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2 21:20:00 阅读: 评论:0

清明祭英烈-公务用车管理规定

滥竽充数读后感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四川特色小吃)

《滥竽充数》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

《滥竽充数》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

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

是帮大家的《滥竽充数》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人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要是自己的真才实学。就像学

习一样,是绝不能华而不实,弄虚作假,去自己骗自己。我在一本

书上偶然看到一那么寓言——是《滥竽充数》,他告诉我们的道理

很简单,要我没做事要认真,虚心,不可以不懂装懂,比须有耐

心,才可以学到本领的。

这那么寓言讲的是这么一件事情,在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

竽,并且要300人同奏,他对每位乐师都有重赏。一天一个南郭先

生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来到这里给齐宣王演奏。其实这个南郭先生

根本不会吹竽,他只是混到这里来骗取银两的,后来齐宣王死了,

他的儿子齐泯王继位,而他喜欢听一个人单独演奏的,这个南郭先

生知道后,连夜逃走了。

滥竽充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做人不能向南郭先生那样滥

竽充数学而无术,经不起考验,这种人始终会被社会淘汰,会被时

代淘汰的。成为一个没有用的人(二等废物)。

正所谓眼王高山,脚踏实地的去做每一件事。我明白了到身边

明日的栋梁,要靠真才实学,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只要我们树立信

心,努力付出,何愁登不上知识的顶峰。

《滥竽充数》讲得是这样一个故事:齐国国王有个癖好,每次

听吹竽的时候,总要300人一起合奏。合奏完了,都会有奖赏。齐

国有个叫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可他想得到那份丰厚的奖赏,他

灵机一动,一个贼点子油然而生:300人一起合奏,我只要装装势

不出声,国王根本听不出来的。于是,第二天,他便来到国王跟

前,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这个世上最会吹竽的高手,如果

你不收我,你会懊悔莫急的!”齐王一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

从此南郭先生就过起了滥竽充数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宣王

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了,他可不喜欢300人合奏,只喜欢独奏。没有

真材实学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屡见不鲜。比方说,有的人在上课

时,眼睛看似盯着黑板,心却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有的人在读书,

只看见嘴巴在动,答复以下问题时却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

的周围也不乏有这样的滥竽充数之人,我可不能让自己踏入这个群

体,我要做得是:正如故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

也。在学习中要保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让自己学到更多

的本领,在任何场合都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才华。

我有幸阅读了给我买的《寓言故事》一书。不是被书中那绝妙

的寓言故事惹得捧腹大笑。而是让我想了很久,其中,有篇《滥竽

充数》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喜欢听吹竽,又好讲排

场,常常组织起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让他们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

郭先生,本不会吹竽,但也乘机混在里边吹,而且谁也不知道他根

本不会吹竽,南郭先生就这样混日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泯王

接替了王位,他也很喜欢听吹竽,但不喜欢大家一起吹,而是喜欢

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想必然会露出马脚,怎么办

呢?他想来想去没什么良方妙策,只得趁别人不注意偷偷的溜走

了。

这那么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好坏不分时,常常会给投机取巧的

人留下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实际工作认真进展考察,那些不学无数

的骗子就无法混下去;同时,这那么寓言告诫我们,学习任何知识

或技能,都容不得丝毫的虚伪和马虎,只有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攻

读的人才能够学到真正的本领,而不是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爸爸在《成语故事》这本书中给我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它讲

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很喜欢听吹芋,但他喜欢听大家一齐吹,那里

面有个南郭先生混在里面,不会吹但装成会吹的样子。齐宣王死

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他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和他的父亲不一

样,他喜欢听一个人吹,南郭先生听说以后,急忙收拾行李逃回了

家。

爸爸说,这个成语故事是告诉人们,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

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

马脚的。挖苦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领而无真才实学的人。社会需

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真才实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

刻苦学习钻研,努力拼搏得来的.。“滥竽充数”的人在事业上、学

习上混,只是暂时的、短暂的,最后还是要被时代前进的洪流所淘

汰。

爸爸问我,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是甘当“滥竽充数”的南郭,还

是做奋力搏击的雄鹰?二者必择其一。我想,南郭先是好混,最后

还是混不下去。我要努力、刻苦、顽强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做一

个真才实学的人。

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是学习的一篇课文,名字叫《滥竽充数》。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它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国王齐宣王很

喜听吹竽,又好讲排场,常常组织起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让他们一

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可是听说齐宣王常常

组织三百人的吹竽乐队,便趁机混在里面吹,而且谁也不知道他根

本不会吹竽,南郭先生就这样混日子。可是后来,齐宣王死了,齐

泯王接替了王位,他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大家一起吹,

而是喜欢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一看,可傻

眼了,让他单独吹,必然会露出马脚,这可怎么办呢?南郭先生想

来想去,也没有什么良方妙策,只好趁别人不注意,偷偷的溜走

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下情体察不明,好坏不分,常常会给投

机取巧的人留下可趁之机。只有通过实际工作认真进展考察,那些

不学无术的骗子就无法混下去;同时,还告诉我们:学习任何知识

或技能,都容不得丝毫的虚伪和马虎,只有脚踏实地,刻苦读书的

人,才能够真正的学习到本领,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被时代所淘

汰。是啊!在畅游知识海洋的今天,我们学要的是学得真本领,而

不是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

读了《滥竽充数》以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

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实事求是,不要做没有真正本

领,而混在行家里凑数的人。像孔子所说得那样:“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乃为知之。”

寓言中,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了索取报酬,居然去滥竽充

数。不会总是不会,到了最后,还是被迫走出了皇宫的大院子。刚

学这那么寓言时,自己还以为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一个故事。可

琢磨起来。,这那么寓言的寓意真是回味无穷,让人深受启发。在

平常的生活中,向滥竽充数这样的事情很多,例如:背课文时,有

的同学不会被,嘴形对不上,声音不敢出,糊里糊涂的乱背一气,

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可有的能倒背如流,背得滚瓜

烂熟,自己心里也踏实,老师也放心。

这篇文章,引人入胜,使人触感而发。我觉得一定要学好本

领,不要想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齐宣王对下属不明察,不分好坏,

使投机取巧的人钻了空子,有机可乘。同时也告诫我们:学习任何

技术技能,都容不得马虎,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刻苦钻研,掌

握真本领。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21:1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272001393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滥竽充数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滥竽充数读后感.pdf

上一篇:走方郎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