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
1.人体发育学: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的分支领域,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研究人体发生、
发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
能等方面的研究。
2.生长:指儿童身体器官、系统和身体形态上的变化,以身高(身长)、体重、头围、胸
围等体格测量表示,是量的增加。
发育: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主要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发育,
重点涉及儿童感知发育、思维发育、语言发育、人格发育和学习能力的发育等,是质的改
变
3.格赛尔成熟理论:①适应性行为②大肌群运动行为③小集群运动行为④言语行为⑤个体
和社会行为
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方面:①本我②自我③超我
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发展经历五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③性器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6.学习理论代表人物:①华生——行为主义②斯金纳——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③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7.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
④形式运算阶段
8.正常小儿囟门闭合时间:约半数在1~1.5岁闭合,最晚闭合时间不超过2岁。
9.囟门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囟门晚闭见于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等,也偶见于生长过
速的婴儿。
10.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
复杂的规律。
11.婴儿出生时的平均头围:32~34cm。
12.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13.判定骨龄的方法主要有图谱法和计分法
14.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
15.生殖系统发育分为:胚胎期性分化;青春期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及生殖功能生长。
16.生殖系统发育主要特征:①Y染色体短臂决定胚胎期性分化的基因性别②从出生到青春
期生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③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器官迅速增
长,出现第二性征
17.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
18.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易于受环
境的影响。
视觉发育出生后半年内
语言学习5~6岁之前
19.脑的可塑性:经验可改变脑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
20.脑性瘫痪: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21.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体重:3.20~3.30kg,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g。
22.我国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50cm。
23.影响生长发育的两个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
2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任性和学习困难为特征。
2
25.儿童身高体重生长特点
体重非等速增长。随着年龄增加,体重的增长
逐渐减慢。
身高
26.语言发育障碍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1)听力障碍(2)精神发育迟滞(3)家庭因素(4)发音器官的影响(5)脑性瘫痪
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6)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1)构音异常(2)嗓音问题(3)流利性问题(4)语言问题
27.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性发育迟缓和偏离
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28.孤独症临床表现:(1)社会交往障碍(2)语言发育障碍(3)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
硬的行为方式(4)感觉障碍和动作异常(5)智力障碍和认知偏移(6)患儿早期较难
抚养,睡眠少、尖叫、倔强和固执,或特别安静、有特殊兴趣等
29.筛查性的测验包括哪些方法:(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2)绘人测验(3)图片词汇测验
30.丹佛发育筛查测验适用对象:<4.5岁儿童。
31.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分为四个能区:个人-社会、细运动与适应性行为、语言、大运动。
32.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适用对象:4周至3岁的婴幼儿。
33.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适应性行为。
34.发育商:用以表示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商数,以发育龄与实际年龄的百分比表示。
第二章
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胚芽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40周)
2.胚泡:受精卵进入子宫腔后,卵裂球增大至100个左右,细胞间隙融合成一个大腔,呈
泡状,称胚泡。
3.胚胎期有哪三个附属结构?有哪些作用?
胚胎期的三个附属结构:羊膜囊、胎盘、脐带。
羊膜囊:含羊水,羊水有缓冲作用。
胎盘:借脐带将营养成分运送给胚胎。
脐带:连接母体与胎儿,运输养分的通道。
4.胚层分化方向
内胚层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
外胚层皮肤、头发、指甲和部分牙齿、感知器官
和神经系统
中胚层肌肉、骨骼、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循环
系统
5.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标准
极低:
超低:
6.早产儿:胎龄足28周不足37周的活产胎儿。
7.胎儿宫内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出现的异常发育有哪些
①发生畸形,出生后出现功能障碍和精神发育迟缓等②神经细胞数目减少,形成脑发育不
良③导致脑白质发育不良④导致髓鞘发育不良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8.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化的发育顺序:(从脊髓向脑干的上位中枢进展的过程)
3
延髓-脊髓→中脑-桥脑-脊髓→间脑-中脑-桥脑-脊髓
9.胎儿在多大以后具备宫外存活能力?
10.正常孕期范围:37~42周。
11.胎动: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
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②剧烈的踢脚或冲撞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12.胎动异常:胎动若少于10次或逐日下降超过50%,表示胎儿有缺氧的可能,如果胎儿
突然剧烈活动,接着胎动停止,往往提示胎儿宫内急性缺氧,危险性更大。
13.胎儿在八个月左右有哪些记忆?听觉记忆。
14.胎儿的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时就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15.胎教的首选方法:音乐胎教
16.胎儿生长发育的特征:
(1)生长速度:胎儿体重每日增加的量,到38周为止,呈加速度的趋势。(2)体重递
增:若将某周中1天体重增加数化为上周体重的百分数称之为递增率,胎儿期递增率是
逐渐降低。(3)器官发育: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其中肌较慢,
神经系统最快。
17.胎儿最初的运动形式:胎动反射
18.宫内Apgar评分:①胎儿心血管系统检查②胎儿呼吸系统检查③神经运动系统检查
19.胎儿听觉的传导途径:声波穿透腹壁的肌层而进入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颅骨-鼓室-前
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Corti器产生音的感觉。
20.对胎儿发育的研究主要有哪些途径?
