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3-03-11 18:31:23 阅读: 评论:0

我是家庭小主人-如何与家长沟通

初中语文阅读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天台旅游)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精练(附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

(一)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

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

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

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

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

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

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

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

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

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

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

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

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

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

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

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

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

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

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

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

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

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

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

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

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

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

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

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

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

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

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

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木讷()②炊烟袅袅()

⑧掸去()④濒于绝望()

2.“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中课本中

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个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次表现父亲的“小”,一次是“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一次是

“父亲显得那么瘦小”,“一点也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既然“艰难地开口”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想骂自己”呢?“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

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

的“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

(二)礼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

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

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

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

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

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

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

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

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

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

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

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

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

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

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

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

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

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

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

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

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

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门前三五步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

“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

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

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

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

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

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

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

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

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

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

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

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上公园,怎么样?”哦,

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

了。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1.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1)第⑤段的“‘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

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表现了“他”的____

(2)第⑥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表现

了“他”的_______

(3)第⑧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

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表现了“他”的_____

2.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

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

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

4.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皮”、

“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

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盏油灯

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

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

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青水秀,但很贫瘠,没有

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

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

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

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

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

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

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

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

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

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

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

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1)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这盏灯“极不普通”是因为(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划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不超过1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我陌生的表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说?(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

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

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

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

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

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

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

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

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

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

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

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

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

关切地叫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

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

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哞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

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

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1.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

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

“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妻子:______________

6.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

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

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

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A(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

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

“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

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

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

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

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

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B(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

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

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

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

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

,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

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

摸。它就像那C(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

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

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

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

1.(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A.xiūsè()Bchàyì()Cpáihuái()

2.(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限四个字)。

4.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

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

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你震撼我的心灵

①我一直希望你知道,你曾经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疼的一名学生。一年前,你刚刚转到我

的班里两个月,就一直不专心听课,不完成作业,整天拖着两道鼻涕,穿着永远弥漫着炸油

条味道的衣服,给我惹下许多的麻烦。

②比如:随便摘学校花圃的花了,在外面小摊上不给钱拿人家的糖块了,又和高年级的同学

打架了,由于你的长指甲扣掉我们班的流动红旗了等等。而最令老师头疼的是,无论我是在

班上公开批评你,还是把你叫到我办公室单独训话,你总是一副很平静、漠然的样子,不会

说出一句像样的话。我的声色俱厉也好,苦口婆心也罢,只能是自己浪费精力而已,你一样

会在外面给我惹麻烦,一样会让我难以教育。

③就在我打算放弃你的时候,一件小事发生了。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我又被告知因

为你的卫生差,我们又不能得到流动红旗的时候,老师简直快气疯了,全班同学努力了近一

年,只要这次一得到,咱们班年终积分就可以上前三名,可现在……我气冲冲地冲进教室,

一把拽起你,把你拉到办公室:“不是告诉你,让你好好剪指甲吗?你看看你的脏手!还

能……”话还没说完,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那双手,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指甲里全是黑

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

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这哪里是一双孩子的手!

一下子,老师看着你那张依旧写满漠然的脸,不知说什么好。“你从来不洗手吗?”过了许

久,我才轻声责问道。“洗了。”“洗了还那么脏!”我把你拉到盆架前,倒了一盆热水,

决定给你好好洗洗手。

④轻轻地,我握着你的手,心里不知涌动的是一种什么感觉,一起漫在盆里。“先泡泡。”

我说。我皱了皱眉头,轻轻吸了口气:“疼吗?”你依然没吭声,只是摇摇头。我开始给你

打香皂,在厚厚的泡沫中,我的手穿过你的手腕、手掌、手背和你的每个指尖。“老师,你

的手真白、真软。”“是吗?”我笑了,扭头看见你黑黑的依旧拖着鼻涕的小脸蛋上,竟然

也绽放出了一个可爱的笑颜!“小脏鬼。”我笑着,干脆又往你的脸上也抹了一堆堆的泡沫,

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才

真正感到,你只是我的一个需要呵护疼爱的小弟弟,一个才8岁的孩子啊!

