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12 05:43:51 阅读: 评论:0

电脑连接网络-亲爱的妈咪

刻意练习
2023年3月12日发(作者:手指游戏的目标)

《刻意练习》读后感3篇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

习”。下面是收集的《刻意练习》,欢迎阅读。

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

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而只有练习也是不够的,还需要

讲究练习的方法:专注,有特定目标,需要反馈,走出舒适区。

大脑和身体的适应力,可以让我们不断的接近极限,发掘自己的

潜能,从而形成心理表征。例如,不断刷新的马拉松记录,各种体

育竞技,圆周率记忆……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

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

杰出三组学生中,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

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

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

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

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

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

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

大师级的水平。

常说的一万小时法则,并不等同于刻意练习。事实上,各行各业

达到杰出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如果没有遵循刻意练习的法则,即

使你花的时间再长,你也不可能做到杰出。或许不需要1万小时,

甚至超过一万小时。当门卫的大爷,守了一万小时的门,不可能说

就是杰出的门卫。

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

新。这点可以运用于引导孩子上兴趣班。

在工作中要学会运用刻意练习。每次都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自

己的工作……

不断设定一个个目标,突破三种错误:基因限制,(例如口吃,

辩论赛)足够长的时间(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只需要足够

努力(不一定)。

3F原则:

1、专注(高尔夫球手练习)案例著名的高尔夫球手泰格·伍兹练

球的经历,科比说你没有见过四点的洛杉矶,这些杰出人才,都是

在不断刻意练习中造就的。

而我们常常打球只是视为娱乐,既然是娱乐,那就只能是放松心

情,不能成为杰出的人。

2、反馈。减肥的人,家里的称。实际就是反馈。只有得到反馈,

才能让我们找到差距,进步更快。

3、保持动机。常常有人说意志力,其实就是拥有持续保持动机的

能力。

《刻意练习》这本书讲的主要内容是从新手到大师的一些方法,

它可以用到我们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它的作者是两位美国人,分

别是安德斯和罗伯特。

这本书讲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意在表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它打破了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一些问题。首先,

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不存在一万小时最低值。

例如,优秀的专业演员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

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一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

定性的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那么,如何在生活或者工作

中用刻意练习呢?它分四个阶段,分别是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

心投入、开拓创新。练习的前面为什么要加刻意两个字?因为刻意

通俗的讲就是专门,而要想做到专门的练习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和经历,所以并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事,这也就体现出了这本书的

重要性。

天才是什么?天才本是普通人,只是在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经过

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超越了大多人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人们叫他天才,没有一出生就是天才的人。虽然说一个人的成功与

自己的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在任何岗位的人,不经过反复

的练习,是无法成功的,甚至面临的是淘汰或者离职。

那么,刻意练习的步骤是什么,具体怎么样才能做到刻意练习?

任何人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兴趣

也并不一定是你刚着手干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产生了,而大多是经过

了反复的训练,对这件事形成了一定的心理表征,兴趣就自然产生

了。其次是你要变的认真,刚接触这件事情的时候你难免会犯这样

那样的错误,认真就是让错误减少或者避免。接下来叫全心投入,

这个就不必多解释了,就是心中无杂念,投入到你要干的事情中。

最后是开拓创新,就是要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挖

掘,从而达到创新与升华的地步。这是每个领域的大师或者杰出人

物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

所以说,《刻意练习》作为一本学术书,非畅销书,的的确确对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这本书先通过莫扎特的例子,引出观点:有些看似是天赋的技

能,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又通过一个记忆随机数字的实

验,提出后天刻意练习对于学习一项的重要性。并通过医学方面的

观察,发现大脑其实和肌肉,韧带一样,是可以通过练习、锻炼来

提高能力、甚至改变外观。

其中一个比较有趣的内容就是对于人类身体,特别是大脑的观

察。人的身体是有适应性的,并且会尽量把自己平衡在一个舒适区

中,有点像中学化学的平衡移动原理,当现有的平衡被外界因素打

破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我们的锻炼就是改变身

体的某种平衡,比如有氧的时候心率会加快,提高心肺供血,身体

会慢慢适应这种改变,并且在锻炼结束后,你的身体慢慢恢复,到

达并保持在一个比之前略高的舒适区。所以身体锻炼到某个程度,

如果不加大训练的强度,会进入瓶颈期。大脑也有相似的情况,不

刻意的训练,让大脑处于一个强度的话,大脑便不会再有什么提

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做重复工作或者强度不够的时候,能力

不会有太多的提升,从而进入瓶颈期。书中也提到能力的变化其实

是会影响大脑的物理变化的。比如司机、音乐家等某方面比较突出

的职业,对应的小脑、前叶或某个部位也会比普通人的要大一些。

下面是刻意练习的几个特点,也是本书的中心内容。书中总结了

刻意练习的四个重点: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2、集中注意力。

3、反馈的重要性。

4、走出舒适区。

下面大致解释下这四个特点。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目标不明确,方向错

误,再多的练习也是徒劳,这是刻意练习的前提。

2、集中注意力:第二点集中注意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现在这

个互联网时代,信息繁杂多样,学习内容更新很快,我们在学习过

程中很容易被打断,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可以使用

番茄学习法,将学习内容分为一个一个时间段,来帮助自己集中注

意力。并且要尽量避免外界诱惑,比如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我个

人会采取使用某些计时APP,比如forest。并且在专心做事的时候

尽量关掉手机的推送,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

3、反馈:第3点和第4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我自己经常忽略的两个

点。首先,反馈和复盘是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有时候我们考试刷

题,经常只在意量,而忽略了错题,就会导致在某个知识点会一错

再错。花时间给反馈复盘,不仅会牢记学到的东西,还会提高学习

的效率,何乐而不为。

4、舒适区:我们学习一个技能的大致过程是:首先,一般性地了

解我们想做些什么,从导师、教练、书籍或网站上获得一些指导,

然后开始练习,直到我们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接下来,让这种技能

变成自动的、自然而然的。而后会遇到瓶颈,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

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走出你

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

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大脑是可以锻炼的,

可以适当走出舒适区,但是不要离得太远,太远会让你的大脑产生

疲劳和厌倦感。

除了这四个刻意学习的特点,还有一个关于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

也是值得学习一下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赋予意义,精细编码”:是指专家在们总能很快的明白自己

领域的单词和术语,是因为在储存这些信息的时候,有意识的采取

了元认知的加工策略(元认知就是对知识的一套认知体系,即学习

如何学习。元认知的加工策略类似项目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

2、对过程进行监督;3、发现偏离后的修正)。

2、"提取结构或模式":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特定的结构或模

式,以更好的方式去存储,比如开发中的设计模式。

3、"加快速度,增加连接":专家在知识编码和提取方面速度快很

多,是因为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道,使得不同

的记忆之间有所连接。这个有点像我们平时背单词,直接记住某个

单词的意思比较难,但是你将这个单词和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比

如某个词根,具体的某个现实事物,就会很快的记住这个单词。

上面三个点是培养尝试记忆的方法,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系统化学习的方法。而且书中也提到,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

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这一点我也非常赞同。只是读书去学

习,不免会学到许多死知识,只有在情境中去学习,才能更好的增

加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5:43: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7103125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刻意练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刻意练习.pdf

上一篇:言开头的成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刻意练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