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
排列: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开国皇帝---末代皇帝— 一、上古【
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在位118年 女希氏(即女娲氏)约公元前7000年在
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少典之子)前3216年-
前3077年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之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
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
在位45年 帝来(厘)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前2794年-前2753年在
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
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
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
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
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
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
疑问。夏禹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 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
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
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
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 西楚前206-202年彭城江苏徐州西楚霸王项羽西楚
霸王项羽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新朝公元8-23年
常安陕西西安新始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常安陕西西安汉延宗更始帝
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邯郸河北邯郸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长安陕西西安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成家四川成都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
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汉献帝刘协 三国分为魏蜀吴: 魏220-266年洛阳河
南洛阳魏高祖文皇帝曹丕曹奂 蜀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刘禅
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孙皓 西晋266-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
炎晋惠帝司马衷 东晋318-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晋安帝司马德宗 十六
国304-439: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
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记入十六国 南北
朝 南朝 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刘准 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成萧宝融 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萧方智 陈557-589建
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陈叔宝 北朝 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洛阳河南洛阳魏道武帝拓跋珪 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
帝元善见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
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618长安陕西
西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唐朝(618-907,含武则天南周政权)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
渊唐哀宗李柷 五代十国(907-960): 后梁907-923开封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
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946开封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950开封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后周951-960开封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辽国907-1125(907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改为辽)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大理937-
