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图片

更新时间:2023-03-12 09:10:12 阅读: 评论:0

炒长豆角-东二小学

二月二龙抬头图片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什么牌子手机好用)

“二月二、龙抬头”

丁伟成

1.“二月二龙抬头”与盘锦的龙文化

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至今普遍认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龙的子孙,每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似蛇、腹似

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集九种动物为一体的龙充分体现了和

谐的核心理念,成为追求和谐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上个世纪,辽河流域先后发现

和出土了“红山文化彩陶鳞纹”、“新乐龙纹木雕”、“赵宝沟文化刻画龙纹”、

“摆塑龙”、“玉雕龙”等大量龙形文物,年代最久的长达8000年以上,经考

古学家研究确认,蜿蜒1345公里,发源于河北七老图山南麓,流经河北、内蒙

古、吉林、辽宁等四省区,最终从辽宁盘锦注入渤海辽东湾的辽河,便是“龙”

最早的起源处,辽河流域被确认为是中华“龙文化”的摇篮。辽河是响当当的

“龙河”。经济是社会生活的龙头;龙兴辽河尾,盘锦是中国第七大河——辽河

的尾闾,入海的地方,也是龙(辽河文化,盘锦经济)腾飞的地方。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

下来,古时认为龙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中国人对龙怀有崇敬的感

情,二月初二就是由于对龙的崇敬而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民间传统的重要喜

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

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年”过完了;

这一天,新的一年生活才真正开始了!这一天,盘锦人家都要聚餐,这一天早晨

都要洗头,上午去理发,心情格外高兴。

盘锦与龙有关系,盘锦龙文化的丰富内涵今人了解甚少。盘锦名起盘山,盘山名

源盘蛇驿,蛇乃小龙。龙与水关联,河是龙的化身,井是泉的隐意。在盘锦杜家

台绕阳河畔有三眼井,这里过去是东沙河的入海口,人们称为卧龙泉;在盘锦羊

圈子有北井子,过去的海滩小河口,在它的身边就是著名的九龙屯。盘锦的地名

还有几处龙王庙,过去在海边,随着河淤海退,现在龙王庙地名都在芦苇塘中了,

并没有留下建筑物。

盘锦历史上发生过“营川坠龙”事件。七十多年前,盘锦境内南部地域营口县管

辖,传说曾几次惊现传说中的龙。出现龙的地方是今大洼县辽滨、田庄台等地辖,

所以,到现在许多盘锦人还不知道轰动全国的神秘事件就在盘锦发生。据《营口

市志》载,1934年8月8日午后,当时的辽河(今大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

在附近苇塘(即今辽滨经济区)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

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

近地陈列数日,前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的《盛京时报》等媒体闻讯后派去

记者采访,后载:“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判明确是蛟类,以今夏,

降雨过量,溯流入河,浅搁苇塘泥中,因而涸毙者云。”并将此物称之为“龙”、

“天降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

当时有的老百姓说,这里出现龙,可能和“龙脉”有关。大帅张作霖的老家,就

在辽滨北面的驾掌寺(今大洼县西安镇小洼村)西的张家屯(属东风镇叶家村)。

他的父亲张有财辞世时正发大水,14岁的张作霖冒着洪水运回其父亲遗体,准

备择地安葬。但一夜间淤泥半掩棺椁,张家只好顺势草草掩埋。后来一位风水先

生告诉张作霖,说所埋的地方竟然是条“龙脉”,而且正好埋在“龙背”上。因

为“风水”好,张作霖迅速发迹,不但成为东北王,还当上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这似乎给盘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无可

否认的是,显现在盘锦的辽滨龙——“营川坠龙”事件,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

谜„„„

2.“二月二龙抬头”的科学解释————奇特的天文现象

二月二,为什么龙“抬头”了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

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

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

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特殊现象。早在春秋时期

甚至更早,我国当时天文学就认识到,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

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

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

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

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个宿。对这28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

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

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

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

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

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这就是“二

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3.二月二龙抬头”——盘锦民间农耕文明的标志

农历二月初二处在“惊蛰”前后,盘锦大河开化,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

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备耕生产了,取客土,育稻秧。实应为是“春

耕节”。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阳

气上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

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龙一抬头就要云兴雨作,预

示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大地复

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开始春耕、播种,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

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春雨贵如油”。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

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

人们更加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东

北就到了春耕大忙时节。古代,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不误农时,二

月二这天,皇帝都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

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雍正帝始,每年的

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

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

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

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

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谷丰登太平秋。”现在,二月二之前,政府都要召开农村备耕生产会,部署农

业工作。

4.“二月二龙抬头节”文化传说和延传的风俗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

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

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

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

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

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

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

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

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

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左传》最早记载,其中有:“龙现而雩”,

是说惊蛰以后龙就要出现了,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战国时的地理、神话

著作《山海经》中也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

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

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许慎的《说

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

秋分而潜渊。”“春分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

露头角,即是龙抬头。这大概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习俗的最早记载。

文献记载,唐德宗贞元五年“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这一天,官员休假一

天,民间则以青布口袋盛百谷果实,互相赠送,号称“献生子”。中和节一直延

续至明清。因与“二月二龙抬头”时间相近,内含相似,后世有人便把二者合为

一起。唐朝人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

要吃“迎富贵果子”(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

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

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

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

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

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

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

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

睛。清人《宛署杂民》说:“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

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

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

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

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辽中县志》

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

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

餐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动素食。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

云。”这是辽沈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

些面食吃。其实,所谓“龙抬头”还指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这一

天,还有一个驱除毒虫的活动。这天清晨,家里的老年人要有一人早起,手

执小棍,挨房敲打炕沿,嘴里念叨着:“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

面”,“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也有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

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认为这样一来,蝎子、蜈

蚣等害虫就不能复苏了。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

这一天,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以求吉利。现在,洋

节、洋文化充斥外面的社会和时间,“二月二日,龙抬头”文化味道已经很平淡

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9:1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83412258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月二龙抬头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月二龙抬头图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宿舍管理
    牛排腌制-室内加湿小妙招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怎么买国外的东西)学生宿舍管理方案学生宿舍管理是关乎学生人身平安的,所以我们万不能懈怠。下面请看学生宿舍管理方案的详细内容吧!我校全校搬迁进入大学城,使得我校的学生公寓无论是宿舍外观还是住宿条件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时对我们的学生宿舍管理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在经过调研的根底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入物业效劳体系,使学生公寓管理由过去的单纯
  • 5℃春节结婚对联
  • 3℃粉玉兰
  • 3℃蚂蚁观察日记
  • 3℃乡情结尾
  • 3℃我最佩服的人
  • 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2℃托班
  • 2℃黑戈壁
  • 2℃我们的乡村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