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耶

更新时间:2023-03-12 07:23:30 阅读: 评论:0

哄女朋友睡觉-韭菜煎鸡蛋的做法

巴塔耶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电视品牌推荐)

“朝闻道,夕可死”的社会逻辑——论

刘慈欣的小说《朝闻道》

在诸多思想家那里,人类社会的进程无疑是一种理性化的进程,

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符合其自身目的的。比如说,马克思提出的原

理、等价交换和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等。诸多基于逻辑、基于理性

的观点被大众认可,也运用这些理论来观察、分析、研究我们所处的

社会。但是巴塔耶却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他并没有用一种自洽

的、理性主义的某些观点,而是提出了一套与之想反的观点,看到了

社会行为中的那些非理性行为。耗费,简而言之,就是一种不以扩大

再生产为目的的“非生产性”消费。

“耗费”理论的提出,是站在一种整体的角度来反思社会现象、社会

行为的。这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谋而合的。本文

将借助巴塔耶的“耗费”理论,来解读《朝闻道》。

巴塔耶提出“耗费”理论的过程中,仔细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的诸多行

为,他发现许多行为都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消费,例如奢华、祭祀、竞

赛、等,其中,当他谈到祭祀时,提到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耗费,在人

类原始时期,祭祀所用的人和动物的鲜血,既是神圣的也是无用的,

而且其神圣性来源于其功能的缺失,也就是一种无用性。在原始部落

中,他研究分析了阿兹特克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其拥有高度发达的文

明,建造了金字塔,在金字塔封顶时他们会用活人献祭,这样的献祭

是一种耗费,这种耗费就是要把剩余的能量耗尽,以此来维持系统的

平衡,不至于像现代企业一样,通过不断地非耗费性的扩大再生产积

聚大量的财富,从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平衡。

《朝闻道》这篇小说,在三个维度上试图回应这样一种关于献祭

的观点。首先,那一批一批家、古生物学家、物家……无限盼望能够

接近宇宙的真理,计算这种接近是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尤其对社

会是毫无积极价值的。但他们为了这种终极真理,宁愿舍弃生命。科

学家为了自己的事业奉献一生,这样的叙事故事常常是被社会盛赞

的,但是,赞扬的是他的奉献带来了该领域的突破和促进整个社会科

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是他的牺牲。例如,居里夫人在化学领域

做出了杰出贡献,最后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射线而患白血病死亡。但

是小说中的科学家是不符合这样的叙事逻辑的,因为他们的牺牲没有

换来相应的社会价值。各国的总统都来了,试图阻止、劝说这些一意

孤行的科学家。但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为了社会生产功用的劝说都是

没有用的。巴塔耶认为的献祭就是一种对社会过剩能源的无功用性目

的的消耗。

其次,站在宇宙的高度,宇宙排险员用这些地球上高精尖的科学

家向终极真理献祭,让他们死亡,是对当时科技有生力量的耗尽,而

这种耗尽又不带任何为了促进宇宙或者人类进步的目的,其唯一想法

就是为了维持宇宙这个系统的平衡,从而保证这个系统不再重蹈覆

辙,再次遭受湮灭的命运。宇宙排险员就像是原始部落的巫师、祭

师。他建造的真理祭坛显然就是现代人的“金字塔”,而终极真理就是现

代被献祭的“太阳神”。这种对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合适的。

第三,从整个时间、空间存在的宏观角度上来讲,不单单是巴塔

耶说的人类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无理性的消费,在刘慈欣看来,其实

整个宇宙、所有的智慧生命都被这样一种献祭的想法驱动着。为了获

得终极真理不顾一切,不顾自身、不顾所生存的整个宇宙灭亡的后

果。而且所有的智慧文明都是如此,小说中写到的星云文明就是这样

灭亡的,而这是他们自愿的。这整个星云文明何尝又不是一种献祭?

在这个层面上还隐含了一个可怕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表面上被认可

了,但是从未被人类真正接受过。这个观点就是宇宙是客观的,是不

以任何星球的目的为转移的,无论是人类还是星云文明,或者任何一

种物种要干什么,影响的始终只有自身,宇宙、世界仍会在他的轨迹

上运行,毫无偏差。就像星云文明高度发展的时候,经过创世级别的

爆炸后,宇宙仍然继续运动,在它的体内仍孕育着其他各种文明。这

就是地球现状的写照。

环境、生态问题突出的现在,我们还在提“救救地球母亲”,这种说

法是把人类无限地夸大了。地球母亲不需要谁来拯救,它形成于宇宙

大爆炸后的星云运动,它经历过各种无机物、有机物等时期。人类把

森林都烧掉了,对地球而言,这只是碳元素的形态变化和位置转移;

人类把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毁掉了,从地球的角度看来,也不

存在什么变化,只不过又回到了几千万年以前……人类能毁灭的只有

自己,地球从来不需要被拯救。

人类的自命不凡,导致其命运就散落在《朝闻道》里的星云文明

那里。诚然,外星文明到底存不存在,我们不置可否,但是作者刘慈

欣似乎是在考虑某一种未来,即人类发展的未来。凭借现在人类文明

的进展速度,像星云文明一样高度的文明在地球上出现是可以想象

的,但到了那个时候人类的命运又将如何?

这种忧虑是有必要的,当下科技的发展已经把人类带到了灭亡的

边缘,无数的核武器随时都可能在万分之一秒内把整个地球毁灭。那

么再往后发展,人类文明又将如何?会有一个宇宙排险员及时出现

吗?

在小说里,作者的态度是极为矛盾的,似乎为了地球,为了整个

人类,把这些科学家送上祭坛是再合适不过的,可是他们毕竟代表了

人类旺盛的求知欲,这一度被认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属性。

可这一属性最终导致的却是自身的灭亡,而计算已经看到了这所谓的

“终点”,仍有无数后来人在这条灭亡的道路上前进。

笔者认为,这种矛盾也存在于巴塔耶的“耗费”理论里。“耗费”理论

的提出,更多的是来自于对原始部落的研究,来自于家、人类学家对

早期人类文明的观察。但现在的人类文明的主体,显然不是初期的那

种形态了。

尤其是大多数国家进入或者被动转入工业社会后,期望以非生产

性的耗费实现人类社会的系统平衡已经是不可能了。每一个个体、每

一个团体,或者更高层次的国家,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这是一种

资本逻辑,一切消费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

全球化的今天,仍然面临着20年左右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而这种危机

的原因在巴塔耶看来,可能是因为现代企业对耗费的弃绝。

所以,当笔者试图把这两个文本并置的时候,发现这两个文本存

在着一种张力:想象中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基于“耗费”理论的社会,各个

社会角色都不以生产、社会进步、社会财富为目的,追求终极真理,

至死不渝;而现实中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基于生产性为目的的消费社

会,各个社会角色和一切活动都以生产、扩大再生产、社会进步、财

富积累为目的。但就是这样两个截然想反的社会,都面临着同样的危

机:科技发展导致人类毁灭。

这么来看,人类好像避免不了一种悲剧的命运。又或者说,这两

套内在相似的理论在某些地方是错的。比如说,这两套理论都是对某

一事物的片面考察,而人类社会是极其复杂的,那么很可能就不适

用。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7:2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77010138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巴塔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巴塔耶.pdf

上一篇:龙应台的目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巴塔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