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 北宋960-1127东京(今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宋钦宗赵恒
南宋1127-1276临安浙江杭州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元昊
金1127-1234会宁黑龙江阿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末帝(金昭宗)完颜承麟 元朝1271-
1368大都北京注: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
元8年改国号“元”)元太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明朝1368-
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后迁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思宗朱由检 清朝1636-1912北
京北京市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溥仪(注: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
金;1636年清太宗于崇德元年改国号“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仪退位确切时间
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终止实际为1912年) 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
注: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五色旗为国
旗,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编辑
本段中国历史朝代记忆法
熟记口令(最简佳版)
1.
夏商周
秦西东
汉
三国两
晋南北
朝
隋唐又
五代十
国
辽宋夏
金元明
清
2.
夏商与
西周,
东周分
两段
春秋与
战国,
一统秦
两汉
起讫年代都城今地
开国皇帝/
国君
三分魏
蜀吴,
两晋前
后延
南北朝
并立,
隋唐五
代传
宋元明
清后,
王朝至
此完
朝代
三皇五
帝
黄帝王
朝
约前2698—
前2205
有熊
河南
新郑
黄帝姬轩
辕
夏朝
约前2049-
前1577年
阳城,斟鄩,帝丘,原,老
丘,西河(平阳,安邑,晋
阳)
...
大禹姒文
命
商朝
约前1577-
前1046年
西亳,商,殷...
成汤子天
乙
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
陕西
西安
周武王姬
发
东周
前770-前256(
东周国至
前249)
洛邑
河南
洛阳
周平王姬
宜臼
秦朝前221-前206年咸阳
陕西
咸阳
始皇帝嬴
政
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
陕西
西安
汉高帝刘
邦
新朝
公元8年-公元23
年
常安
陕西
西安
新始祖、
建兴帝王
莽
东汉公元25-220年洛阳
河南
洛阳
汉光武帝
刘秀
魏公元220-265年洛阳
河南
洛阳
魏文帝曹
丕
蜀汉公元221-263年成都
四川
成都
汉昭烈帝
刘备
吴公元222-280年建业
江苏吴大帝孙
南京
权
西晋公元265-316年洛阳
河南
洛阳
晋武帝司
马炎
东晋公元317-420建康
江苏
南京
晋元帝司
马睿
前赵(汉赵、赵
汉)
304-318平阳山西临汾
高祖光文皇
帝刘渊
319-329长安
陕西
西安
成汉306-347成都四川成都
太宗武皇帝
李雄
前凉314-363姑臧甘肃武威
高祖明王张
寔
后赵319-351襄国河北邢台
高祖明皇帝
石勒
前燕337-370龙城辽宁朝阳
太祖文明皇
帝慕容皝
前秦351-394长安陕西西安
高祖明皇帝
苻健
后秦384-417长安陕西西安
太祖武昭皇
帝姚苌
后燕384-407中山河北定州
世祖成武皇
帝慕容垂
十六国西秦385-431苑川甘肃榆中
烈祖宣烈王
乞伏国仁
304-
439
后凉386-403略阳甘肃平凉
太祖懿武皇
帝吕光
南凉397-414西平青海西宁
烈祖武王拓
跋乌孤
南燕398-410广固山东益都
世宗献武皇
帝慕容德
西凉407-421酒泉甘肃酒泉
太祖昭武王
李暠
胡夏407-431
统万
城
陕西靖边
世祖烈武皇
帝赫连勃勃
北燕407-436和龙辽宁朝阳
高句丽人高
云
北凉397-439张掖甘肃张掖
太祖武宣王
沮渠蒙逊
*冉魏350-352邺城河北临漳汉人冉闵
*西燕384-394长子山西长子
鲜卑族慕容
泓
*西蜀(后蜀)405-413益州四川成都汉人谯纵
南朝宋
420-
479
建康江苏南京
宋武帝
刘裕
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
齐高帝萧道
成
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
陈武帝陈霸
先
南北朝北朝北魏
386-
534
平城山西大同
魏道武
帝拓跋
珪
420-
589
洛阳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
魏孝静帝元
善见
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
魏文帝元宝
炬
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
齐文宣帝高
洋
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
周孝闵帝宇
文觉
隋朝581-618大兴
陕西
西安
隋文帝杨
坚
唐朝618-907长安
陕西
西安
唐高祖李
渊
五代十
国
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后唐923-936洛阳
