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
《合欢树》阅读答案史铁生
《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它被选入人教版普通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
材中。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
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
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
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
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
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
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
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
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
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
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
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
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
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
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
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
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
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
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
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
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
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
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
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
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
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
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
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
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
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
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
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
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
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
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合欢树》阅读题: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
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
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
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
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
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
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
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
《合欢树》阅读答案
1.(4分)A、C
2.(4分)
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
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
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
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
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
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3.(4分)
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
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
与无私。
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
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4.(6分)
要点: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
露,韵味悠长
拓展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
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
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
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
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用
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
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
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
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
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
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
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
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
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
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
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
《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
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
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
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
去归纳)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
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
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
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
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
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
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
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⑷这时候,你会想起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文?(学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
诗歌:冰心《纸船》、孟郊《游子吟》、泰戈尔《仿佛》……
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国】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
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意
大利】
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
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国】
⑸“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3.30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
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
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⑵读读下列诗文,进一步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
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老舍《我的母亲》: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
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
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
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
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
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
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
花草。”
四、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阅读第4-12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并体会其象征
意义。
1.请同学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
合欢树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时,在_______挖来的,种在
________里。第二年,合欢树______,母亲______。第三年,合欢树
_______母亲__________。第四年,合欢树长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
我们搬家,合欢树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
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
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
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
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的象征。
3.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怎
样的变化过程?
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
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
不愿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
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
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
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⑶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静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
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
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
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母亲似乎就在身边。所
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
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二)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
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五、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
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
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
2.背诵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歌。
3.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2:0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29629139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史铁生的作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史铁生的作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