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教学“伴侣”
资中县高楼镇逸夫小学王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
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
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每
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
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一对数学课堂中的“伴侣”,有效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
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
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
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
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
一种内动力。
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我以备受学生关
注的“世界杯”足球赛为题材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播放巴西球星射门时激动人心
的录像片断后,我及时抽取了近4届“世界杯赛”每届进球数这组信息制成统计
表(见下表)在多媒体中出示供学生观察。然后,启发学生提出用百分数表示表
中两者关系的问题,现实的背景加上学生积极、灵活的思维,学年进1998“生
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百分数问题。比较、分类后,再抽取其中的.
一组问题,”年进球比1998年少百分之几2002球比年多百分之几,2002即
构成了本课要研究的重点。至此,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的过程,
而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1998年份
115
171141进球(个)161
,让学生动手去测厘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已有的知识““又如在教学米作单位
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量教室的长,在测量过程中感受到用“厘米这样既为
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作好了铺垫,又充分.大的长度单位的兴趣。调动了学生
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源头性“”生
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
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
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生活情景,供学生观察、解释、探究。二、运
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
“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
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
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
与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
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
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
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例如,教学“体积的概念”这一节内容,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
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诚然,
这个实验的内容与“乌鸦喝水”的现象并无二致。为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在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
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乌鸦聪明,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有的说放进小
石子,瓶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
里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才喝到水?经我这么一问,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的说石子重,会往下沉;有的说石子占了一定空间,把
水给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
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
又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中的“高矮”这一节内容时,我先
和一位学生并肩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很快就想到了“老师高,学
生矮”,然后,再让同桌互相比较高矮。这样将数学生活化,学生就很轻松地学
到了数学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
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
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
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
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
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
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
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以“比和比例”一课为例,当学生进行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究、完成了
课后的基本练习后,我利用午间时间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测量操场边的那棵
雪松高度的实践活动。在学生提出了多种测量方案(如爬上去量,砍倒后量等),
但都未能与所学知识挂上钩时,我就让一名学生拿来一根2米长的竹竿,笔直
地插到雪松旁边。学生经过观察很快发现了竹竿长度与竹竿影长的关系,并迅速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测量树高的方法。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碰撞出
了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深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
信心。
又如,在学生学习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后,我用课件显示了
这么一个情景:新华书店的王经理从批发市场进了10包硬面抄,每包24本,
打算以每本4元的价格进行销售。并要求同学们为王经理设计一个销售方案,
再计算出销售总额。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下
是这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实录内容:
生(甲):我打算一本一本地零售。先求一共有多少本硬面抄?24×10这个
数量关系求出一共可以卖多少”总价=数量×单价“(本);再根据=240.
元?4×240=960(元)。
生(乙):我也喜欢一本一本地卖。因为“单价×数量=总价”,所以用4×
24就可以知道一包硬面抄可以卖96元;再用96×10计算出得数,这个得数960
元就是10包硬面抄的总价。
生(丙):我打算搞批发,一包一包地卖。根据“每包价钱×包数=总价”,先
算出一包硬面抄要多少元?4×24=96(元);再求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96×10
=960(元)
生(丁):我可以成套销售。先算一套要多少元?4×10=40元;再算一共
可以卖多少元?40×24=960(元)。
师:嗬!“每包4元”与“进了10包硬面抄”两个条件好象没什么关系,你
怎么把它们拉到一起的呢?
生(丁):如果我是书店经理,进货时会首先考虑到硬面抄的颜色和图案,我
会进10包颜色和图案各不相同的硬面抄。我可以从每一包中取出一本,将10
本硬面抄组成一套。因为一包有24本硬面抄,所以一共可以组成24套,再成
套出售。
师:假如顾客不愿意成套地购买,你这个经理该怎么办?
生(丁):这正是我接着想说的。为了鼓励顾客购买,书店可以采用买一套硬
面抄赠送一份礼品的促销方法加以销售。
在这里,教师把课堂设计成虚拟的书店,让这些未来的“书店经理”运用在
课堂里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大显身手:零售、批发、成套销售,同是零
售又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
的愉悦和成功,为学生长大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
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教学的伴侣,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
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
进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资中县小学数学第十一届年会教学经验文章
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教学“伴侣”
资中县高楼镇逸夫小学王强
2007年12月5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4:1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65636138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活经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活经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