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3-12 07:16:28 阅读: 评论:0

乳房健康-一盏灯火

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门店管理规章制度)

陈景润的名⼈故事(通⽤5篇)

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下

⾯是⼩编整理的陈景润的名⼈故事(通⽤5篇),欢迎阅览。

陈景润的名⼈故事篇1

陈景润出⽣在贫苦的家庭,母亲⽣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

因为当邮局⼩职员的⽗亲的⼯资太少,供⼤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妹妹下地⼲活挣钱。

这样,平⽇照看3岁⼩弟弟的担⼦就落在⼩景润的肩上。⽩天,他带领⼩弟弟坐在⼩板凳上,数⼿

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点,挤出帮母亲下地⼲活的空隙,忙着练习

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学。

别看他长得瘦⼩,可⼗分⽤功,成绩很好,因⽽引起有钱⼈家⼦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

过那些⼈,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只怨我们没本事,家⾥穷才受⼈

欺负。你要好好学,争⼝⽓,长⼤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

⼩景润擦⼲眼泪,⼜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

成绩⼀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名的成绩考⼊了三元县⽴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师的特殊关注:⼀位是年近花甲的语⽂⽼师,原是位教授,他⽬睹⽇本⼈横

⾏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疾⾸,只可惜⾃⼰年⽼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代⾝上。他看到

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边,讲述中国5000年⽂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

起拯救祖国的重任。⽼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长⼤以后,⼀定报效祖国!

另⼀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学数学系,知识⾮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

学课,⼀本课本,只⽤两个星期就学完了。⽼师觉得这个学⽣不⼀般,就分外下⼒⽓,多给他讲,并进

⼀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个国家,⼀个民族,要想强⼤,⾃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的,⽽数

学⼜是⾃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

的记录。

祖国光复后,陈景润考⼊福州英华书院念⾼中。在这⾥,他有幸遇见使他终⽣难忘的沈元⽼师。沈

⽼师曾任清华⼤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

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有⼀次,沈⽼师出了⼀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声回

答:“53⼈”。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衫褴褛的学⽣问他是怎

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笔在⿊板上写出了⽅法。

沈⽼师⾼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师讲完,⼜介绍了中国古代

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次⽅程式”的解法,

也⽐瑞⼠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

沈⽼师接着⿎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的奇迹,⽐如有个‘哥德巴赫猜

想’,是数论中⾄今未解的难题,⼈们把它⽐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师问陈

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说:“我能⾏吗?”沈⽼师说:“你既然能⾃⼰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

陈景润的名⼈故事(通⽤5篇)

颗明珠:天下⽆难事,只怕有⼼⼈啊!”

那⼀夜,陈景润失眠了,他⽴誓:长⼤⽆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切地去努⼒!

陈景润的名⼈故事篇2

有⼀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理,要不,⼈家看见

了,还当⾃⼰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很多,⼤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是三⼗⼋号的⼩牌⼦。他想:轮到我还早着

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浪费掉。他赶忙⾛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坐下来,然后从

⼝袋⾥掏出个⼩本⼦,背起外⽂⽣字来。他背了⼀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的时候,有个地⽅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他看了看⼿表,才⼗⼆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

查⼀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了。谁知道,他⾛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

⼤声地叫:“三⼗⼋号!谁是三⼗⼋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看书,他能听见理发

员叔叔喊三⼗⼋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兴兴地往理发店⾛去。可是他

路过外⽂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跑进去看起书来了,⼀直看到太阳下⼭了,他才想

起理发的事⼉来。他⼀摸⼝袋,那张三⼗⼋号的⼩牌⼦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

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的名⼈故事篇3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可不,⼜有⼀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找到了⼀个最安静的地⽅,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直看到中午,觉得肚⼦

有点饿了,就从⼝袋⾥掏出⼀只馒头来,⼀⾯啃着,⼀⾯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声地喊:“下班了,请⼤家离开图书馆!”⼈家都⾛了,可

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下来。陈景润朝窗外⼀看,⼼⾥说:今天的天⽓真怪!⼀会⼉阳光灿

烂,⼀会⼉天⼜阴啦。他拉了⼀下电灯的开关线,⼜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

来,他看了⼀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去。图书馆⾥静悄悄的,没有⼀点⼉声⾳。哎,管理员上哪⼉去了

呢?来看书的⼈怎么⼀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下⼿表,啊,已经是晚上⼋点多钟了。他推推⼤门,

⼤门锁着;他朝门外⼤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回座位,继续看书,⼀直看到第⼆天早上。可是,今天不⾏啊!他要赶

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呢!

