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辨别方法和技巧—真假古玉的鉴别
古玉的价值比新玉高,商人便有伪装古玉的办法,出现了
大量伪造玉色的方法。
玉器人工染色的历史很长。古人染玉主要是弥补玉质
本色的不足,使玉更有光彩。随着古玉收藏者的增多和古
玉市场的扩大,染玉成了仿制古玉、制造假古董的重要方
法,不得不防。
对玉器进行人工染色十之八九是为牟利,所以采用的
方法都是简单而速成的,以求本小利厚。以染色法制造出
受到尘土浸蚀的表象方式很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辨别人工染色,主要应掌握如下要点:
一、不同时期的染玉有不同手法和特点
不同时期的染玉做旧方法不同,所染出的玉色也不
同。
染玉做旧在清代前、后可分为三个阶段。熟悉玉色和染色
的人往往一看玉上的染色就能对作品的制造年代有一个
大致的判断。所以收藏者要研究三个不同阶段的染色工艺
和特征,以便辨别。
二、有一种染色是为了好看而不是为了作伪
清朝衍生出的人工染色的方法,是玉工为了能雕琢出
精巧的作品。当时将人工染色起了个俗名,叫“烤皮子”。
做这种玉器的目的,不是为作伪,而是喜欢这种颜色。
因为河中玉子有时经日晒水渍,表面上生出一种近乎红黄
色的表皮如果雕一件器物,留着这层皮,倒也好看。
以后收藏家喜欢收购这种玉器,而这种材料不可多
得,便有人设法做出一层假皮子。
三、提油法
仿制“烤皮子”的制作方法,是采用伪制古玉的“提
油法”。
伪制古玉的人有办法把新玉烤熏,使它变成旧玉的颜
色,这种方法叫做“提油”。
提油又有老提油与新提油之分,烤皮子便是利用这个
方法,把玉的表皮烤成褐黄色。
烤皮子的办法盛行于清乾隆时代。例如雕成一个桃
子,就把桃嘴的地方烤成红黄色。雕一个鸡蛋,有时把全
身烤上皮子,好像一个熏鸡蛋。有时把蛋的一端琢平,用
泥土糊上,然后烤皮子,烤完之后,把泥去掉,好像一个
熏蛋切去一端的样子。
但是这种玉器失去了天然之美,不为鉴赏家所重。
只是,提油法从此成了玉色造假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油炸鬼
将玉用滚开的油炸,使白玉变色,成为古玉般古朴的
色泽,美其名曰“油炸鬼”。
五、化学原料染玉
用化学原料染玉都是当代人所为,企图鱼目混珠。采
用化学原料染玉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爱玉者的购买,颜色好
看可以提高售价。
辨别这类染色玉,也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染色品
虽绿,但是色是飘在器饰的外表。血色虽红,但是呈现酱
色或者茶色,都不是正色,同时更缺少了一种匀润的天然
色泽美,这就要凭各人的眼力和经验去仔细端详研判了。
六、要提防的染色品种
目前到玉器拍卖场中、收藏市场上和玉店铺里,都有
可能买到染色赝品,需要提防的染色品种主要有如下几
种:一是白底青的玉佩,二是三彩福禄寿的手环,三是黑
璞的汉玉,这些都可能是经过高温高压加色过的,或人工
合成的。
目前对清代之前玉器的做旧染色,我们了解的或许并
不完全。清代的仿古作品,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都有
一定的收藏,需要通过常看展品才能了解鉴赏与收藏玉器
它们的特点。
近现代制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有时做得很
像,但总是有区别的,收藏者要细加研究和辨别。
如果得到了一件古玉,它的颜色同我们所知道的标准
颜色不一样,那就要认真分析这种颜色是我们所未知的古
玉沁色,还是人工做旧,以此来判断作品的新旧。
古玉器辨别和鉴定技能的掌握并非易事,但也绝非高不可
攀。只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逐渐积累鉴别知识,掌握
各历史时期古玉器的基本特征,古玉收藏就不难取得成
就。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4:3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66788120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玉器鉴别最简单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玉器鉴别最简单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