⑤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每个星期一都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剪指甲、洗手,而你也渐渐开

始对我讲一些你和你母亲不愿为人所知的家事,以及你们艰难却又顽强的生活。从那天开始,

那每一次洗手,成了你我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你也乐于在这个时候,回答我的一些问题,

从潜意识里采纳老师的一些建议。半年以后,由于校领导的多方努力,你终于可以和班里的

每一个孩子一样,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年以后,你已经成为一名小组长,并且被大家提

名为班委。而今天的你,已经是学校里一名比别人略显成熟的大队干部了。

⑥看着你健康成长,感觉你从内心到外表的每一点转变,老师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⑦而与此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你不肯和我进行交谈,却总是选择沉默和

对峙呢?我不光只是训斥,我也有语重心长啊!为什么在你转来近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洗手,

才能使我真正了解你如此复杂的家事和你那难言的痛楚呢?

⑧那一次次的家访被你用尖锐的言语拒绝,那一次次我自以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只换来你

当时那无言的反抗,所代表的含义,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我

都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严。在你看来,我只是一位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你的

大老师而已。

⑨所以,老师也想告诉你,是你的一双小手、一脸漠然,让老师深深地自责,深深地震撼,

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邃。

⑩现在,请绽放你的微笑给我吧,因为你的每一份快乐就是老师全部的甜美。

1.从全文来看,老师起先采用了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教育方式都无法转化“你”

的思想,后来通过一件小事,促进了师生间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④段画线语句,说说如把它写成“我轻轻地握着你的手”,表达效果

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此时此刻,老师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说“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请结合上下文回答“我”理解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是相互的。在文章结尾,老师深深地自责,并由衷地祝愿学生。假如你是这位学生,

你会对文中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星期日的校园

①星期日的校园应该是静静的,像散场后的电影院,下客后的轮船。

②这个星期目的上午,我领儿子到邻近的华东师范大学去踢球,大出我的意料的是校园里人

来人往的,树荫下的石凳上坐的是一些家长一样的人们,而教室里则坐满了学生,___大学

生,中小学生。

③儿子没有玩伴,我就充当了足球运动员,娘儿俩一脚来一脚去的,半个小时以后,我就顶

不住了。恰恰这时,下课铃响了,一群大孩子从教室楼里涌了出来,我问一个男孩都上些什

么课?他回说,不知道!我想,他是烦透啦,我邀他跟我儿子踢球。他说,不行,我一踢,

就很远的,可等球滚到他脚边时,他抬脚一踢,球没滚两下就停住了。这孩子显然不擅长①

运动,(另外又有几个男孩对我们的足球感到了兴趣,可大都有些羞涩②,期期艾艾③的,进入

得很缓慢,一点没有男孩的骁勇④.我不知道是该为他们的彬彬有礼感到高兴还是惋惜。

④一会儿,上课铃又响了,孩子们又像潮水一样退得干干净净,儿子只好和两个刚刚会走路

的双胞胎兄弟踢了。

⑤家长们仍在等待,站着聊天的,坐在草地上看书的,都有。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年轻的

妇女,你的孩子多大了?她说,小学五年级。

⑥他来上什么课?

⑦语文、数学、英语。

⑧为什么都要学?

⑨想让他考重点中学。

⑩语文学什么?

(11)作文,从四年级起,他们就是隔天一篇作文。

(12)那比专业作家还写得密,他有时间去观察,去阅读,去思考吗?

(13)哪里有?一天的时间都是毫分克数算好的。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已经读《红楼梦》《三言

二拍》,他呢,连童话也没有看过多少。

(14)下午能休息吗?

(15)不行,我们还要到老师家去学书法,每个星期天,我们都是早上七点出门,从西康路赶

到这里,中午就在外面吃一点东西。他学书法也有两年多了,将来竞争激烈,总是多一样本

事好啊。

(16)正说着,她指着我的儿子说,他也只有现在可以玩玩,明年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

(17)若真的是隔天一篇,那真是恐怖啊……

(18)正聊着,下课铃又响了,这位母亲立即中止谈话,忙着去找儿子了。

(19)我知道,星期天来这里上课的还有初中的学生,都是他们的父母为了将来而替他们做的

未雨绸缪⑤的安排。

(20)普通人对生活的郑重是令人感动的,天地日月的转动就是靠着这样的虔诚才保有了一种

定力,只是,他们会不会因为过于朴实而变得[病急乱投医]呢?

