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尔雅通识课程概述
尔雅通识课程以全人教育为理想,汇集国内通识教育著名学者组建尔雅通识课程委员会,
对于通识教育的发展以及实践进行深入探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以港台通识教育体系
为蓝本,吸收国内外通识教育发展经验,设计出具有尔雅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
尔雅通识课程设计摒弃传统单一的以学科为单位而进行的划分方式,以智性的关怀为出发
点对课程进行规划与设计。课程着重于不同的知识领域相关联,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追求。透过
在尔雅通识教育六个范畴的学习和反思,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在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世
界时能具备基本识见。
尔雅通识选修课程六大范畴: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B.自然、科学与科技
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
E.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F.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
尔雅通识课程特质:
汇聚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家名师授业解惑;
着重广度及学科间的关联;着重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
介绍相关学科的基本学术理念及研究方法;
探讨与课题相关的人类处境或社会议题;
不要求一般大学生能力以外的先备知识或技能。
尔雅通识目标:
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积极思考历久弥新的课题,探讨智性、追寻与个人在工作、家庭及生活的联系;
对中国文化传承及其他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培养表达、沟通及批判思考所需的态度及能力;
扩展好奇心,广泛阅读,发展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视频课时:1课时=45分钟;
每门课程的视频课时计算方法为:视频课时=课程总时长/45分钟;
其中,视频课时不包括在线作业、答疑、讨论互动、考试所占的课时数。
2
二、我校开设的尔雅通识课程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中华文化是具有独特属性的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影响着今日中国乃至世界的
辉煌诗篇,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正是她的核心优势,是其软实力和竞争力所在,也是对外的标志
符号和名片。“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思想以
及中华文明,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更加客观与全面地认识中国,从而更好地去传承
属于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A.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
A201
中华民族精神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30
黄长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栗志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A301
国学智慧曹胜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230
A505
老子论语今读陈怡东南大学教授229
A201.中华民族精神
课程简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
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
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程从反思与建构、比较与融通、寻根与探源、
传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中华民族精神,并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
你将更深刻理解具有巨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精神。
3
主讲人简介:
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高等学校德育。著作有《全球问题与德育》,《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等。
黄长义: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校特聘教授,并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
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现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著作
有《晚清经世实学》、《统一战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论》等。
欧阳康: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兼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哲学尤
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在国内首倡社会认识论并将其建设为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著
有《社会认识论导论》、《哲学研究方法论》等。
A301.国学智慧
课程简介:
国学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和学
术方法的总结。国学是中国的学脉、文脉,也是中华文化的气脉、命脉。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书、
五经、诸子等专题。了解国学,研究国学,传播国学,不是要因循守旧,而是要推陈出新,去
芜存菁,吸收前人的智慧,用于拓展心胸,提升修为,养成温文尔雅、气场宽厚的君子之风。
主讲人简介:
曹胜高: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代文学与文化
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专著《国学通论》、《从汉风到唐音:中古文学演进论稿》、《汉赋与汉代
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等多部。
A505.老子论语今读
课程简介:
《论语》和《老子》是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典,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初阶。《论语》中
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
娓娓动人,对我们当代人如何做人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
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课力图用
现代的观点加以诠释,所解读的精典篇章,都是关于如何做人的至理名言,对于我们如何提高
4
自身修养意义重大,同时激起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兴趣。
主讲人简介:
陈怡: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现兼任教育部《中国大学教学》主编、教育部高等
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5次。现主要致力于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近年来在全国近百所大学做相关讲座,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澳门
科技大学等校开设相关课程。
5
B.自然、科学与科技
自然、科学与科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几大元素,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自然、科学与科技”这一范畴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神秘的宇宙奥妙,感受自然、科
技的魅力、激发科学兴趣、启迪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认识和了解自然规律,正
确处理自然、科技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B.自然、科学与科技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