河南
洛阳
唐庄宗李
存勖
后晋936-947汴
河南
开封
晋高祖石
敬瑭
后汉947-950汴
河南
开封
汉高祖刘
暠
后周951-960汴
河南
开封
周太祖郭
威
前蜀891-925成都
四川
成都
高祖王建
后蜀925-965成都
四川
成都
高祖孟知
祥
南吴892-937扬州
江苏
扬州
太祖杨行
密
南唐937-975金陵
江苏
南京
烈祖李昪
吴越893-978杭州
浙江
杭州
武肃王钱
鏐
闽国893-945长乐
福建
福州
太祖王审
知
南楚896-951长沙
湖南
长沙
武穆王马
殷
南汉905-971兴王府
广东
广州
高祖刘龑
南平907-963荆州
湖北
荆州
武信王高
季兴
北汉951-979太原
山西
太原
世祖刘崇
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
宋太祖赵匡
胤
南宋1127-1279临安
浙江
临安
宋高宗赵
构
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
辽国耶律
阿保机
大理937-1254太和城
云南
大理
太祖段思
平
西夏1032-1227兴庆府
宁夏
银川
景帝李元
昊
金1115-1234会宁
阿城
(
黑)
金太祖阿
骨打
中都北京
开封河南开封
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
元太祖铁
木真
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
明太祖朱
元璋
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
中华民
国
1912-1949南京南京孙中山
中华人
民共和
国
1949.10.1北京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背诵口诀
【一】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
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二】 夏商和西周, 东周分两
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
并列,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
三】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
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编辑本段中国
历代帝王全表
说明:以下凡加*号的,表示追谥(追加的谥号)上古时代
三皇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
氏 神农氏
五帝
黄帝姬轩辕,少典次子 少昊姬己挚,又名玄嚣,黄帝长子 玄帝姬颛顼,昌意
子 帝喾姬夋,蟜极子,黄帝孙 帝挚姬挚,帝喾长子 唐尧伊祁放勋,帝喾次子
虞舜姚重华,瞽瞍之子,姬颛顼后裔夏朝
[夏王,姒姓] 大禹姒文命(鲧子) 启(大禹之子) 太康(启长子) 仲康(启次
子) 相(仲康子,其后有后羿、寒浞二人取代夏朝,号令天下,所以也有史家把后羿、
寒浞列为夏王) 少康(相之子) 予(也作杼,少康子) 槐(予子) 芒(槐子) 泄(
芒子) 不降(泄子) 扃(泄子) 廑(扃子) 孔甲(不降子) 皋(孔甲子) 发(皋
子) 帝桀姒履癸(发子)商朝
[商朝又称殷朝,商王为子姓,曾追尊先祖王亥为高祖] 成汤子天乙(示癸之子)
太丁(成汤子) 外丙(成汤之子) 仲壬(成汤子) 伊尹(本为丞相,非王室人员)
太甲(太丁子,谥太宗) 沃丁(太甲子) 太庚(太甲子) 小甲(太庚子) 雍己(太庚
子) 太戊(太庚子,谥中宗) 中丁(太戊子) 外壬(太戊子) 河亶甲(太戊子)
祖乙(中丁子) 祖辛(祖乙子) 沃甲(祖乙子) 祖丁(祖辛子) 南庚(沃甲子) 阳
甲(祖丁子) 盘庚(祖丁子) 小辛(祖丁子) 小乙(祖丁子) 武丁(小乙子,谥高宗)
祖庚(武丁子) 祖甲(武丁子) 廪辛(祖甲子) 康丁(祖甲子) 武乙(康丁子) 文
丁(武乙子) 帝乙(文丁子) 帝辛/纣王(帝纣,帝乙子)周朝
西周
[西周共追封了三位先王:周太王(古公亶父)、周王季(王季或季历)、周文王] *周文
王姬昌(王季子) 周武王姬发(姬昌子) 周成王姬诵(姬发子) 周康王姬钊(姬诵子)
周昭王姬瑕(姬钊子) 周穆王姬满(姬瑕子) 周共王姬繄扈(姬满子) 周懿王姬囏(姬
繄扈子) 周孝王姬辟方(姬满子) 周夷王姬燮(姬囏子) 周厉王姬胡(姬燮子) 共
和,前841--前828年 周宣王姬静(姬胡子) 周幽王姬宫湦(姬静子) 周携王姬余
臣(姬静子)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姬宫湦子),前771-前720 周桓王姬林(太子泄父之子,姬宜臼之孙)
周庄王姬佗(姬林之子) 周釐王姬胡齐(也作僖王,姬佗之子) 周惠王姬阆(姬胡齐之
子) 周王子姬颓(姬佗之子) 周惠王姬阆(姬胡齐之子),第二次在位 周襄王姬郑(
姬阆子) 周王子姬带(姬阆子,也称甘昭公) 周顷王姬壬臣(姬郑子) 周匡王姬班(
姬壬臣之子) 周定王姬瑜(姬壬臣子) 周简王姬夷(姬瑜之子) 周灵王姬泄心(姬夷
之子) 周景王姬贵(姬泄心之子) 周悼王姬猛(姬贵之子) 周敬王姬匄(姬贵之子)
周王子姬朝(姬贵之子) 周元王姬仁(姬匄之子) 周贞定王姬介(姬仁之子) 周哀王
姬去疾(姬介之子) 周思王姬叔(姬介之子) 周考王姬嵬(姬介之子) 周威烈王姬午(
姬嵬之子) 周安王姬骄(姬午之子) 周烈王姬喜(姬骄之子) 周显王姬扁(姬骄之子)
周慎靓王姬定(姬扁之子) 周赧王姬延(姬定之子),前315-前256 周惠王姬杰,
前256-前249年在位秦朝
[秦始皇称帝时,追尊其父为太上皇] 秦惠文王嬴驷(秦孝公之子),前338-前311年
在位 秦武王嬴荡(赢驷之子) 秦昭襄王嬴则(赢驷之子) 秦孝文王嬴柱(嬴则之子)
秦庄襄王嬴子楚(嬴柱之子) 秦始皇嬴政(嬴子楚长子),前247-前221在秦王位、前221-
前210在皇帝位 秦二世嬴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前210-前207 秦三世嬴子婴(也
称秦王子婴,赢扶苏之子、秦始皇嫡长孙),前207-前206年在位西楚
西楚霸王项羽(又名项籍,项超之子),前206-前202年在位西汉
[刘邦称帝,封其父为太上皇,其生母王含始和庶母李氏都被封为太上皇后;刘欣称