【注释】

①擅长(shàncháng):在某方面有特长。②羞涩(Sè):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③期期文艾:形容口吃,说话不流利。④骁勇(xiáo):勇猛。

⑤未雨绸缪(chóumǒu):绸缪,修补、捆绑。趁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喻事先做好准

备工作。

【思考练习】

1.②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不是……而是……B.既是……又是……

C.是……而不是……D.不但是……而且是……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指明本体和喻体。

例句:

本体: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

3."我问一个男孩都上些什么课?他回说,不知道!"这样回答的原因是:()

A.这个男孩不懂文明礼貌。

B.这个男孩见了陌生人不想回答。

C.这个男孩怕麻烦不愿回答。

D.星期日要上课,男孩心里烦透了,以不回答作无声反抗。

4.③段中加"()"线的句子如何理解?"有些羞涩、期期艾文""缓慢""没有男孩的骁勇"的原因是

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6)段中加点的词"现在"指什么时间?"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一句指的是什么?

答:。

6.最后一段中的"病急乱投医"具体指什么?

答:

7.(19)(20)段中加点的"他们"指代对象一样吗?

答:

8.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9.文章最后两段((19)(20)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内容的是:()

A.反映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学生负担过重,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

C.单纯追求升学率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

D.为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不高和不擅长运动而感到惋惜。

(九)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

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

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学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

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

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

英语对话,能识别、说出各种洋酒的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

点风,我唯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时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

一翻书本就打(hē)欠,一碰上考试就头疼。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

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

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xiè)作父母的心理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

心不由地阵阵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融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

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

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

是难为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

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与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

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一辈子的自信。

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按拼音填汉字。

打(hē)欠;发(xiè)

2、结合原文解释词语。

A、“宽容”:

B、“漠视”:

3、文章第一段说:“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对这种显现出“辉煌”的“表情”,有以下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昌()

A、闪亮的目光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D、自豪的神情

4、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的“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

”的话;这里的“证明”指的是“”

5、第四段末尾说:“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的“不记分数”指的是

;“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失败记录”指的是。

6、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

A、第一重含义:

B、第二重含义:

7、请写本文的中心句:

8、本文的线索是

9、下面对本文写作特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文笔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的深情。

C、本文着重记叙母亲收到儿子礼物的经过。

D、最后一段既照应了开头,又深化了主题。

(十)母亲

夕阳西下,鸦鹊归巢,望着村边潺潺而去的流水,我不禁又涌起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从小饱经风霜的她嫁给了我父亲。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从我懂事起,总见她起早摸黑,不停地忙碌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压

得她喘不过气来。稍有空闲,还要在那并不太脏的门槛上檫个不停。

母亲从未上过学堂,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时常对我们讲述没有文化的苦处。虽然家中要读

书的人太多,负担太重,但母亲还是咬着牙,送我们上学。为了挣钱供我们上学,母亲便利

用晚上的时间做“草冻”卖。但是,白天的农活已令她太累太困了,连做“草冻”时常在灶

台上打盹,有时直到手不小心伸入锅中被烫疼才醒过来。为了不影响“草冻”的质量,母亲

总是打盆冷水洗洗脸或擦擦门什么的。

就这样,母亲超负荷地劳动着,忙碌着,岁月的刻刀把母亲雕刻成一位沧桑的老人。她是一

座上满发条的钟。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看着我

们布满愁云的脸,母亲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然而她却笑着劝慰我们:“我不想死,我还要看

着你们上大学呢……”虽然多方医救,但母亲终于没能战胜病魔的威胁,在1995年离我们

而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给加点字注音。

眷恋:()

饱经风霜:

2、文章的和自然段写母亲的勤劳,这两个自然段写出母亲劳动的程度是

(用文中一词回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能否去掉“上满发条”为什么?

5、“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中的“发条断了”

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指

6、文章通过写,赞美

,抒发了

(十一)

1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总计97.50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

地50元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2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

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

袋里取出那钱的……

3“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

话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

话。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4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鄂地望着母

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

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吗?”他一把抱住

母亲,呜呜地哭了。

5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

裤是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6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7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8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9愕然无语!

1、读第1段文字,回答:

(1)文中的“盯”“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2)“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回家后“他”为什么对母亲说“不想读书”这翻话?

3、第3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儿子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4、第7段中写到老师时,“啊”后连用“!”“?”有何作用?

5、文中刻画了三位生动感人的形象,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6、文章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

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样说?

