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历史及代表作品
黄梅戏的历史及代表作品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安徽黄梅戏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一
直以为它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的真正故乡是与安徽省接壤的
湖北省黄梅县。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
灾频仍。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莲花落等表演
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这样,
就把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3省50余县来,黄梅戏在安徽得到
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一百多年以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
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唱,在这
种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
故名曰‘黄梅调’,"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
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
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那还是近代的事。黄梅戏
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到辛亥革命前后。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
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
《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
黄梅戏,中国六大剧种之一,建国后,迅速发展成全国有影响力
的剧种,并以其感人的艺术魅力,誉满艺坛,风靡海内外。在这段
时间内,他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
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1、一代宗师严凤英仅存的三部片子是一定要看的:《天仙配》、
《女驸马》、《牛郎织女》。
2、潘璟琍的《春香闹学》不同于《牡丹亭》的,别有情趣。
3、还有《春香传》等等。
4、小戏如:《夫妻观灯》《打猪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很
朴实的戏,听着很有滋味!
5、新的有刚刚获奖的《孔雀东南飞》也很好。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2:2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590091378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黄梅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黄梅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