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
预防疾病冬季气候寒冷,人身阳气潜藏于内,容易发生呼
吸道及一些寒性病症,常见的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肺炎、关节炎、冻疮等。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
大,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
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
塞等危重病症。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
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调养精神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外,在神藏于内时还
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
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严冬之时,木枯草衰,万物凋
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易患冬季情绪抑郁症。因此,冬季更
要多同朋友聊聊天,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做好心理平衡调
节,树立热爱生活的情操,使精神振奋。
早睡迟起《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
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再活
第2页共7页
动。在寒冷的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
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量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
藏和阴精的积蓄,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
康状态。
冷水洗脸冷水洗脸醒脑提神,锻炼耐寒能力,不但能预防
感冒,同时还能起到脸部美容的功效,还可以治疗慢性鼻炎。
若能结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则效果更佳。
晨饮温水洗脸刷牙后喝1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
胃肠,另一方面可稀
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还能维持细胞渗透
力,促进细胞代谢。
背部保暖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
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
伤害。
室温适中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
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
高,就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室内温度过低,
人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
病。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
而不出汗为度。要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如外出要穿上保暖衣服
和鞋袜。
第3页共7页
开窗通气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在冬季,
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地流通而
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
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及时开窗
通风换气。
多晒太阳气候严寒的冬季,寒冷容易伤人身的阳气,而阳
光则给人以温暖,使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从而
增强御邪能力。
澡浴宜少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
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
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泡脚解乏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头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
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
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
益。
冬练有度“冬练三九”,是御寒保暖、强身健体的积极方
法。冬季锻炼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运动量适当加大,并根据
各人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分别选择长跑、打拳、溜冰、
滑雪等运动。肺开窍于皮肤,通过户外活动,可增加人体供氧
量,提高抗病能力。但冬季锻炼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
不能透支身
第4页共7页
体的能量。
节制房事中医认为,肾藏精,是人的生命之本。房事不
节,会损伤肾精,久而久之,累及肾气,产生精神萎靡,耳目
失聪,面容憔悴,皮肤干枯等未老先衰的症状。因此,节欲固
精就更值得引起重视。
饮食调摄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藏热量”为主,
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鸭肉、鱼、蛋、萝
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时,还要遵循“少食盐,多食
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
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
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同时还应多食
用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肤干粗、皲裂。冬季饮食切
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更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适当进补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在此时进补可扶正
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
的基础。冬令进补宜于温补肾阳、益精添髓的药膳调摄,如麻
黄附片羊肉汤、参附牛肉汤、壮阳狗肉沥等。需要注意的是,
药补需依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补,不可
滥补。
中医冬季养生膏方
五汁膏
第5页共7页
原料组成:蜂蜜、生姜汁各200克,白萝卜汁、梨汁、
牛奶各100克。(选自《经验广策》)
制作用法:将蜂蜜、生姜汁、白萝卜汁、梨汁、牛奶和匀
并共熬成膏,装瓷瓶收贮。一日3次,白开水冲服。
方解:此方蜂蜜润肠通便、滋养和中;梨润肺止咳;生姜汁
祛寒除痰、开胃调中;白萝卜润肺化痰;牛奶充液填精、壮胃健
脾。合用对老年津亏久咳有非常好的疗效,也可作为秋末冬初
防治流感的保健膏方。
尽管膏类益处多多,但在选用膏方时宜注意中医辨证施
膳,对症施膳。服用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
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在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酒类,
避免降低药效或与药物成分相抵触。服用补益类膏方要忌食萝
卜。膏方不宜与牛奶同服。膏方启用后要妥善保管,及时放入
冰箱,以防变质破坏。
秋梨膏
原料组成:梨20**克,款冬花30克,麦门冬30克,
百合30克,川贝母30克,蜂蜜500克。(选自《本草求
原》)
制作用法:将梨削皮,切成块,用榨汁机榨成汁,备用;
款冬花、百合、麦冬、贝母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
共3次,合并3次的汁液,以文火煎熬浓缩至稠黏如膏,加入
第6页共7页
蜂蜜,加热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取出15克,沸
水冲泡,每日2次。
方解:此方中的主料梨具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的功能;
款冬花辛温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百合与麦冬皆有润肺养阴之
功;川贝母善于清热化痰;蜂蜜润肺健脾。诸物相合,共奏润肺
止咳、生津润燥之功。此方可作为秋末冬初防治流感的保健膏
方。
桑葚百合膏
原料组成:桑葚500克,百合100克,蜂蜜300克。
(选自《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制作用法:将桑葚、百合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取液,
再加水煮30分钟取液,两次药液合并以小火煎熬浓缩至黏稠
时,加蜜至沸停火,待凉装瓶备用。每次1~2汤匙,沸水冲
化饮用。
方解:膏中桑葚甘酸寒,可滋阴补血;百合甘微寒,可清
热安神;蜂蜜甘平,
可滋润补中。三味共奏滋阴、清心、安神之效。此膏方能
改善因用脑过度而引起的神经衰弱、健忘、眼涩目胀等症,补
充大脑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提高学习思维和记忆功能。
蜂蜜决明膏
第7页共7页
原料组成:生决明子10~30克,蜂蜜适量。(选自《食
物本草》)
制作用法:将决明子捣碎,加水200~300毫升,煎煮5
分钟,冲入蜂蜜,搅匀后当茶饮。
方解:方中决明子上清肝火、下润大肠,蜂蜜善润肠通
便、滋养和中,两药合用,润燥清热、泄热通便、滋养和中,
其作用平和,可用于老人、产妇津液不足、肠道失润所致的便
秘。
补精膏
原料组成:牛髓、炒胡桃肉、杏仁泥各200克,山药
250克,蜂蜜500克。(选自《宣订瑞竹堂经验方》)
制作用法:将胡桃肉、杏仁泥、山药同捣成膏,入炼熟蜜
500克,与炼牛髓和匀,入沙锅内,沸汤煮熬,以瓶盛收贮,
每日早晨空腹温水冲服1匙。
方解:牛骨髓甘温,可润肺补肾、益精填髓;胡桃润肺补
肾、补血益胃;杏仁下气除风;山药益气补中,与蜂蜜同用具有
补精润肺、健胃壮阳之功。此方对体倦乏力的中老年人是可以
经常服用的保健佳方。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6:02: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60813726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冬季饮食养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冬季饮食养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