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

更新时间:2023-03-11 14:24:21 阅读: 评论:0

泰国象岛-防冻液沸点

伟大的悲剧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猪腰子的营养价值)

伟大的悲剧教案汇总7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

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__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__

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积累字词句

写一篇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学案)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

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

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

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

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

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

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

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

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

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

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

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

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

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

__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这篇__。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__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角逐

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念念有词语无伦次精打细算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

这篇__。复述__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__的.写作线索,从__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

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

次的局面。

2、抓住__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

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

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__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

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

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

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

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

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制作课件让学生对南极有

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

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第四单元主要的话题是“探险”,今天我们要探险的第一站是南极。

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极地、寒冷、终年的冰雪、冰山、暴风雪……因为人类无法在那儿生存所以

又很神秘(我们先来看几幅南极的图片以及对它的气候介绍)

正因为它的美丽、神秘,所以吸引着许多的探险者去征服它

(介绍人类去南极探险的情况)

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只科考队伍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队

伍和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队伍,为了纪念他们设立在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

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两支队伍会一前一后的

来到南极呢?(看图片了解背景)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六分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四人交流)

3.概括__大意

明确: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来到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到

达了,所以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结果因为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

哀的死去。

(第一个是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个是奥茨——

为了不拖累同伴英雄一样的走向死亡;最后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

来。)

4.谈谈读后的最大感受

5.思考:①为什么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立传,却选择失败者悲壮的一

幕?

②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①失败者他们的悲剧经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斯科特他们在失败

的过程中更加表现出了他们高尚的灵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类最美好的愿

望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启迪。

教师点拨:茨威格这位伟大的作家,他没有看到成功者的风光而是关注了历

史事件背后给人的精神启迪,给斯科特立传意义更大。

②对英雄的无比的崇敬和赞美。

二、研读赏析

__的感人之处在于一些重点的片断和细节,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断,深入体

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把给你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是什么震撼了你?(先

读一读,四人交流,全班交流)

2.总结一下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些崇高的优秀的品质

明确:诚信,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

坚毅、超人的勇气、英雄气概

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事业的执著(为了事业献身)

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对祖国、对朋友、同伴、亲人……,怀着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

恨离开了世界)

3.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伟大的悲剧》,“伟大”指什么?“悲

剧”指什么?

明确:伟大:指斯科特一行人的高贵的品质、高尚的人格

悲剧:他们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他们在比赛中失败了,而且要为胜利者作证

三、拓展延伸

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去探险呢?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明确:认识自然、探索人类未知世界(为科学做出贡献)、挑战人类自我、

实现人生价值

小结:人人都要找到一种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方式,而斯科特选择的是这样

一个伟大的事业,这样一个悲壮的结局。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些什

么?联系实际讨论。

希望这些英雄的事迹可以真正震撼大家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

你有自己心目中所敬佩的英雄吗?谈一谈他的事迹。

四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斯科特南极探险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后记:

对于这篇__的教授我主要抓住的是对__细节内容的品读,通过学生的品读来

感受斯科特等五人的高尚人格,体味他们的悲剧色彩,使学生的心灵也受到洗涤

和震荡。

我想本节课的教授还应该重点再突出一些,在研读赏析的时候抓住斯科特等

人的诚信、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进行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因为

现代的学生比较自私,团结的意识比较差,在集体中更不愿意进行一点自我牺牲,

而且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失掉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所以在语文

教学中进行这些思想观念的渗透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也是体现语文人文色彩的重要方面。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3

一、教材依据:

《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

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

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

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

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过程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

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树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

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四、教学准备:

1、__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导语

师: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

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

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

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2、师:首先,大家跟随老师准备的图片,去简单认识一下悲剧的发生地—

—南极

3、提出学习目标

(二)快速阅读,感知大意

方法点拨,师:这篇__约4250多个字,篇幅长、容量大,我们如何才能迅

速把握全文大意呢?请同学们分成二个小组,按下列提示快速捕捉__的信息

①按人物故事,再现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形

②按时间顺序,寻找文中关键的时间词,圈点勾画,筛选各时间段发生的重

大事件

③在以上基础上,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__的主要内容

(三)选点品读,感受情感

1、师:在预习__以及梳理完__主要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

文了,请大家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你读完__后,最深的感受?(学生会说“感

动”)

2、师:是啊,文中有大量生动感人的细节,请同学们画出这些段落中最让

你感动或者难忘的细节,把它深情地朗读出来

3、教师从两个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师: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请以“我为……而感动,它让我感到……”

的句式说话

(四)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师:刚才,同学饱含感情朗读了课文中许多让人感动的语句,老师也准备了

一些优美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其中内涵)

【课件20】“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

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

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

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

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提问:1.“无比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南极点的风光)

2.“拽”这个字体现了五位探险家什么身体状态以及什么样心理?(极度疲

劳,本不想起,但夺取胜利的焦急心情强迫他们提前起床)

3.“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指的是什么?(第一个到达南极点)

【课件21】“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

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

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

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

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

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

提问:1.“盯”能不能换成“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真的,

内心无比的复杂)

2.“到过”能不能换成“到达”?(“到过”说明他们已经来过了,从第一

个角度来讲,注定他们是失败者)

【课件22】“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

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

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

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

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

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提问:1.“风餐露宿”的意思?