(十二)微笑——真的很重要

星期一这天,我心情糟透了,因为有一件难办的事令我头痛甚至恼火。上课铃响过后,我想

着赶紧上完这两节课,然后再理理乱七八糟的思绪,想想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想

着,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脸上显然带着不耐烦的神情,冷冷的。

偏偏那天班上捣乱的孩子这么多!上课没多久,就听到下面有嗡嗡的讲话声,甚至有人在笑。

我一下子火了,叫起那个在笑的学生,板着脸问他在笑什么?那个学生本来挺乖,见我发了

火,却反常地站在那里依然笑嘻嘻的,满脸的不在乎,我更加生气了,劈头盖脸就将他一顿

好训。

那堂课,好象全班同学都跟我过不去,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偏偏又都回答不出来。我的脸色

越来越难看,教室里齐刷刷地站起许多人,坐着的学生惟恐下一个叫到自己。上课,从来没

有这样别扭过,我只觉得自己累得慌,心口堵得慌。幸而下课的铃声响,我不觉松了一口气。

课间休息的10分钟时间里,我在想,今天自己的心情不好,课也上得不好,学生们的情绪

也不好,一切都变了样,怎么回事?上课铃再响时,我终于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特别是

在走进教室那一刹那,我勉强地微笑了一下。

这时,下面有同学轻轻地说话了,声音虽小,我却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学生说:“老师笑了。”

想不到学生竟能注意到我的微笑,我不由得再一次笑了,这一次,可是真的笑了。

教室里马上跟着有了反应。许多同学好象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也一下子缓

和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轻松起来。

第二节课上得出乎意料地顺利。我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同学们都踊跃地思考回答问题,连最

调皮的同学,也争着回答。我的激情也被激发出来,课比平时还讲得生动有趣。

下课后,我迈着轻松的步子走出教室。

室外正是阳光灿烂,我发觉,自己的心里也是阳光灿烂。那个从早上就烦恼我的问题,那片

横亘在我心中的阴霾,在阳光普照下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原来我的课可以上得这么好,原来我的微笑可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同

学们的情绪。

看来,微笑真的很重要。

1、根据下面各句的意思,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1彼此心理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2形容完全消失,不时去向。()

2、写出下列记叙的要素。

1时间:2地点:

3人物:4事件:

3、文中多次写了“笑”,有同学的笑,也有“我”的笑,但笑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试从

文中分别摘出两例表现同学和“我”的笑的句子,品味其不同的含义。

同学的笑:12

老师的笑:12

4、同样的同学,同样的;老师,为什么第一节课上得别扭,而第二节课上得顺利?

5、文中刻画“我”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的方法。

6、与开头“我心情糟透了,因为有一件难办的事令我头痛甚至恼火。”相呼应的一个句子

是。

7、本文的题目是《微笑——真的很重要》,揭示文章主旨,说明“微笑真的很重要”的原

因的句子是

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试举出两例,说明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

2

语文课外阅读精练答案

(一)1.①nè②niǎo⑧dǎn④bīn

2.强调是“我”的,加重表现了父亲是替“我”背着的,强调了父爱。

3.①到学校给家里写信;②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

4.生活的重负,闰土。

5.父亲上山干活,母亲在屋喂鸡。

6.是我急切地想见到父亲。

7.父亲长得确实瘦小,与生活的重负有一定的关系;作者是从远处来写父亲的;作者更要

表现的是瘦小的父亲,也是如此伟大的父亲。

8.“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疲惫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9.家里实在无力支付自己的学费,自己应该帮父母一把。父亲支撑这个家实在是太艰难了;

自己的“心血”要“绝望”了,自己的不懂事。

10.通过母亲纳鞋的声音的停、响,来反衬这件事的难度,表现父亲的难处和爱。

11.这是父亲说的非常关键的两句话,报平安家书,对于还不太谙事的“我”只能是“答应

了声”,而经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使劲点点头”表现了对父爱的一种深刻领悟。

12.“木讷”和“山”在此是如此协调,山之无语,但山之巍峨,正如父亲一样崇高。

(二)12.(1)答案要点: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2

分,答出一点给1分)

13.(1)答案要点: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

矛盾的心情。(2分,其它答案意思正确也可)

(2)答案要点:①1万元来之不易②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

(3)答案要点:①嫌女儿浪费钱②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2分,答出一点给1分)

14.感激等;委曲等(4分,每空2分)

