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成为公共选择的经典模型,其原因就是它有着囚犯之外的涵义:公
共事务需要有关当事人精诚合作,但由于在完成过程中,存在着个体成本和个体收益不对称
性的问题,在这种利益格局下,有关当事人的博弈结果就是大家都不精诚合作,最后导致公
共事务无法解决。例子:两商家竞相降价
2.当代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一)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优化。a.非国有化非。
国有化即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或私有化。b.自由化。自由化主要表现为放松规制,
包括社)(二)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a.政府业务合同出租。b.以私补公、打
破政府垄断。c.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d.公共服务社区化。(三)政府部门内
部的管理体制改革:a.利用信息技术革命新成果,建立完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支
持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b.分权与权力下放c.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改革d.公共人事制度
改革e.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公共机构形象f.公共行政传统规范与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融合。
3.新公共管理范式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的内容:a.强调职业化管理;b.明确的绩效标准与绩
效评估;c.项目预算与战略管理;d.提供回应性服务;e.公共服务机构的分散化和小型化;
f.竞争机制的引入;g.采用私人部门管理方式;h.管理者与政治家、公众关系的改变。
4.为了改善公共服务,中国需要进行全面、协调的事业单位改革,其中包括重新界定政府的
角色和从商业性活动中退出,改革公共财政以便更好地为公共服务付费,允许非国有部门提
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问责机制,建立绩效管理和监督体制
5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
沟通以及绩效改进等若干个纵向依次相连的管理要素。绩效管理突出强调过程的完整性,以
提高管理绩效。企业的绩效管理就是以过程为中心的。由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特殊性,可以分
为绩效信息、绩效预算、绩效审计等若干个横向并列的管理环节。
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存在哪些不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就是根据绩效目标,
运用评估指标对公共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估、划分绩效等
级、提出绩效改进计划和运用评估结果来改进绩效的活动过程。
7所谓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
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8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
性。战略管理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战略管理
是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9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价值?a.使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能适应
越来越复杂的环境的变化.b.能促进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深入c.使政府更好地维护和代
表公共利益
10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描述失实、过程过于呆板、正式的过程与创造性和革新
相违背、引入公共部门时出现一系列问题、责任问题、目标设定的困难、公共部门性质人员
短暂任期造成的问题
11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战略规划,是指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
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而战略管理是一个更为完整的管理过程。
12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
(strength)、W是指弱势(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at)。
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
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
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13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在现代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
供公共产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活动并不
总像应该的那样或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表现:(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2)政府实现
职能的效率低下。(3)政府的寻租活动。
14非营利组织具有五个特征:一是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二是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
三是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四是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五是具有可
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凡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组织一般被认为是第三部门组织。
15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1.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2.公共服务的特性决定了
政府在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3.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16国外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治理中的作用:1.第三部门已成为一个凝聚社会资本投入公共
服务的载体2.第三部门是填补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的“治理真空”的重要力量3.第三部门是吸
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1.第三部门可以
提高公共事业的发展效率2.第三部门能较好地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3.第三部门的发展是
重塑政府治理公共事业职能的必然要求
17强化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关键。政府责任主要体现在:防止产生新的垄断。避
免因寻租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制建设。建立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
18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1)我国施行政府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
态,缺乏全国统一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作指导,照搬西方国家或
企业绩效评估措施的现象普遍存在,盲目性严重。(2)政府绩效评估缺乏评估主体的制度建
构;(3)绩效评估的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片面地将经济业绩
等同于政绩,或者将公众的满意度评估等同于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部。(4)评估程序没有规范
化、程序化,存在着随意性;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公开与应有的监督。