(1)因治疗需要而把胎儿从子宫中取出,放在特制的“育儿箱”里进行观察,记录
其自然行为和其对某些电、机械刺激的反应。
(2)对早产儿进行研究,观察在子宫内的发育情况和行为。
(3)采用某些仪器设备对子宫内的正常胎儿进行测量研究。
21.胎儿发育的检测方法与内容:
(1)胎动
(2)胎儿神经系统超声检查
(3)胎心率检查
(4)羊水检查
(5)胎儿宫内评分
(6)超生多普勒监测
(7)胎儿心电图
(8)实验室检查
22.胎儿心率正常范围:120~160次/分钟。
第三章
原始反射:是新生儿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也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反射,其中枢位于脊
髓、延髓和脑桥,是人类初期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基础,也是后来分节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
础。
1.握持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
的动作。
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时期:0~4个月。
2.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
4
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存在时期:0~2个月
3.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
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存在时期:0~3个月。
4.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时期:0~6个月。
5.立直反射:矫正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6.平衡反应: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了适应重心的变化,通过调节肌张
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保持正常姿势。
7.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
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肌张力低下时,手臂会像围巾
一样紧紧围在脖子上,无间隙;肌张力增高时肘不过中线。
8.与粗大运动相关的反射:原始反射、直立反射、平衡反应。
9.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
四肢肌张力的变化。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
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意义: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
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头后侧上下肢
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意义:是评价脑瘫等脑损伤疾病的重要方法。去大脑强直及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
系损伤也可见部分亢进;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该反射持续存在
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手口眼协调等运动发育。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头前屈时,上肢屈
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意义同ATNR
12.直立反射中枢:中脑&间脑。
功能: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
影响直立反射的原因:脑发育落后或脑损伤患儿直立反射出现延迟,肌张力异常、原始
反射残存可严重影响智力反射的建立。
13.颈直立反射持续的时间:6~8个月。
14.迷路性立直反射: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号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
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
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
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
15.降落伞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
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
性支持动作。
5
意义:如果一侧上肢没有出现支撑动作,提示臂丛神经损伤或偏瘫;如果此反射延迟出
现或缺如,提示脑瘫或脑损伤。
16.平衡反应中枢:大脑皮层。
17.平衡的躯体感觉输入包括:
18.前庭系统感受器包括:①前、后、外三个班规管内壶腹嵴的运动位置感受器②前庭迷
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19.仰卧位的姿势运动发育: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③手、口、
眼的协调发育。
20.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21.立式姿势运动发育阶段
2个月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
3个月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
4个月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状态
5~6个月使小儿站立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
7~8个月扶持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
9个月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
阶段
10个月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独自站立,开始
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
11个月小儿站立稳定后,则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
12个月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一般不应晚于18个月)
22.粗大运动发育的里程碑:
年龄头与躯干控制翻身坐爬、站、行走
2个月短暂抬头,臀、头
同高
半前倾不支持
4个月抬头45°~90°,
头高于臀部,玩两
手
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扶腰坐足尖支持
6个月随意动作增多,抬
头>90°
俯卧位至仰卧位独坐
手支撑
7个月双手或单手支撑,
支撑向后成坐位
直腰坐肘爬、扶站
8个月胸部离床扭身坐腹爬
9个月手或肘支撑,腹部
离床
坐位自由
变换体位
后退移动、抓站
10个月四爬、独站
12个月跪立位前移、独走
15个月独走稳、蹲着玩
2岁跑步、跳
23.脑瘫患儿姿势运动发育的主要特征
①运动发育延迟的同时伴有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
6
②四肢和躯干的非对称性
③固定的运动模式
④抗重力运动困难
⑤做分离运动困难的整体运动模式
⑥发育不均衡
⑦肌张力不均衡
⑧原始反射残存,立直反射及平衡反应出现延迟或不出现
⑨感觉运动发育落后
⑩联合反应和代偿性运动
24.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的表现
25.如何检查肌张力
26.如何针对平衡功能进行评定?
①平衡反应评定②静态平衡功能评定③动态平衡功能评定④综合性平衡功能评定⑤对
平衡障碍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章
1.手的基本动作包括哪些?[选择]
非抓握动作: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
抓握动作:力性抓握(球形抓握、柱状抓握、拉)、精细抓握(尖捏、指腹捏、侧捏、三指
捏)
2.抓握动作发育的规律:①掌握更加复杂、准确而灵巧的动作,使手开始成为使用工具的工
具②动作的概括化,把某一动作推广到同一类的物体上【选择】
3.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3个月左右【选择】
4.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阶段。
5.触觉识别: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而无需用眼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
6.精细运动能力:个体凭借手的动作,在感知觉、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
的能力。
7.视觉发育分为:①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②物体辨认阶段③精细辨认物体阶段
8.婴儿视觉功能发育特点:(1)儿童天生就具备对面孔特征进行加工的能力,周边视力比中
心视力好。(2)2月龄的婴儿能将注意力指向物体的多个特征,并成像于视网膜的中央凹。
但是,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刺激的最明显特征上。(3)婴儿实力的强制性注意。
9.3个月时婴儿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180°。
10.何时才能判断出儿童哪只手为利手:4~6岁。
11.连续的抓我动作包括哪些过程:①视觉搜索物体②接近物体③抓住物体④放开物体
12.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存在与儿童发育早期,在完成精细与粗大运动时的动作协调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同龄儿童水平的协调困难,也称发育性协调障碍。
13.婴幼儿视觉功能评定方法:①单眼遮盖试验②光觉反应③注视和追视④眨眼反射⑤双眼
同视功能
14.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发育异常主要表现在:常出现上肢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掌
屈,拇指内收,手握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上肢姿势异常
可导致手的抓握动作、手的知觉功能、双手协调动作、手眼协调功能等精细运动障碍。
15.常见的婴幼儿精细运动异常包括:
①精细运动发育落后②精细运动发育障碍③精神发育迟缓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⑤学习
障碍⑥其他: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福山型肌营养不良等神经肌疾病……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6:5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113781390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脑白质发育不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脑白质发育不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