帝,追尊其父为恭皇,史称定陶恭皇] 汉高祖刘邦(刘太公[刘煓]第三子),前202-前195
年在位 汉惠帝刘盈(刘邦次子) 汉前少帝刘恭(刘盈长子) 汉后少帝刘弘(刘盈第
四子) 汉高后吕雉(吕文之女) 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 汉景帝刘启(刘恒第五子)
汉武帝刘彻(刘启第十子) 汉昭帝刘弗陵(刘彻第六子)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刘髆[bó]之
子),在位27日 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已,刘进长子) 汉元帝刘奭(shì,刘询长子)
汉成帝刘骜(刘奭长子) 汉哀帝刘欣(恭皇刘康之子) 汉平帝刘衎(刘兴之子) 孺子
婴刘婴(刘显之子,王莽摄政)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建兴帝)王莽(王曼次子),公元8年12月—公元23年10月6日在位,共在
位15年玄汉
汉延宗更始帝刘玄(刘子张之子),公元23--25年在位赵汉
汉帝王郎(又名王昌),公元23--24年在位赤眉汉
汉昌宗建世帝刘盆子(刘萌之子),公元25--27年在位成家
成家帝公孙述(公孙仁之子),公元25-36年在位,共在位12年刘梁
梁武帝刘永(梁王刘立之子,汉文帝刘恒八世孙),公元25-27年在位 梁末帝刘纡(刘
永之子),公元27-29年8月在位,被东汉所灭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刘钦之子) 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 汉章帝刘炟(刘庄之子) 汉
和帝刘肇(刘炟之子) 汉殇帝刘隆(刘肇之子) 汉安帝刘祜(孝德皇刘庆之子) 汉前
少帝北乡侯刘懿(刘寿之子) 汉顺帝刘保(刘祜之子) 汉冲帝刘炳(刘保之子) 汉质
帝刘缵(刘鸿之子) 汉桓帝刘志(孝崇皇刘翼之子,孝穆皇刘开之孙) 汉灵帝刘宏(孝
仁皇刘苌之子,孝元皇刘淑之孙) 汉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刘宏长子) 汉献帝刘协(刘
宏次子)三国
魏
[魏国曾追封曹腾(曹嵩之父)为高皇帝,曹嵩(曹操之父)为太皇帝,曹操为武皇帝] *
魏武帝曹操(曹嵩之子) 魏文帝曹丕(曹操之子) 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 魏少帝/魏
齐王/邵陵厉公曹芳(曹楷之子) 高贵乡公曹髦(曹霖之子) 魏元帝曹奂(曹宇之子)蜀(
蜀汉)
汉昭烈帝/先主刘备(刘弘之子),221-223年在位 汉孝怀帝/后主刘禅(刘备之
子),223-263年在位吴
*孝懿王孙钟 *武烈帝孙坚(孙钟之子)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长子) 吴大帝孙
权(孙坚次子) 吴会稽王孙亮(孙权之子) 吴景帝孙休(孙权之子) *吴文帝孙和(孙
权之子) 吴末帝/乌程侯孙皓(孙和之子)晋
西晋
*宣帝司马懿(司马防之子) *景帝司马师(司马懿之子) *文帝司马昭(司马懿之子)
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 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 惠
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第二次在位 怀帝司马炽(司马炎之子) 愍帝司马邺(司马宴
之子)东晋
元帝司马睿(司马觐之子) 明帝司马绍(司马睿之子) 成帝司马衍(司马绍之子)
康帝司马岳(司马绍之子) 穆帝司马聃(司马岳之子) 哀帝司马丕(司马衍之子) 废
帝/海西公司马奕(司马衍之子) 简文帝司马昱(司马睿之子) 孝武帝司马曜(司马昱之
子) 安帝司马德宗(司马曜之子),396-403、404-418两次在位(403年桓玄夺位) 恭
帝司马德文(司马曜之子)桓楚
*楚宣武帝桓温(桓彝之子) 楚武悼帝桓玄(桓温之子),403-404年在位 楚帝桓
谦(桓冲之子),404-405年在位,年号天康 楚帝桓振(桓石虔之子),405年在位,死于
该年 楚帝桓石绥(桓豁之子),405年在位,死于该年丁零
太祖翟斌,330-384年在位 世祖翟真(翟斌之侄),384-385年在位 明帝翟成(翟
斌之侄),385年在位 武元帝翟辽(翟斌之侄),385-388年在位翟魏
武元帝翟辽(翟斌之侄),388-391年在位 威烈帝翟钊(翟辽之子),391-392年在位
十九国
成汉
*巴郡桓王李虎 *陇西襄王李慕(李虎之子) *成景帝李特(李慕之子) *(成)秦文
王李流(李慕之子) 成武帝李雄(李特之子) 成哀帝李班(李荡之子) 成废帝/幽公李
期(李雄之子) *汉献帝李骧(李慕之子) 汉昭文帝李寿(李骧之子) 汉末主李势(李
寿之子)匈奴汉
汉光文帝刘渊(刘豹之子) 汉废帝/梁王刘和(刘渊之子) 汉昭武帝刘聪(刘渊之子)
汉隐帝刘粲(刘聪之子)前赵
*赵景帝刘亮 *赵献帝刘广(刘亮之子) *赵懿帝刘防(刘广之子) *赵宣成帝刘
绿(刘防之子) 赵昭文帝刘曜(刘绿之子) (赵)赵王刘熙(刘曜之子)后赵
*赵元帝石周曷朱 赵明帝石勒(石周曷朱之子) 赵文帝石弘(石勒之子) *赵孝
帝石寇觅 赵武帝石虎(石寇觅之子) 赵正帝石世(石虎之子) 赵成帝石遵(石虎之
子) 赵仁武帝石鉴(石虎之子) 赵兴武帝石祗(石虎之子)平赵
赵惠帝句渠知,320年六月在位冉魏
*魏元帝冉隆 *魏高帝冉瞻(冉隆之子) 魏武悼天王冉闵(冉瞻之子) 魏惠帝冉
智(冉闵之子)前凉
*武穆王张轨(张温之子) 昭王张寔(张轨之子) 成王张茂(张轨之子) 文王张
骏(张寔之子) 桓王张重华(张骏之子) 哀王张耀灵(张重华之子) 威王张祚(张骏之
子) 冲王张玄靓(张重华之子) 悼王张天锡(张骏之子) 凉王张大豫(张天锡之子)后
凉
*景昭帝吕婆楼 懿武帝吕光(吕婆楼之子) 隐王吕绍(吕光之子) 灵帝吕纂(吕
光之子) *文帝吕宝(吕婆楼之子) 后主吕隆(吕宝之子)西凉
*景王李弇(yǎn) *简王李昶(李弇之子) 武昭王李暠 后主李歆(李暠之子)
末主李恂(李暠之子)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秃发思复鞬之子) 康王秃发利鹿孤(秃发思复鞬之子) 景王秃发傉
檀(秃发思复鞬之子)北凉
文王/恭愍帝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沮渠蒙逊之子) 高昌王沮