(5)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实现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忽视了时间因素对
绩效评估的影响;评估方法单一,评估大多采取“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忽视了持
续性评估。(6)绩效评估功能的定位没有注重通过科学合理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绩效标准
来规范行政行为,不是把绩效评估作为提高行政能力、规范行政行为和进行激励的有效措施,
而是作为消极防御、事后监督与制裁的手段,因而总是陷于被动。(7)在科学政绩观、绩效
目标和评估指标体系没有有效建立的条件下,表面化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助长了政府部门及其
领导者把政府部门的主要精力放在见效快、表面化程度高的行政事务上,不考虑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挥霍公共财政,刻意制造政绩工程。(8)开展绩效评估忽视了实施绩效评估的基
础性工作以及配套性措施的完善,包括没有通过重新梳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来达到解决职
能交叉重复的问题;没有通过工作分析来达到解决岗位职责与岗位工作标准不明确的问题;
没有通过制定和完善行为标准、行为规范来解决绩效评估时的评判尺度问题,导致绩效评估
不是根据同一的评判尺度而是根据评估者个体利益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估。
19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投入指标。这些指标衡量某一项目或服务消耗的资源。如提供某
一项服务所花费的资金数量或雇员小时数。能量指标。这些指标度量一个机构提供服务的
能力。可以帮助部门主管评估本部门雇员培训的程度、物质设施状况及系统准备就绪的程度。
产出指标。这些指标衡量为服务人口提供的产品数量或服务单位。同时也包括“工作量”指
标,反映在为生产一个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所消耗的努力程度,如一个医院医护病人的数
量、警察逮捕罪犯的人数等。结果指标。这些指标衡量项目和服务的结果,具有定量和定
性的特征。如:参加工作培训项目六个月后受雇佣的人数、经常享用一个公园的居民人数
的百分比等。效率和成本效益指标。这些指标集中于一个项目是如何实现的。效率指标反映
服务的程度与提供服务所需资金与人力资源的成本之比,用来衡量单位产出或结果的成本。
如:收集每吨垃圾所花费的成本。生产力指标。生产力指标是一个融效率和效益为一体的指
标。如:“每劳动时间修补路程数”反映效率;“正当地修补的路程数的百分比”(如6个月
内不需要重新修补)反映效益;“有效修补每公尺路所需的单位成本(或劳动小时)”则反
映生产力。
20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战略管理过程:1.环境分析。2.战略规划①确认重要的环境变
化及趋势的议题;②提出问题和确认目标、任务;③决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注重或
强调的主要价值;④通过战略分析,选择组织应当进入的领域,并设定基本的明确的策
略方向;⑤通过战略选择,确定组织应当采取的战略类型;⑥设定执行所选择的战略
的行动方案,即将战略选择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品种规格、功能战略和资源分配
等方面。3.战略实施①确定实际目标与实施的具体目标;②进行功能战略的选择;
③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④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
与战略相匹配;⑤建立和发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⑥促进变革,克服变革的阻力;
⑦通过政府及社会营销,促进战略实施。4.战略评估①检查战略基础;②衡量战略绩
效;③战略的修正与调整。
21政治回应性:政治回应性主要通过政府官员的政治任命达成。政府中的高层官员多为政
治家任命,这种关系能够保证政府高层官员对政治家的服从与效忠。由政治家任命得到政府
高级职位的官员直接对政治家负责,这使得他们必须与政治家的立场保持一致,为保证政治
家的权威创造了条件。同时,政治家.也应对产生他的普通公民负责,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回
应。
22公共责任机制:关注的是用什么手段来保证他们确实负起这些责任。具体而言,公共责
任机制是公共部门外部各种主体或其自身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对公共部门及其人员实行必
要的约束,确保他们对其行为负责,避免他们滥用权力而设置的一套制度、规则、程序和方
法,根据这套制度、规则、程序和方法,那些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或个人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核心问题是对权力进行控制以防止出现权力滥用。
23公共事业伦理包括3个层面: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是观念形态,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对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是实践形态,就是
一定伦理原则指导下的公共事业管理行为,一般要通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关系、态度、作
风、效果等表现出来。3.公共事业伦理评价,是介于观念和实践之间的中介形态,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政治信念是公共事业伦理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1.道德建设驱动自律2.制度建设驱动自律。①法律框架。②责任履行机制。③行为守
则。④公民参与
24选举问责机制:19世纪是选举民主确立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时代。在这一时期,选举发
展成为最重要也被认为是最具有合法性的实现权力和平转移的制度。相对于暴力以及血缘继
承来说,选举能够和平地转移权力。相对于暴力、血缘继承、任命和考试来说,选举制度是
民主地、公平地实现权力转移的方式。存在问题:选举制度只能解决由谁来使用权力的问题,
但是无法解决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鲁宾指出,选举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位的功能是权力
的转移,第二位的功能是利益代表,第三位的功能才是问责。
25平行问责机制:奥多纳:它是指存在这样的国家机构,它们在法律上有能力也获得了授
权,事实上也有意愿和能力来采取各种行动,包括从日常监督到对其他代理人和国家机关的
(可以被认定为)非法行为或疏忽采取法律制裁或者提出弹劾。对于垂直问责与水平问责的比
较:垂直问责描述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某些更有权势的„上级‟行动者
使某些权力较少的„下级‟行动者负责”。在此基础上,谢尔德将垂直问责的范畴扩展至包括
“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问责。前者的典型代表是官僚问责,后者的典型代表是选举问责。
平行问责,“描述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些人使得其他一些权力大致均等的人
负责”。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最经典的平行问责就是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或者更准确的说,
是议会和政府之间的互相监督。
26社会问责机制:社会问责“是一种非选举的、但仍然是垂直的控制机制,它依赖于各种各
样的公民协会的行动和运动,依赖于媒体,以及各种揭发政府错误行为的行动,将各种新的
议题导入公共议程或者激活平行机构的运作”,这种问责机制的效果需要一个有效地组织起
来的、活跃的公民社会,这样的公民社会“能够对政治体系和公共官僚施加影响”。社会问责
的工具包括制度性工具和非制度性工具。前者如公民社会在监督机构面前启动法律行动或者
诉求,后者如社会动员和公开揭露官员的错误行为。选举问责与社会问责:尽管社会问责也
属于一种垂直问责,但是,社会问责不再像选举问责那样依赖于选民的投票,也不像选举问
责那样受制于时间限制,而是可以随时启动的问责。此外,它也不像选举问责那样需要遵循
多数原则,它的合法性来源于诉求或请愿的权利。选举问责和社会问责都是通过“呼吁”机制
来控制和影响政府。但是,选举问责需要多数人同时呼求同样的东西,而社会问责尽管也许
同样需要形成强大而且强烈的诉求,但是不需要如此广泛的代表性。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01:2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553081377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囚徒的困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囚徒的困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