B102
从“愚昧”到“科学”
-科学技术简史
雷毅清华大学副教授
235
杨舰清华大学教授、副所长
冯立升清华大学教授
戴吾三清华大学教授
蒋劲松清华大学副教授
鲍鸥清华大学副教授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
B103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
宇宙
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31
B207现代大学与科学李工真武汉大学教授241
B102.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范围上起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科学与技术,下迄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不
仅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还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乃至于中西方科学技术的相互交
流与影响,同时也对科学技术史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进行了描述。旨在使学生从历史与学科史
的双重角度把握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历史,比较全面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培养基本的
科学素养与思维方法。
主讲人简介:
雷毅: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和科技哲学。
6
著作:《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生态伦理学》等。
杨舰: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
史;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中日科学技术的交流与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性
研究。主要出版物:《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等。
冯立升: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吾三: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教授。专攻科技史与古文献。著有《考工记图说》
《集科学与艺术於一身的巨人——达文西》等书。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以及科学和宗
教的关系。专著:《从自然之镜到信念之网》。
鲍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
战略及其政策、中俄科学技术文化比较研究。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科学编史学,科学文化与传播,科学哲学。
专著:《触摸科学--刘兵学术自选集》等。
B103.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课程简介:
该课程结合历史时间顺序以及现实理论基础展开叙述,主要包括爱因斯坦的生平,量子论
以及相对论的诞生,宇宙的发展历程探索,放射性与原子弹的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关于
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的介绍,霍金生平及其黑洞研究,膨胀的宇宙、虫洞与时间机器,时间
的性质文明的诞生,文明的演进等。该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宇宙的奥妙以及天文物
理研究的现状和渊源,为学子们普及物理知识,增加学术修养打下良好基础。
主讲人简介:
赵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统
计物理的教学,活跃于黑洞物理、弯曲时空量子场论和时空理论等研究领域。
B207.现代大学与科学
课程简介:
现代大学与科学此课程中,李工真教授主要讲述了以下内容。分别是:现代大学的起源;
现代大学的特点;中德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比较;辉煌的哥廷根时代;德国历史中的政治学术与
社会;纳粹文化清洗运动;德国知识精英的流亡;流亡科学家与曼哈顿计划等。旨在让学生全
面掌握现代大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充分理解大学对科学的重要性。
7
主讲人简介:
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深受学生欢
迎与喜爱。研究方向德国史,主要著作有:《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等。
8
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
“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这一范畴的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与理解,以助
其掌握社会发展及国际变化规则;介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社会等议题的相关理论及
研究方法,通过探讨与剖析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能
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开拓视野以更加客观、理性地态度认识世界。
C.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
C101
西方文明通论
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234
毕明辉北京大学副教授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
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刘家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副所长
丁宁北京大学教授
李丹慧研究员
C301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28
C303
中西文化比较辜正坤北京大学教授
232
C101.西方文明通论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不同的侧面介绍西方文明,除了宏观的概说之外,还广泛细致地介绍了西方文明
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音乐、建筑、公共艺术等诸多领域,同时也对西
方文明与中国文明二者展开了详尽的比较。旨在使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各个层面有较深入的了
解,并从本国文明的角度出发,拓宽视野,了解中西文明各自的特点及优势,会通中西文化。
主讲人简介:
9
丛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政治思想史,政
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主要著作:《中西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中国公民读本》等。
毕明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领域:音乐史学、音乐表演。
陈炎: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教学、科
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出版《积淀与突破》、《陈炎自选集》、《反理性思潮的
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等学术专著多部。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旧学新统—冯友兰哲学思想通
论》、《禅宗的智慧》。
王人博: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中国近代的宪政思
潮》和《宪政的中国之道》。
刘家安: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副所长,民商法学院教授。主要著
作有:《买卖的法律结构》,《物权法论》等。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美术史学、视觉文化研究。专著:
《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等。
C301.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
课程简介:
本系列以富含哲理和技能的论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开篇,继之以主题集中、表述简约和
内涵深邃地阐述了现代国际权势斗争和现代国际体系演变。通过多维度的视角揭示和说明了当
