,有氯气生成,故可得到结论:Ⅲ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c(H+)、c(Cl-)

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

2

氧化;对比ⅰ、ⅱ可得,开始生成氯气时,c(H+)7mol/L,而c(Cl-)10mol/L,

因此增大c(H+)即可发生反应,所以MnO

2

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变化的影响大于c(Cl-)。

20、化学能→电能电能→光能H

2

-2e-+2OH-=2H

2

O1.12

【解析】

分析:根据图中给出的电子流动方向可知通气体

a

的电极有电子流出,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H

2

-2e-+2OH-=2H

2

O;通

气体

b

的电极有电子流入,为正极,电极反应为:

O

2

+

2H2

O

+4

e-=

4

OH-。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

+O

2

=2H

2

O。

详解:(1)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装置外接导线连接一个灯泡,可将电能转化为光

能;(2)通气体

a

的电极有电子流出,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H

2

-2e-+2OH-=2H

2

O;(3)通气体

b

的电极有电子流入,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

O

2

+

2H2

O

+4

e-=

4

OH-,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会消耗0.05mol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为0.05mol×22.4L/mol=1.12L。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不活泼

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电子从负极经外接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

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1、放出92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molN

2

和3molH

2

不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能量总是小于92kJ0.25acf

【解析】

1

)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则反应的

N

2+

3H

2

2NH

3的

ΔH

(

946

+

436

×

3

-

391

×

6

)

kJ

/

mol

=-

92kJ

/

mol

,所以若

1molN

2完全反应生成

NH

3可放出热量

92kJ

2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1molN

2和

3molH

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

2mol

氨气,因此放出能量总是小于

92kJ

3

)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过

10min

后,生成

10molNH

3,则消耗氮气

5mol

,浓度是

2

.

5mol

/

L

N

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2

.

5mol

/

L

÷

10min

0

.

25mol

·

L-1·

min-1。

4

a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a

正确;

b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且均不为

0

b

错误;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即达到反应最大限度,

N

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c

正确;

d

.达到化学平衡时,

N

2和

H

2的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

d

错误;

e

.达到化学平衡时,

N

2、

H

2和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e

错误;

f

.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f

正确。

答案选

acf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7:0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625011401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涿鹿中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涿鹿中学.pdf

上一篇:等待造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涿鹿中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