2.“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

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

么?(播放课件23)(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

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

这个观点)

(五)拓展思维,领悟情感

1.师:刚才,通过分析语句,我们感受到了斯科特一行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正如题目所写“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就是以悲惨的经历和结局,那么斯

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悲”在哪几个方面?(要以文中的语句为

依据)(播放课件24)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

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

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

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2.这些“悲”中包含了哪些含义?

明确:事业失败的悲伤,替人作证的悲哀,生命死亡的悲壮,世人悼念的悲

痛……

3.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其“伟大”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②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③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④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⑤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

和人民

4.了解了其中的伟大,我们知道了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

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播放课件25)

明确:“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

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后,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出对于斯科特等

五位英雄壮举的真实感受

七、结语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五位伟大的英雄,感受了他们伟大

的壮举,在课堂的最后,老师想配乐为大家朗诵一首写给五位英雄诗来结束本课

的学习: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

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课前

播放关于南极恶劣天气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

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本课生字词较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为朗读、复述课文做好准备。有

条件的地区尽量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一些资料,拓宽学习的空间。

教学内容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主要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

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

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事件经过。作者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

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

动。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

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重点突出斯科特和他的伙伴的团结合作、勇于

牺牲的精神。

教学设计

导入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在南极南纬90°设立的科学实验站名

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

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

达南极的探险队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到达极点近五个

星期,并顺利回到挪威,斯科特等五人却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中。而作者茨威格并

没有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是把目光投向斯科特,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历

史上都是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为什么作者对斯科特表达了崇高的赞誉?请同学们

从课文中找答案。(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整体感悟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__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听。

?2.__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相互复述故事,再推举一人在全班复述,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提示大家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帮助学生感知内容。让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课文中令人难忘的细节,并说出为什么这些细节令人难忘。

研读与探究

1.教师导学:

这篇课文是非常感人的,研读好重点片段,会对课文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学

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

问题组:

a.斯科特等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

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b.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c.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后,可以小组讨论,共同研讨问题。

3.教师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

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教师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

__,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教师可从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启发学生。

作业

1.积累字词句。

2.根据查阅的资料,写一篇读书笔记。

本教案的设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

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语文学习

的领域,让学生在学科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充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

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查找资料、引用资料,拓展了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和感悟。复述课文是在

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思想认识也得到

提升。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

解。

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__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

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__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

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导入,__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

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任务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

阅读、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

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

样看待其人?

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

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互评

课后反思

课后学习:

1、写一篇周记,描写你喜爱的一种动植物体现出其美好的一面。

2、在你的生活周围是否也有类似__作者所揭示的现象或问题,请谈谈并与

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与其交流你学习__的感受,对其所为提出你的想法。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6

新课程的教学追求:

“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能力。”

“不求回答最好,只求人人思考。”

“课堂的一切都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1.预习就是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它不仅仅是为了字词,更主

要的是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自主中有方法

2.比较文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能利用文本外的资源加

深理解,填补阅读文本时的“浅”意识,从而突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合作

中讲深度

3.拓展阅读是为了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思想的深度,达

到体验情感的震撼力。----探究中求完善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

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

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

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__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__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c.从词句的感悟中领会人物的精神境界。“战栗”、“怀着敬畏的心情感

觉到”----为什么?

5.从__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

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

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7

设计思路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

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

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

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

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

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

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设目标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__中的典型环境、

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__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

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

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

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

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__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明确:较详细地记叙了埃文斯、奥茨、其他三人的牺牲情景。学生想到的可

能有:人的勇敢和脆弱;探险意味着冒险……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__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

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

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

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幻灯]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3)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

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

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

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

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

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2)“于是决定不再迈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这里为什么用“骄傲”一词?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4)奥茨走向死亡时其他人为什么不去阻拦他呢?奥茨为什么把选择死亡

轻描淡写为“我到外面走走”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

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五、深入评说,多侧面探究主旨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

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

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

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

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

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

领域。

六、作业设计二选一

1、分组整理积累有关名言警句。如:失败与成功;征服自然与挑战自我;

理解“悲剧”……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4:2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15861120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伟大的悲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伟大的悲剧.pdf

上一篇:被动语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伟大的悲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