代中国与世界的认识方法,使学生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主讲人简介:
时殷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理论思想、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政治和战略、美国和中国的
对外政策的等方面研究。
C303.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简介:
本系列介绍了中西文化比较:分别针对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其中的审美递增、递减律,阴
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等进行了阐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互进
关系及中西方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本课程通过中西方地理的比
较,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中西语文与中西文化,中西语音语义比较,中西哲学文化
10
比较,中西字形比较,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与中国政治的出路等多方面相关内容及知识展开生动
且详细的演讲,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主讲人简介:
辜正坤:北大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曾历任北京大学文化文
学与翻译研究学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副会长,《外语
与外语教学》杂志顾问等。曾兼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美国瓦西塔大学客座教授和北京东方
神州书画院一级书画师。
11
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
“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范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
学习,正确领会知、情、意的深刻内涵,学会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树立坚强
意志,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构筑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价值观与世界观,科学合理的规划人生道路,促进自我人生之路的健康发展。
D.自我认知与人生发展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
D302社会心理学
李强
南开大学教授226
李磊
管健
乐国安
汪新建
周一骑
D405礼仪与社交
李荣建
等
武汉大学等教授239
D409创业创新领导力陆向谦清华大学教授227
D302.社会心理学
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社会态
度,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社会化,群体心理,社会的、角色,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和社会
影响等内容。
12
主讲人简介:
李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应用社会
心理学。
管健: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参加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课题,如项目主持人:“应
用社会心理学”通过南开大学公共选修课程评估,获得南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已结项)。
乐国安: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
汪新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
周一骑: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心理思想史,积极心理学。
D405.礼仪与社交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由陈娱、徐琳琳、黄顺力、李荣建、余和祥等一些教授讲授组成的一个关于礼仪
社交的课程。在当下的社会,与人的沟通能力也就是个人的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
个人的发展与前途,只有学会了交际才能使自己在社会当中如鱼得水。本课程目的是让更多的
同学了解礼仪与社交,了解在交际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使个人的交际水平更上一个台
阶。本课程多位老师从不同的方面来剖析礼仪与社交,深入浅出,讲课生动有趣,相信能为每
个人带来不同的收获。本课程对应届毕业大学生的一些职业技能及面试技巧也进行了讲解。
主讲人简介:
陈娱: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陈老师长期系统给本科生讲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交礼仪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科
学发展管专题研究等课程。曾获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优秀宣讲队员、校级教学优秀奖、“两
课”优秀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十大名师等荣誉称号。
徐琳琳:毕业于东北大学控制理论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业3
年、IT行业校园招聘领域从业5年。2008年加入华为公司,目前就职于华为公司北京研究所
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届生人才甄选模块有深入研究。
黄顺力:历史学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国
际关系研究中心、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
思想文化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海洋史。出版编著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
杨丹:武汉工业学院副教授、湖北省礼仪学会第一副会长、湖北省公共关系协会理事、
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在礼仪及人际交往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具有多年从事礼仪
教育及培训的丰富经验,为中国企业联合会培训机构主聘教授,参与许多社会大型活动的组织
13
及策划工作。
李荣建:武汉大学教授。先后留学埃及、叙利亚,是我国知名阿拉伯问题专家,曾任中国
驻伊拉克大使馆一等秘书、政治处副主任。李荣建教授具有广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礼仪
教学实践。1993年起开始在武汉大学讲授礼仪学,相继编撰、出版了《外国习俗与礼仪》、《谈
判艺术品评》、《礼仪训练》、《社交礼仪》和《现代礼仪丛书》等大学礼仪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余和祥: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历史文献学专业中国文化艺术史研
究方向研究生导师,中南民族大学校史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文化史。从
教以来,主讲了很多久负盛名的公共课或演讲,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王三山:知名文化学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文化的教学和
研究工作,对《周易》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艺术精神》等通识课,
讲课精辟生动,具有儒道风范,深受学生欢迎,是武大师生推崇的名嘴之一。独著、主编或参
与编写著作20余部,不变的大胡子和折扇,不变的标准拱手礼,不变的风趣幽默、妙趣横生,
王三山老师以其十足的个性和特有的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冯兰: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荣获“中国高教公关名师”、“优秀
公关教师”称号;首届中国公共关系十大优秀人物称号。教学认真投入,讲课生动,流入真情
实感,理论联系实际,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关爱
学生,心态平和,不摆架子,被学生尊称为“妈妈式的好老师”。
D409.创业创新领导力
课程简介: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看陆教授与你最佩服的创业领袖,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听
