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最具霸气的咏月诗,一首两位帝王合作完成,一首落魄书
生写就
老沙侃文化
发布时间:18-09-2417:32中小学教师
自古以来,月亮就是美好的象征,望月怀远,对月抒怀,见月思
人,已经成为骚人墨客的传统。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描写
月光下美丽女子的《月出》一诗,写得迷离徜恍,极具诗情画意,读
之令人如痴如醉。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
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而当中秋赏月成为节日习俗之后,月亮
更是与文学、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千年来,文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咏月诗词,其中脍
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名句俯拾皆是。最为人称道的比如张九龄的
《望月怀远》,其首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多少人玩
味不已,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成为了普天之下人们的共同心
声;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
落谁家”,用一种疑问的委婉语气道出了绵绵的秋思,令人感到深沉
蕴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
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
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
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古代文人关于“月”的名
篇不谓不多矣,然而,这些诗作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抒写文人的儿
女情长,缠绵旖旎有余,雄浑豪气不足。而古代一位帝王的咏月诗作
却别开生面,大气磅礴,完全是另一番境界,令人耳目一新。这位帝
王就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帝王写诗非自赵匡胤开始,刘邦、李世民等都有传世之作。诗写
得最好的也不会是赵匡胤,至少刘邦的《大风歌》要出名得多。但说
到“咏月”诗,可能就非说赵匡胤不可了。但很遗憾,赵匡胤的这首
“咏月”诗却只有“半首”。
据说赵匡胤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其中一首是“咏日”诗。据
《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有一天晚上和一帮弟兄在
灵山寺聚会,众人觥筹交错,兴致很高,不知不觉已经天亮。当朝日
升起时,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让人顿时心生万丈豪情。面对此情,
赵匡胤随口吟出了一首“咏日诗”。
咏初日
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赵匡胤是行伍出身,只是粗通文墨,因此写出的这首诗不是很工
整,平仄韵律也不甚讲究,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首诗立意不凡,
具有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帝王之志。这首诗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
界开阔而又壮观。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
的述志之作。
北宋初期,南方的南唐诸君、群臣等都擅长诗词,他们也常常以
此为自豪,而瞧不起北方宋朝的君臣,认为宋人不过是只会耍枪弄棒
的粗鲁武夫而已。在与宋朝的接触中,往往想以口舌之辩难倒对方,
以求得外交上的胜利。当宋军围困金陵时,南唐派才士徐铉与宋军谈
判,目的是想以口舌解围。徐铉学识渊博,谈锋甚健。他见到赵匡胤
时,极力夸耀南唐国主李煜的才艺,并说其《秋月》诗天下闻名。赵
匡胤听后大笑道:“这是寒士的诗,我是不念这样的诗的。”徐铉不
服,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给他看看。这时,文武百官惊惧相视,赵匡
胤却从容吟道:“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徐铉听完大
惊,“殿上称寿”。
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首诗和《咏初日》诗一样,也是赵匡胤的言志述怀之作,显示
了他意欲开创基业的抱负与气象。宋人陈岩肖评价这两句诗说:“大
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庚溪诗话》)只可惜,这
首诗只完成了这两句,虽说赵匡胤只完成了半首诗。但是,在当时却
成为了碾压历代文人诗作的咏月名篇。据说后世无人敢续作,直到明
朝,朱元璋才把这首诗续作完成。
咏月诗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
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
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
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而两位帝王合作完成的这首《咏月诗》,更具豪气与霸气,从此
无人能够超越。
除了两位帝王合作的这首诗外,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雨村
之笔写出的《对月寓怀》也颇具霸气:
人间万姓仰头看
对月寓怀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首诗的前两句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
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由此可以看出这个
落魄的穷书生野心之大,虽然他名利心够大,其志向却是一般人所不
及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6:5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75235138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匡胤黄袍加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匡胤黄袍加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