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描写雨的古诗词《临安春雨初霁》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
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
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
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
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注释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
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
己的品质。
赏析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
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
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
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
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仅仅在福建、
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
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
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
纱。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
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但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
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
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
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
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
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
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
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
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
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
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但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
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
思绪。在读这个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
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
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
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
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
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接下去的颈联就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
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
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个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
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
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
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
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不过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
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
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20:58: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395321374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世味年来薄似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世味年来薄似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