渠无讳(沮渠蒙逊之子) 河西王沮渠安周(沮渠蒙逊之子)前燕
*武宣帝慕容廆(慕容涉归之子) 文明帝慕容皝(慕容廆之子) 景昭帝慕容俊(慕容
皝之子) 幽帝慕容暐(慕容俊之子)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又名慕容霸,慕容皝之子) 惠愍帝慕容宝(慕容垂之子) 开封公慕
容详(慕容垂之子) 赵王慕容麟(慕容垂之子) 昭武帝慕容盛(慕容宝之子) *献庄帝
慕容令(又名慕容全,慕容垂嫡长子) 昭文帝慕容熙(慕容垂之子) 惠懿帝慕容云(又
名高云,其父高拔,义父慕容宝)西燕
归帝/济北王慕容泓(慕容俊之子) 威帝慕容冲(慕容俊之子) 昌平王段随 中
帝慕容觊(慕容纳之子) 文帝慕容瑶(慕容冲之子) 代帝慕容忠(慕容泓之子) 末帝
慕容永(慕容运之孙)北燕
惠懿帝高云(即慕容云,慕容宝养子) *元帝冯和 *宣帝冯安(冯和之子) 文成
帝冯跋(冯安之子) 昭成帝冯弘(冯安之子)南燕
*穆帝慕容纳(慕容皝之子) 献武帝慕容德(慕容皝之子) 末主慕容超(慕容德之子)
胡夏
*夏元帝刘诰升爰(去卑之子),272-309年在位 *夏景帝刘乌路孤(刘诰升爰之
子),309-341年在位 *夏宣帝刘务桓(刘乌路孤之子)341-356年在位 *夏殇帝刘阏陋
头(刘乌路孤之子),356-358年在位 *夏悼帝刘悉勿祈(刘务桓之子),358-359年在位
*夏桓帝刘卫辰(刘务桓之子),359-391年在位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刘卫辰之子) 夏德
武帝赫连昌(赫连勃勃之子) 夏平武帝赫连定(赫连勃勃之子)前秦
秦惠武帝苻洪(苻怀归之子) 秦高祖苻健(苻洪之子) 秦厉王苻生(苻健之子) *
秦文桓帝苻雄(苻洪之子) 秦世祖苻坚(苻雄之子) 秦哀平帝苻丕(苻坚之子) 秦太
宗苻登(苻丕族兄苻敞之子) 秦后主苻崇(苻登之子)后秦
*秦景元帝姚弋仲 秦武昭帝姚苌(姚弋仲之子) 秦文桓帝姚兴(姚苌之子) 秦
末主姚泓(姚兴之子)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乞伏司繁之子) 武元王乞伏乾归(乞伏司繁之子) 文昭王乞伏炽
盘(乞伏乾归之子) 厉武王乞伏慕末(乞伏炽盘之子)(前)代国
成帝拓跋毛,前207-前204年在位 节帝拓跋贷,前204-前175年在位 庄帝拓跋
观,前175-前130年在位 明帝拓跋楼,前130-前81年在位 安帝拓跋越,前81-前41
年在位 宣帝拓跋推寅,前41-公元13年在位 景帝拓跋利,13-55年在位 元帝拓
跋俟,55-105年在位 和帝拓跋肆,105-114年在位 定帝拓跋机,114-159年在位
僖帝拓跋盖,159-180年在位 威帝拓跋侩,180-209年在位 献帝拓跋邻,209-213
年在位 圣武帝拓跋诘汾(拓跋邻之子),213-218年在位(后)代国
神元帝拓跋力微(拓跋诘汾之子),219-277年在位 文帝拓跋沙漠汗(拓跋力微之
子),277年在位 章帝拓跋悉鹿(拓跋力微之子),277-286年在位 平帝拓跋绰(拓跋
力微之子),286-293年在位 思帝拓跋弗(拓跋沙漠汗之子),293-294年在位 昭帝拓
跋禄官(拓跋力微之子),294-295年在位 桓帝拓跋猗口(拓跋沙漠汗之子),295年在位
穆帝拓跋猗卢(拓跋沙漠汗之子),295-316年在位 文平帝拓跋普根(拓跋猗口之
子),316年在位 哀帝拓跋始生(拓跋普根之子),316年在位 平文帝拓跋郁律(拓跋
弗之子),316-321年在位 惠帝拓跋贺傉(拓跋猗口之子),321-325年在位 炀帝拓跋
纥那(拓跋猗口之子),325-329年第一次在位 烈帝拓跋翳槐(拓跋郁律之子),329-335
年第一次在位 炀帝拓跋纥那(拓跋猗口之子),335-337年第二次在位 烈帝拓跋翳
槐(拓跋郁律之子),337-338年第二次在位 昭成帝拓跋什翼(拓跋郁律之子),338-376
年在位,年号建国 献明帝拓跋寔(拓跋翳槐之子),376-386年在位。386年其子拓跋珪
即位,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西蜀
蜀王谯纵,405—413年在位南北朝
南朝
宋
*穆帝刘翘 武帝刘裕(刘翘之子) 少帝刘义符(刘裕之子) 文帝刘义隆(刘裕之
子) 元帝刘劭(刘义隆之子) 孝武帝刘骏(刘义隆之子) 前废帝刘子业(刘骏之子)
明帝刘彧(刘义隆之子) 义帝刘子勋(刘骏之子,466年正月—八月在位,年号义嘉)
明帝刘彧(刘义隆之子,第二次在位) 后废帝刘昱(刘彧之子) 顺帝刘准(刘休范之子)
齐
*宣帝萧承之(萧乐子之子) 高帝萧道成(萧承之之子) 武帝萧赜(萧道成之子)
*文帝萧长懋(萧赜之子) 郁林王萧昭业(萧长懋之子) 海陵王萧昭文(萧长懋之子)
明帝萧鸾(齐景皇萧道生之子) 东昏侯萧宝卷(萧鸾之子) 和帝萧宝融(萧鸾之子)
末帝萧宝夤(萧鸾之子)梁
*文帝萧顺之(萧道赐之子) 武帝萧衍(萧顺之之子) 临贺王萧正德(萧宏之子)
简文帝萧纲(萧衍之子) *昭明帝萧统(萧衍之子) *安帝萧欢(萧统之子) 豫章王萧
栋(萧欢之子) 武陵王萧纪(萧衍之子) 元帝萧绎(萧衍之子) 闵帝萧渊明(萧懿之
子,萧顺之之孙) 敬帝萧方智(萧绎之子) 末帝/永嘉王萧庄(萧方等之子),557-560
年在位侯汉
[侯景建立的汉朝,史称侯汉] *汉元帝侯标 汉武帝侯景(侯标之子),551-552年
在位西梁(后梁)
梁宣帝萧詧(也作萧察,萧统之子) 梁明帝萧岿(萧察之子) 梁靖帝萧琮(萧岿[ku+]
之子),585-587年在位 梁末帝萧铣(萧璇之子,萧岩之孙,萧察之曾孙)陈
*景帝陈文赞 武帝陈霸先(陈文赞之子) *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陈文赞之子) 文
帝陈蒨(陈道谭之子) 废帝陈伯宗(陈蒨之子) 宣帝陈顼(陈道谭之子) 炀帝/后主陈
叔宝(陈顼之子)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拓跋寔之子),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拓跋珪之子),409-423 太武
帝拓跋焘(拓跋嗣之子),423-452 南安隐王拓跋余(拓跋焘之子),452年二月―452年十月
在位 *景穆帝拓跋晃(拓跋焘之子) 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晃之子),452-465 献文帝
拓跋弘(拓跋濬之子),465-471 孝文帝元宏(拓拔弘之子),471-499 宣武帝元恪(元