他⾛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来接,只有嘟嘟的声⾳。他⼜拨了⼏次号码,还是

没有⼈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

景润!陈景润!你⾟苦了,你真是个好。”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个,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

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边说⼀边跑下楼梯,回到了⾃⼰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起来。

陈景润的名⼈故事篇4

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数学家,深受⼈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骄傲⾃满情绪,⽽是把功劳都

归于祖国和⼈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的名利。

1977年的.⼀天,陈景润收到⼀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

数学家⼤会。这次⼤会有3000⼈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

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这对⼀位数学家⽽⾔,是极⼤的荣誉,对提⾼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

度⼤有好处。

陈景润没有擅作主张,⽽是⽴即向研究所党⽀部作了汇报,请求党的指⽰。党⽀部把这⼀情况⼜上

报到科学院。科学院的党组织对这个问题⽐较慎重,因为当时中国在国际数学家联合会的席位,⼀直被

台湾占据着。

院领导回答道:“你是数学家,党组织尊重你个⼈的意见,你可以⾃⼰给他回信。”

陈景润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他在答复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的信中写

到:“第⼀,我们国家历来是重视跟世界各国发展学术交流与友好关系的,我个⼈⾮常感谢国际数学家

联合会主席的邀请。第⼆,世界上只有⼀个中国,唯⼀能代表中国⼴⼤⼈民利益的是中华⼈民共和国,

台湾是中华⼈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前台湾占据着国际数学家联合会我国的席位,所以我

不能出席。第三,如果中国只有⼀个代表的话,我是可以考虑参加这次会议的。”为了维护祖国母亲的

尊严,陈景润牺牲了个⼈的利益。

1979年,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作。普林斯顿研

究所的条件⾮常好,陈景润为了充分利⽤这样好的条件,挤出⼀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作,连中午

饭也不回住处去吃。有时候外出参加会议,旅馆⾥⽐较嘈杂,他便躲进卫⽣间⾥,继续进⾏研究⼯作。

正因为他的刻苦努⼒,在美国短短的五个⽉⾥,除了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算术级数中的最

⼩素数》,⼀下⼦把最⼩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研究成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美国这样物质⽐较发达的国度,陈景润依旧保持着在国内时的节俭作风。他每个⽉从研究所可获

得2000美⾦的报酬,可以说是⽐较丰厚的了。每天中午,他从不去研究所的餐厅就餐,那⾥⽐较讲

究,他完全可以享受⼀下的,但他都是吃⾃⼰带去的⼲粮和⽔果。他是如此的节俭,以⾄于在美国⽣活

五个⽉,除去房租、⽔电花去1800美元外,伙⾷费等仅花了700美元。等他回时,共节余了7500美

元。

这笔钱在当时不是个⼩数⽬,他完全可以像其他⼈⼀样,从国外买回些⾼档家电。但他把这笔钱全

部上交给国家。他是怎么想的呢?

⽤他⾃⼰的话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不能只想着⾃⼰享乐。”

陈景润就是这样⼀个⾮常谦虚、正直的⼈,尽管他已功成名就,然⽽他没有骄傲⾃满,他说:“在

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个⼩⼭包,真正的⾼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

陈景润的名⼈故事篇5

陈景润,福建闽侯⼈,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他在圆内整点、球内整点、华林问题、三维除数等⽅

⾯均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他的《算术级数中的最⼩素数》的论⽂达到了世界新⽔平。特别是在⼈们公

认的,称之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他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轰动

了国内外数学界,为我国争得了荣誉。

陈景润出⽣在⼀个⼩职员的家庭⾥。⽗亲希望这个孩⼦的降⽣能给家中带来“滋润”的⽇⼦,因此给

他起了个吉利的名字。

少年陈景润酷爱数学,数学成绩在班⾥总是名列前茅。他不善⾔谈,不喜欢交际,在那些穿着整

齐、欢声笑语的同学⾯前,总是⾃惭形秽。只有在上课和做作业的时候,他才把⾃⼰并列到全班⼏⼗个

同学之中,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同学们才对他刮⽬相看。

有⼀次上数学课,⽼师讲了⼀个故事:200年前,有⼀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个猜

想:凡是⼤于2的偶数⼀定可以表⽰为两个素数之和。⽐如4=2+2,6=3+3,8=3+5……哥⽒本⼈

虽然对许多偶数进⾏了验证,都说明是确实的,但他本⼈却⽆法进⾏逻辑证明。他写信向著名的数学⼤

师欧拉请教,欧拉花了多年的精⼒,到死也没有证明出来。从此这道世界难题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

家,但始终没有⼈能攻下来,因此,它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从听了这个故事后,哥德巴赫猜想

就时常萦绕在陈景润的脑海中。他常想:那颗明珠究竟会落到什么⼈之⼿?中国⼈,还是欧洲⼈?应该

是中国⼈拿下这道难题。他暗暗下了决⼼,从此更加发愤学习数学,有时简直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有⼀天,妈妈把⽶倒在锅⾥,添好⽔让他看着,然后就上街买菜去了。

景润头也不抬地答应了妈妈,却照样看书。他的思路完全沉浸在功课之中,饭糊了也没闻到。等妈

妈从菜场回来,⼀锅⽶饭有⼀半已烧成⿊炭。

陈景润不仅学习刻苦,还利⽤余时博览群书,丰富⾃⼰的知识,他成了班⾥有名的读书迷,同学们

亲切地送他⼀个昵称——“booker”。

正因为陈景润具有勇攀科学⾼峰的雄⼼壮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少年时代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

实,他像⼀颗璀璨的明星,升上了数学王国的天空。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7:1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76588138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pdf

上一篇:您们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