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1、证伪主义的概念
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
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
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
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例如,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
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
能穷尽所有天鹅。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
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换而言之,经
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
够证伪理论。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1.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所谓历史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存在着一条决定社会发展的铁则,历史规律的最
终实现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努力可以加速或延缓其实现,但却不能创造或取消它。根据历
史主义的信念,社会成员被分成两部分:历史规律的推动者和阻拦者。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
这两部分人的斗争史。斗争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推动者随着历史规律的实现而成为社会的
主人,阻拦者则如同挡车螳螂一般地被历史车轮所碾碎。
波普尔对于历史主义的批判与他对科学哲学中的证实原则一脉相承。在自然科学领域,
人们的认识总是可以证伪的,同样,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也服从证伪原
则。因此,不存在一劳永逸地被揭示了的永恒的历史规律。由此可见,证伪原则是波普尔思
想的核心。
2.理性的批判精神
传统中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在“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针锋相对,但
两者都承认,知识起源于一个恒久不变的基础。它们的分歧仅在于,理性主义者认为知
识的基础是必然的、普遍的原则,而经验主义者则认为它是人的经验感觉。波普尔不但
反对经验主义的基础论,也反对理性主义的基础论。根据他的证伪原则,一切理论或原
则都可以被证伪。没有任何原则可以永久经受证伪的考验而成为知识的不变基础。但是,
波普尔从未全盘否认经验主义。经验虽然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不变基础,但却是检验
知识的标准。一个假说在未被经验检验之前,与神话和幻想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由于经
验事实所起的证伪作用,假说才成为科学的理论和知识。为了和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区别,
波普尔将他的理性主义称作理性批判主义。其特点是对现存的假说、理论和知识进行理
性的批判。所谓理性的批判,首先就是证伪、试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好的假说与
猜测。
3.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要
求判断的绝对无误不是科学家的态度,而是信仰者的态度。伪科学以绝对无误性为目标,
并且以自身的方式达到了这一目标。但是,绝对无误性并不是什么优点,相反,它恰恰
是一个学说的致命弱点。一个学说之所以绝对无误,并不是因为它表达了确凿可靠的真
理,而是因为经验事实无法反驳它。数学和逻辑命题虽然也不受经验事实的检验,但它
们并不要求具有经验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必然真理。然而,伪科学宣称能
够解释一切经验事实,但又不受经验事实的检验,这就是其之所以为伪科学的原因所在。
广义地说,科学与非科学(包括数学、逻辑和伪科学)的界限在于是否能够被经验所证
伪。
4.科学知识的增长
人们喜欢把人类知识比作一座大厦,知识的增长犹如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进行的一砖一
瓦的递进式的构造。但是,波普尔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比喻。因为人类知识没有现成的、固
定不变的基础: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以现存知识为基础的构造,而是对现存知识的破除,并且
破除旧知识和构造新知识表现为同一过程。波普尔始终把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作为他的主要
研究对象。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
如下所示:
这个模式表示,科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不是始于观察,
而是始于问题(problem)。面临着问题P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的尝试
性解决,即TS(tentativesolution)。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
消除错误,即EE(error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2。如此反复,问题越来越
深入、广泛,对问题作尝试性解决的理论的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根据这一模式,
人类知识的积累应当被看作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质变,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
5.试错法
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试错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和假
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并根据事例对假设进行修正,乃至完全
否定。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试错
法在本质上是演绎的方法。
演绎法的适用范围是数学、逻辑等抽象思维学科。波普尔不但否认了科学理论的发
现是归纳过程,而且进一步说明,经验科学方法的性质是演绎。如果说,归纳法的程序
是:事例—假说—事例,试错法的程序便是:假说——事例——(更完善的)假说。这在逻
辑中被称为否定后件推理(modustollens),其符号形式是:(P→Q)&~Q→~P。
从试错法可以总结出4个基本原则,即(1)理论先于观察的原则。波普尔认为,科学
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的理论观点、兴趣和期望
等决定的,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为指导。(2)科学始于问题的原则。在他看来,
科学探索既不能以观察为起点,也不能以理论为起点,而只能以问题为起点。(3)知识就
是假说的原则。波普尔指出,理论、知识只是一些猜想和假设,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科学进步就是从一个问题到一个新问题,从一个假说到另一个假说的过程。(4)检验在于
反驳的原则。按照传统的看法,检验在主观上总是旨在证实理论为真或者证实理论为假。
但波普尔提出真正的检验都是企图反驳、证伪理论。通过批判、反驳,排除错误是他证
伪思想的最重要环节和核心。
3、对证伪主义学术价值的评判
1.可嘉的批判精神。作为当前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的波普尔,在当时逻辑
实证主义盛行之下,能毅然地提出反归纳的证伪主义,其批判精神确实可嘉。
2.首次提出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的问题,以前的逻辑实证主
义都是对科学作了静态的分析,而他认为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观察,有了问题就需要
解决,要解决就要提出试探性理论,但经过选择的理论仍可能是错误的,因而要进行严
格的检验。波普尔指出问题是推动科学的动力,猜想和反驳是科学进步的主要环节,要
想做到大胆猜想和严格反驳就必须发挥人的思想能动性,鼓励新思维。所有这些,可见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有许多可取之处。
3.开放社会思想具有经济学意义。开放社会思想是波普尔证伪主义及其批判态度在
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表现。波普尔所论述的开放社会的特征是:开放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允
许并鼓励人们自由无约束地提出不同的方案,也允许人们自由地无约束地批判、证伪这
些方案,通过证伪和检验方案还会引起体制、组织、政策的创新与变化。他认为,以这
种用自主的、自由的方式所组织起来的社会较之其它社会更能有效地解决它所面临的问
题,因而也能更合理地实现其个体成员的目的和自由价值。所有这些也是开放社会的基
本优势。从经济学意义上,这就是对于自由主义经济观和市场经济的科学性、属人性、
福利最优性的论证。
4.根本否定归纳法是错误的。归纳和演绎都是逻辑思维的必要方法,是认识真理过
程中的两个必要环节,片面强调其中哪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在逻辑
上无效,这表明他认识到了归纳主义的缺点,但他在批判归纳主义时,却从一个极端走
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演绎而摈弃了归纳。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归纳与演绎对立起来。
恩格斯说:“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
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应用到应当的地方,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只有
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8:3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1718526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证伪主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证伪主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