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师科目数学年级(班级)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分配1课时
教材
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
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
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
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
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6的乘法口诀。在生
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
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在
之前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就有一些学生问到:什么时候学习除法?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教学
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
重、
难点
分析
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磁性教具、小棒。
教学
过程
(包
含师
生活
动)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指导看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
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
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
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
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
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
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
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
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
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4、谈话,指导看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
算式。
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7、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称。
8、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9、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
(4)、小结。
四、课堂总结。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9:1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834351384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除法怎么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除法怎么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