宏之子),499-515 文景帝元愉(元宏第三子,元恪之弟),公元508年八月-九月称帝,
也有人把他列为西魏皇帝 孝明帝元诩(元恪之子),515-525 魏帝元法僧(元钟葵之
子),525年夺位得立 孝明帝元诩(第二次在位),525-528 殇帝元氏(元诩之女,史称
元姑娘),528年在位 幼主元钊(元宝晖之子),528年在位 *文穆帝元勰(拓拔弘之子)
*孝宣帝元劭(元勰之子) 孝庄帝元子攸(元勰之子),528-529 建武帝元颢(元详之
子),529年夺位得立 孝庄帝元子攸(元勰之子),529-530第二次在位 长广王/东海
王元晔(元怡之子),530-531 节闵帝元恭(元羽之子),531-532 废帝/安定王元朗(元
融之子),531-532 *武穆帝元怀(元宏之子) 孝武帝/出帝元脩,532-534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元亶之子)西魏
文帝元宝炬(元愉之子) 废帝元钦(元宝炬之子) 恭帝拓跋廓(即元廓,元宝炬之
子)北齐
*文穆帝高树 *神武帝高欢(高树之子) *文襄帝高澄(高欢之子) 文宣帝高洋(
高欢之子) 废帝高殷(高洋之子) 孝昭帝高演(高欢之子) 武成帝高湛(高欢之子)
后主高纬(高湛之子),565-576年在位 安德王高延宗(高澄之子),576年在位 后主
高纬(高湛之子),576-577年第二次在位 幼主高恒(高纬之子),557年在位 范阳王
高绍义(高洋之子),578-580年在位北周
*德帝宇文肱(宇文韬之子) *文帝宇文泰(宇文肱之子) 孝闵帝宇文觉(宇文泰之
子) 明帝宇文毓(宇文泰之子) 武帝宇文邕(宇文泰之子) 宣帝宇文赟(宇文邕之子)
静帝宇文阐(宇文赟之子)隋
*武元帝杨忠 隋文帝杨坚(杨忠之子),581—604在位 隋炀帝杨广(杨坚之
子),604—618年在位 *隋成帝杨昭(杨广之子) 隋恭帝杨侑(杨昭之子),617—618
在位 隋秦王杨浩(杨俊之子,杨坚之孙),618年在位 隋越王杨侗(杨昭之
子),618—619在位许
许太祖高皇帝宇文化及(也称隋废帝),618年9月—619年在位唐
[唐朝曾追封12人为帝:德明皇帝皋陶、先天太上皇帝李敬、玄元皇帝李耳、兴圣皇帝
李皓、宣皇帝李熙、光皇帝李天锡、景皇帝李虎、元皇帝李昞、孝敬帝李弘、让帝(让皇
帝)李宪(又名李成器)、奉天帝李琮、承天帝李倓] 唐高祖李渊(李昞之子,李虎之孙)
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之子)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之子) *孝敬帝李弘(李治之子) 唐中
宗李显(李治之子),684年第一次在位 唐睿宗李旦(李治之子),684-690年第一次在位
武周(南周)
[武则天建武周以后,曾追封8人为帝:齐圣帝启、文皇帝昌(姬昌)、康帝武(康皇帝姬
武)、成帝武克己(武居常之父)、章敬帝武居常(武俭之父)、昭安帝武俭(武华之父)、文穆帝
武华(武士彠之父)、高皇帝武士彠] *南周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武士彠(武华第四子)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武曌(又名武则天,武士彠次女),690-705年在位唐(复辟)
唐中宗李显(李治之子),705-710年第二次在位 唐殇帝李重茂(李显之子),710年
在位 唐睿宗李旦(李治之子),710-712年第二次在位 *让帝李成器(又名李宪,李旦
长子) 唐玄宗李隆基(李旦次子),712-756年在位 *奉天帝李琮(李隆基之子) 唐
肃宗李亨(李隆基之子),756-762年在位 唐代宗李豫(李亨之子),762-763年第一次在
位 广武王李承宏(邠王李守礼之子、章怀太子李贤之孙),763年夺位得立 *承天帝
李倓(李亨之子) 唐代宗李豫(李亨之子),763-779年第二次在位 唐德宗李适(李豫之
子),779-805年在位 唐顺宗李诵(李适之子),805年在位 唐宪宗李纯(李诵之
子),805-820年在位 唐穆宗李恒(李纯之子),820-824年在位 唐敬宗李湛(李恒之
子),824-826年在位 绛王李悟(李纯之子),826年夺位得立 唐文宗李昂(李恒之
子),826-840年在位 唐武宗李炎(李恒之子),840-846年在位 唐宣宗李忱(李纯之
子),846-859年在位 唐懿宗李漼(李忱之子),859-873年在位 唐僖宗李儇(李漼之
子),873-886年第一次在位 襄王李煴(李宣之孙、李供之曾孙、唐肃宗李亨之玄
孙),886年夺位得立 唐僖宗李儇(李漼之子),886-888年第二次在位 唐昭宗李晔(
李漼之子),888-900年第一次在位 德王李裕(李晔之子),900年十一月被刘季述立为皇
帝,901年1月被废 唐昭宗李晔(李漼之子),901年1月-904年第二次在位 唐哀帝李
柷[zhù](李晔之子),904年-907年在位渤海国
*渤海烈王乞乞仲象,668-698年在位 渤海高王大祚荣(乞乞仲象之子),698-719年
在位 渤海武王大武艺(大祚荣之子),719-737年在位 渤海文王大钦茂(大武艺之
子),737-793年在位 渤海前废王大元义(大钦茂族兄),793年在位 渤海成王大华
兴(大宏临之子、大钦茂之孙),793-794年在位 渤海康王大嵩璘(大钦茂之子),704-
809年在位 渤海定王大元瑜(大嵩璘之子),809-812年在位 渤海僖王大言义(大嵩璘
之子),812-817年在位 渤海简王大明忠(大嵩璘之子),817-818年在位 渤海宣王大
仁秀(大野勃的曾孙、大祚荣的堂曾孙),818-830年在位 渤海宁王大彝震(大新德之
子、大仁秀之孙),830-857年在位 渤海雍王大虔晃(大新德之子、大仁秀之孙),857-
871年在位 渤海厉王大玄锡(大虔晃之孙),871-894年在位 渤海赧王大玮瑎(大玄锡
之子),894-907年在位 渤海后废王大諲撰(大玮瑎之子),907-926年在位,926年亡
国。南诏国
云南王皮罗阁,738-748年在位 神武王阁罗凤(皮罗阁之子),748-779年在位 *
悼惠王凤迦异(阁逻凤之子),未及即位就病死了 桓王异牟寻(凤迦异之子,谥孝桓
王),779-808年在位 惠王寻阁劝(异牟寻之子,谥孝惠王),808-809年在位 幽王劝
成晟(也作劝龙晟,寻阁劝之子),809-816年在位 靖王劝利晟(寻阁劝之子),816-823
年在位 昭成王劝丰祐(寻阁劝之子)823-859年在位大礼国
景庄帝世隆(劝丰祐之子),859-877年在位大封民国
武帝隆舜(世隆之子),877-897年在位 哀帝舜化贞(隆舜之子),897-902年在位大
