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诗

更新时间:2023-03-13 02:15:53 阅读: 评论:0

调档函-艺术相框

建安诗
2023年3月13日发(作者:邓丽君经典歌曲)

【经典论述】——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或简述建安风骨的内涵)

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

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

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

有着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

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

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

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又

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

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第二种是慨叹

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

典型。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

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

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

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

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

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

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

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

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

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

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

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

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2:1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44953271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建安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建安诗.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建安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