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梅,以其傲霜斗雪的精神、暗香盈袖的气韵,吸引着历代文人雅
士的目光。1961年12月,中南海的梅花凌寒怒放,同时怒放的还有
毛泽东的新作《卜算子·咏梅》。这枝诗意之梅,是对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的深情礼赞,抒发其无惧威胁、坚持斗争、战胜困难的豪
情壮志,给奋进中的中国巨大鼓舞和无穷力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
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全词44字,
上阕之尾、下阕之首叠用“俏”字,浑然天成、气韵贯通、令人击节,
使人们对梅花之俏产生无限遐思与神往。
俏,是百丈冰崖上梅花傲立的身姿。回望毛泽东和中国革命
的峥嵘岁月与光辉历程,俏是雪里行军情更迫、风卷红旗过大关的昂
扬斗志,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激情,是淮
海战役支前路上的滚滚车轮,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时冒着炮火直扑对岸
的帆影,是异国他乡志愿军“冰雕连”保持冲锋的雄姿……
俏,是梅花不屈不挠的风骨与精神。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
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生动写照。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
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如寒梅破雪报春信一般,拉
开中华民族春之序幕。经千难而前赴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中国
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终
于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
梅花以战斗的雄姿与冰雪进行英勇斗争,迎来春光的降临,却不
与百花争艳、抢占春光。梅花只充当报春使者,把春回大地的喜讯预
报给百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个“笑”字,把梅
花谦逊的态度、宽广的胸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对无产阶级革命
家豁达博大情怀的充分展示。
笑,是傲视冰雪、必胜严寒的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这种
傲视对手、藐视困难的无畏气概,“在困难面前逞英雄”,敢于高呼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
不了的敌人”,终于带领人民驱散黑暗、迎来光明。毛泽东说,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笑,是报春不争春的谦逊、居功不骄的胸襟。这正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崇高品格。1942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正值极为艰苦时期,聂荣
臻司令员签发一道“树叶训令”,命令全区部队将村庄周围15里以内
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到远离村庄的无人区采摘树叶充饥。
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这次评衔,很大程度上是对一名革
命的历史性评价,不但事关此后待遇,更是对既往贡献的认可。
然而,徐向前、罗荣桓、叶剑英、徐海东、许光达等很多向组织
提出降授军衔要求。毛泽东看了许光达的“降衔申请”后,感慨
道:“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的明镜啊!”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的、自信的,词作饱含一种强健的
精神力量,鼓舞全国上下在逆境和曲折中奋斗。梅花之美,在风骨与
品格。风骨硬,不惧压迫,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品高洁,就能凝
聚人、团结人、引领人。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如此,所以国家和人民始
终充满希望。今日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焦维东)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7:1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2601924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卜算子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卜算子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