成功企业家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他们渡过难关时的心理考验。本系列主要是请全国有名的企
业家(包括慈铭体检创始人胡波、木瓜移动CEO沈思、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福耀集团创
始人曹德旺、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等)走进课堂,课程形式以交流互动为主,打破僵化的说教
模式,力图在交流探讨中为每一位敢于突破常规的创业者提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主讲人简介:
陆向谦: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Hass管理博士,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工商管理硕士,
清华大学工学硕士。陆向谦博士的经历包括:策划摩托罗拉进入中国的战略、任教于香港科技
大学管理学院、投资基金负责人、创业家。清华大学创业创新领导力课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领导力课程教授。
14
E.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
“经济管理与法律基础”范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经济学、管理学及法律等相关学科基本
理论、根本制度和方式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同时
帮助学生学会预测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
和领导能力,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为未来领导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E.经济管理与法律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
E301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石磊复旦大学教授236
E503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李庚其北京大学教授226
E301.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要点用经济学的知识智慧解读中国,即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当代
中国的四次转型、中国农业组织、演化问题与改进、中国的社会运行成本问题、中国为何选择
经济市场化之路、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得与失,课程中老师多处举例,
便于学生掌握并记忆。石磊老师语言精当,在复旦开设的公共课非常受欢迎,曾经有过在课程
结束全体学生起立鼓掌的场面。
主讲人简介:
石磊: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产业结构与
政策、公共经济与政策、当代中国经济。近年来获得过上海市社科成果奖、邓小平理论研究和
宣传优秀成果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论文奖、上海
市教学名师奖、上海市精品课程奖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E503.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
课程简介: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管理》是由史学家李庚其先生主讲,其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
代经营管理的内在联系,从博大精深的传统典籍和浩瀚的历史中,总结出一整套值得现代企业
家借鉴的管理战略,本课程以现代经营管理为主线,伴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史例实例,从传统
15
文化、儒、道、法、兵几大家及传统文学讲起,引申延展到商业发展中的创业创新、选人用人、
团队建设、诚信建设、商战、损益权衡、造势取势、科学管理、严明奖罚、刚柔并济、正视福
祸等多个方面,并结合企业操作实际案例精要分析,深入浅出,让人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李庚其:历史学家、国学教育家。北京企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创业教育联盟
副主席、“鱼化龙”创业基金会副会长、创业帮扶全国巡讲团副团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西安
外事学院终身顾问、北京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新徽商》杂志顾问。曾任凤凰大视野
特约嘉宾,主讲太平天国历史。《清史》《清史考异》光绪、宣统两朝撰稿人。
16
F.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
“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范畴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与艺术
创作,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
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表现美、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能够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
F.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
F302世界建筑史陈仲丹南京大学教授235
F404艺术美学李超德苏州大学教授226
F302.世界建筑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世界著名建筑的历史发展进程,包括神州城苑、东方灵光、城堡与教堂、地
中海明珠等十四个方面。人类从远古时期的凿洞而居,到今天的万丈高楼,期间经历了难以描
述的艰辛与努力。人类建筑文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一座伟大的建筑,容纳了
人类物理力学的丰厚底蕴,彰显了人类手工业制造者的巧夺天工,承载了人类开拓创新的勇气
与决心。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每一座建筑的年轮都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
史,每一座建筑的脚步都烙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本系列明晰了建筑科学的奥秘,观览了地球
上最伟大的奇观,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建筑的有关知识,并学会欣赏。
主讲人简介:
陈仲丹:现任世界史专业教授。主要研究范围:英国及英联邦史、和平学研究、世界文化
史研究、国外汉学研究等。代表性著作《疾病改变历史》。
F404.艺术美学
课程简介:
17
从课程的性质来看,艺术美学注重体验和修养,课程内容丰富充实,脉络清晰明确。本课
程按照十大专题展开:1、学术精神、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2、何为艺术与艺术的死亡;3、
美学与艺术的关系;4、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道、禅;5、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希腊美
学);6、从纵情享乐到禁欲(中世纪的神性美学);7、神性的隐退与人文主义的高扬(文艺复
兴时期);8、启蒙思想运动与法国的三个主义;9、从巴洛克到印象主义;10、传统与现代的
冲突,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发展着的审美观念,能够去感悟点滴中的艺术美感。
主讲人简介:
李超德: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多次应邀担任CCTV以及其他国际
国内服装设计大赛评委。教学科研之余坚持绘画创作,出版专著《设计美学》、《体验视觉》,
参与大型艺术著作《中国衣经》、《文明的轮回》编委和撰写工作。先后在《装饰》、《美术观察》、
《美术研究》以及美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撰写艺术评论70余篇。2005年
度被《中国纺织报》评为对中国服装设计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十位教授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3:18: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48702271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丛日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丛日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