15.答案要点: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3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

确也可)

(三)1.(1)自卑(2)自尊(3)自强

2.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表现了青年工人对他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关心。

3.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来自社会的胜似亲人的关心和帮助,

将会增加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4.要点:(1)他盼望有一双健壮的脚。(2)为自己的残疾感到痛苦(或“凄楚”“悲哀”)。

(3)他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4)他感到幸福。

5.真切地表现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地生活。

(四)1.(1)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制成的。(2)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溶进

了我的生命里。(简析:“普通”是外形,“不普通”指的是经历。)

2.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简析:正是这些宛如一片星星的油灯,促

使“我”“开始学着左右灯”。)

3.油灯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简析:“溶进了我的生命”是说我的性格就像

油灯一样了。)

4.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简析:只要抓住“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一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5.答案:A、C、E。(简析:B项,不能说本文的主旨就是歌颂油灯精神的;D项,本文不

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而是记叙自己成长经历的叙事类文字;F项,不是“反衬”。)

(五)1.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支蜡烛。生日提前两天过。摆放了母亲生前喜爱的炒花生。

2.①妻儿为“我”过生日。②“我”为母亲过生日。

3.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难言之情,后者突

出了“我”的深深忏悔。

4.a处: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处: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C处: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

憾、自责。

5.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善良。

6.略。

7.略(提示:可赏析的内容很多,如构思、描写方法、语言……答题时应“自选一处”,

不要到处“开花”。赏析的语言要简洁)

(六)1.A.差涩。B.诧异。C.徘徊。

2.(1)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

肩:(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3.温暖人生。

4.(1)④⑤。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气与⑤段

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

后感情的抒发。(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

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

5.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并激励着“我”给他

人送温暖。

6.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

(七)1.声色俱厉(训斥)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情感的交流(感情的融洽、感情的和谐、

矛盾的化解)(3分,意思对即可)

2.原句是为了强调“轻轻地”,突出老师看到学生那双手时怜惜、关爱的感情和心灵的震

撼。(3分,意思对即可)

3.此时此刻,老师的感情是复杂的,有对学生的疼爱(关爱),有自责(内疚),也有感

动。(4分,能体会其中两种感情即可)

4.理解了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都被学生所拒绝,是因为自己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

严,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学生;并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

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略。(4分,能从文中学生角度出发,语言表达清楚的给3分,感情真挚感人的给4

分,语言表达不清的酌情扣分

(八)星期日的校园

1.A2.例句:"星期目的校园应该是员静的,像散场后的电影院,下客后的轮船。本体:

星期日的校园应该是静静的。喻体:散场后的电影院,下客后的轮船3.D

4.这些男孩受升学教学影响,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交往和锻炼,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差。

5."现在"指"我"的儿子三年级这一年的星期日;"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指"隔天做一篇作文"

苦不堪言。

6.指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惜加重子女的负担,星期日要求子女补课。7.指代对象不一

样。(19)段的"他们"指学生;(20)段的"他们"指"普通人"。

8.本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9.最后两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10.D

(九)1、C2、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儿子能自立于社会3、不记载品格、性格、能

力等分数,不几个的学习成绩。4、指一块德芙巧克力

指儿子的自立力5、C6、C

(十)1、顾念,爱恋juan;形容经历很多艰难困苦。2、34超负荷3、C

4、不能去掉。因为上满发条说母亲像机械一样不停地劳作,提出她的超负荷劳作。5、比

喻,母亲无法继续劳动。6、母亲超负荷的劳作直至去世无私的母爱,

热爱、怀念之情。

(十一)1、没找到工作单位。2、烧制瓦罐的时间不长,瓦罐器皿不一定会烧制成功;

不畏失败,失败后在重做,一定会成功。

3、因为老人自信下一炉回烧得更好些。4、只要心头有执着的信心,失败后一定回有

成功之时。5、不被失败击倒,成功定回等待你。

6、议论,点明中心,表明作者的观点。

(十二)1、心照不宣无影无踪2、星期一这一天学校“我”和“我”的

学生

3、略4、第一节课“我”的神情冷冰冰的,而第二节课是带着微笑上课的。

5、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6、流动或“前进”、“发展”、“生长”或“成长”

7、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如何对待生命。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8:3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30683137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语文阅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语文阅读.pdf

上一篇:家风手抄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