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
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
(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
收集整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
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
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
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
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
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
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
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
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诗文赏析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
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
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
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
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秋,时作者在
宣城。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
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
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在天宝十二载(753)的秋天,李白
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
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
《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
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
系。天宝十一载(752)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
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
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
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
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作者简介
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
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
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
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
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
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7:2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2650824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