长和国
武桓帝郑买嗣,902-910年在位 肃文帝郑仁旻(郑买嗣之子),910-926年在位
恭惠帝郑隆亶(郑仁旻之子),926-928年在位大天兴国(兴源国)
悼康帝赵善政,928-929年在位大义宁国
肃恭帝杨干贞(也作杨干真),929-930年在位 末帝杨昭(又名杨明,杨干贞之
子),930-937年在位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宣元帝朱黯 *光献帝朱茂琳 *昭武帝朱信 *文穆帝朱诚 太祖朱温(又名
朱全忠),907-912年在位 郢王朱友珪(朱温庶子),912-913年在位 末帝朱瑱(又名
朱友贞,朱温嫡子),913-923年在位后唐
*昭烈帝朱邪执宜 *文景帝李国昌(原名朱邪赤心) *太祖/武帝李克用 *恭帝李
聿 *质帝李教 *靖帝李琰 庄宗李存勖(李克用之子),923-926年在位 *德祖/
成帝李霓 明宗李亶(又名李嗣源,李霓之子、李克用养子),926-933年在位 闵帝李
从厚(李亶之子),933-934年在位 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他是明宗李亶之妻宣宪皇
后与一个王姓男子(史书中仅称王氏)的儿子),934年夺位得立,934-936年在位后晋
*安帝石璟 *简帝石彬 *平帝石昱 *元帝石绍雍(庙号献祖) *晋宋王石敬
儒(石绍雍长子) 高祖石敬瑭(石绍雍次子),936-942年在位 出帝石重贵(石敬瑭长
子),942-946年在位后汉(包括北汉)
*元帝刘湍 *恭僖帝刘昂 *昭宪帝刘僎(zhuàn) *章圣帝刘琠(tiǎn,庙号显祖)
高祖刘暠(本名刘知远,刘琠长子),947-948年在位,史称刘暠的汉朝为后汉 隐帝刘承
佑(刘暠之子),948-950年在位 湘阴公刘赟(刘旻之子、刘暠义子),950年在位 世
祖刘旻(刘琠次子),951-954年在位,史称刘旻的汉帝国为北汉,以区别于后汉 睿宗刘
钧(刘旻之子),954-968年在位 少主刘继恩(刘旻之女刘氏与第一任丈夫薛钊所生的儿
子),968年在位 英武帝刘继元(刘旻之女刘氏与第二任丈夫何某所生的儿子),968-979
年在位后周
*睿和帝郭璟 *明宪帝郭谌(chén) *翼顺帝郭蕴 *章肃帝郭简 太祖郭威(
郭简之子),951-954年在位 世宗柴荣(柴守礼之子,郭威义子[郭威之妻(圣穆皇后柴氏)
之侄,过继后改名为郭荣]),954-959年在位 恭帝柴宗训(史书中也作郭宗训),959-
960年在位十一国
吴越
*洪胜(圣)王钱沛 *建初王钱宙 *英显王钱宽 太祖钱鏐(钱宽之子),907-932
世宗钱元瓘(钱鏐之子),932-941 成宗钱弘佐(钱元瓘之子),941-947 忠逊王钱弘
倧(钱元瓘之子),947年在位 忠懿王钱弘俶(钱元瓘之子),947-978年在位北平
武烈王王处直(王宗之子),907-921年在位 孝惠王王都(王处直养子,原名刘云
郎),921-929年在位闽国
太祖王审知(王恁[nèn]之子,谥“昭武孝帝”),909-925年在位 嗣王王延翰(王审
知之子),925-926年在位 惠宗王延钧(也作王钧,王审知之子),926-935年在位 康
宗王昶(王延钧之子),935-939年在位 景宗王曦(王审知之子),939-944年在位殷国
世宗睿武帝王延政(王审知之子),944-945年在位[也有史家把他列为闽国皇帝]荆南(
南平)
武信王高季兴,924-928 文献王高从诲(高季兴之子),928-948 贞懿王高保融(
高从海之子),948-960 贞安王高保勖(高从海之子),960-962 德仁王高继冲(高保
融之子),962-963南楚
*文肃王马筠 *庄穆王马正 *景庄王马元丰 武穆王马殷,907-930年在位
衡阳王马希声(马殷之子),930-932 文昭王马希范(马殷之子),932-947 前废王马
希广(马殷之子),947-950 恭孝王马希萼(马殷之子),950-951 后废王马希崇(马殷
之子),951年在位南吴
太祖杨行密,902-905 烈祖杨渥(杨行密长子),905-908 高祖杨隆演(又名杨
渭、杨瀛,杨行密次子),908-920 让帝/睿帝杨溥(杨行密第三子),920-937岐国
忠敬王李茂贞(又名宋文通),901-924桀燕
桀王刘仁恭,897-907 燕王刘守光(刘仁恭之子),907-913,年号应天
徐齐
*齐太祖/(忠)武帝徐温(徐知诰养父) 齐烈祖/(孝)高帝徐知诰,937-939,939年改名
李昪,并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南唐
*唐静帝李恪 *唐平帝李超 *唐安帝李志 *唐德帝李荣 *唐武帝徐温(李昪
养父) 唐烈祖李昪(biàn),939-943(也有人把他在徐齐的在位年限计入该朝,即937-
943年在位) 唐元宗李璟(李昪之子),943-961 唐后主李煜(李璟之子),961-975南
汉
*文帝刘安仁 *圣武帝刘谦(刘知谦,庙号代祖) *襄帝刘隐(庙号烈祖、烈宗)
高祖刘龑(yǎn,刘知谦之子),917-942 殇帝刘玢(b+n、fn,刘龑之子),942-943
中宗刘晟(shèng、chéng,刘龑之子),943-958 后主刘鋹(chǎng,刘晟之子),958-
971前蜀
[王衍即位,追封王子晋为“至道玉宸皇帝”] 高祖王建,907-918 后主王衍(原
名王宗衍,王建之子),918-925后蜀
*元帝孟佚(yì) *景帝孟察 *武帝孟道 高祖孟知祥(孟道之子),924-928
后主孟昶(孟知祥之子),928-948东丹国(契丹)
懿宗耶律倍(耶律阿保机之子),926-930 人皇王妃萧氏(耶律倍之妻),930-940
世宗耶律阮(即辽世宗),940-947 太祖/明王耶律安端(耶律撒剌的之子),947-952
中王耶律娄国,952-982年在位辽
*辽肃祖/昭烈帝耶律耨里思(耶律劾领之子) *辽懿祖/庄敬帝耶律萨剌德(耶律耨里思
之子) *辽玄祖/简献帝耶律均德寔(耶律萨剌德之子) *辽德祖耶律撒剌的(耶律均德寔
之子)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耶律撒剌的之子),916-926年在位 *辽宣简帝耶律的鲁
*辽懿宗/钦义帝耶律倍(耶律阿保机之子,东丹国首任皇帝) *辽章肃帝耶律李胡(耶律阿
保机之子) 辽太宗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之子),927-947年在位 辽世宗耶律阮(耶律
倍之子),947-951年在位,东丹国第三任皇帝、辽国第三任皇帝 辽翼武帝耶律察
割,951年夺位得立 辽穆宗耶律璟(耶律德光之子),951-969 辽景宗耶律贤(耶律阮
之子),969-982 辽圣宗耶律隆绪(耶律贤之子),982-1031 辽兴宗耶律宗真(耶律隆
绪之子),1031-1055 辽道宗耶律洪基(耶律宗真之子),1055-1101 *辽顺帝耶律
濬[jùn](耶律洪基之子)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耶律濬之子、耶律洪基之孙),1101-1125年
在位西辽
*辽嗣元帝(姓名失考) 辽德宗耶律大石(嗣元帝之孙),1132-1143年在位 辽感天
后萧塔不烟(耶律大石之妻),1143-1150 辽仁宗耶律夷列(耶律大石之子),1150-1163
辽承天帝/承天后耶律普速完(耶律大石之女,耶律夷列之妹),1163-1178 辽末帝耶律
直鲁古(耶律夷列之子),1178-1211 辽恭帝耶律屈出律(耶律直鲁古之婿兼义子),1211
年[夺位得立]-1218年在位东辽
辽元帝耶律留哥,1213-1220年在位 辽元后姚里氏(耶律留哥之妻),1220-1226
辽世祖耶律薛阇(shé,耶律留哥之子),1226-1238 辽嗣宗耶律收国奴(耶律薛阇之
子),1238-1259 辽末帝耶律古乃(耶律收国奴之子),1259-1269北辽
辽宣宗耶律淳(耶律和鲁斡之子、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1122年在位 辽宣后(又称
辽德妃,宣宗耶律淳之妻,萧普贤之女),1122 辽神宗/平帝/梁王耶律雅里(辽天祚帝耶
律延禧之子),1123 辽英宗/末帝耶律术烈(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1123后辽
辽安帝耶律厮不,年号天威,1216 辽恭帝耶律乞奴,年号天威,1216 辽釐帝
耶律金山,年号天德,1216-1217 辽顺帝耶律统古与,年号天德,1217-1218 辽章
帝耶律喊舍,年号天德,1218-1220年在位宋
北宋
[赵匡胤即位,追封五人为帝:天尊帝赵玄朗、至孝帝赵朓(tiǎo)、睿明帝赵珽、睿德帝
赵敬、宋宣祖睿圣帝赵弘殷] 宋太祖赵匡胤(赵弘殷长子),960-976年在位 宋太宗
赵炅(又名赵光义、赵匡义,赵弘殷次子),976-997 宋真宗赵恒(赵炅之子),997-1022
年在位 宋仁宗赵祯(赵恒之子),1022-1063年在位 宋英宗赵曙(赵允让之子,义名
王华),1063-1067 宋神宗赵顼(赵曙之子),1067-1085年在位 宋哲宗赵煦(赵顼之
子),1085-1100年在位 宋徽宗赵佶(赵顼之子),1100-1125年在位 宋钦宗赵桓(赵
佶之子),1126-1127年在位南宋
宋高宗赵构(赵佶之子),1127-1130年第一次在位 宋正安帝/元懿太子赵旉(即赵
敷,赵构之子),1130年在位,年号明授,在位26日 宋高宗赵构(赵佶之子),1130-
1162年第二次在位 宋孝宗赵昚[shèn](赵子偁之子),1162-1189年在位 宋光宗赵
惇[dkn](赵眘之子),1189-1194年在位 宋宁宗赵扩(赵淳之子),1194-1224年在位
宋理宗赵昀[yún](赵希瓐[lú]之子),1224-1264 宋度宗赵禥[qí](赵与芮[ruì]之子),1264-
1274 宋恭帝赵显(赵禥之子),1274-1276 宋端宗赵昰[shì](赵禥之子),1276-1278
宋帝昺赵昺[bǐng](赵禥之子),1278-1279大理
太祖/神武帝段思平,937-944年在位 文经帝段思英(段思平之子),944-945年在位
慈武帝段思胄(段思平之弟),945-952年在位 广慈帝段思聪(段思胄之子),952-968年
在位 应道帝段思顺(段思聪之子),968-985年在位 昭明帝段素英(段思顺之
子),985-1009年在位 宣肃帝段素廉(段素英之子),1009-1022年在位 秉义帝段素
隆(段素廉之侄),1022-1026年在位 圣德帝段素真(段素廉之子),1026-1041年在位
天明帝段素兴(段素真之孙),1041-1044年在位 兴宗/孝德帝段思廉(段智思之子),1044-
1075年在位 上德帝段廉义(段思廉之子),1075-1080年在位 上明帝段寿辉(段思廉
之孙、段廉义之侄),1080-1081年在位 保定帝段正明(段廉义之孙),1081-1094年在位
大中国表正皇帝/正德帝高升泰,1094-1096年在位(1094年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帝)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段廉义之孙),1096-1108年在位 宪宗/宣德帝段和誉(即段誉,段正
淳之子),1108-1147年在位 景宗/正康帝段正兴(段和誉之子),1147-1171年在位
宣宗/段智兴(段正兴之子),1071-1200年在位 亨天帝段智廉(段智兴之子),1200-1204
年在位 神宗段智祥(段智兴之子),1204-1238年在位 孝义帝段祥兴(段智祥之
子),1238-1251年在位 天定贤王段兴智(段祥兴之子),1251-1254年在位刘齐
*毅文帝刘忠 *睿仁帝刘某 武烈帝刘豫,1130年九月-1137年在位西夏
[李元昊称帝,追封孔丘为文宣皇帝] *太祖/孝光皇帝李继迁(曾名赵保吉,李光俨之
子),982-1004年在位 *太宗李德明(李继迁之子),1004-1032 景宗李元昊(李德明
之子),1032-1048 毅宗李谅祚(李元昊之子),1048-1067 惠宗李秉常(李谅祚之
子),1067-1086 崇宗李乾顺(李秉常之子),1086-1139 仁宗李仁孝(李乾顺之
子),1139-1193 桓宗李纯佑(李仁孝之子),1193-1206 襄宗李安全(李仁友之子,
李乾顺之孙),1206-1211 神宗李遵顼(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1211-1223 献宗李
德旺(李遵顼之子),1223-1226 末帝李睍[xiàn](清平郡王李某之子、李遵顼之
孙),1226-1227年在位前金(女真)
金始祖/景元帝完颜函普,941-960年在位 金德帝/玄德帝完颜乌鲁(完颜函普之
子),960-962年在位 金安帝完颜跋海(完颜乌鲁之子),962-983年在位 金献祖/定昭
帝完颜绥可(完颜跋海之子),983-1005年在位 金昭祖/成襄帝完颜石鲁(完颜绥可之
子),1005-1021年在位 金景祖/惠桓帝完颜乌古乃[nǎi](完颜石鲁之子),1021-1074年
在位 金世祖/圣肃帝完颜劾里钵(完颜乌古乃之子),1074-1092年在位 金肃宗/穆献
帝完颜颇剌淑(完颜乌古乃之子),1092-1094年在位 金穆宗/孝平帝完颜盈歌(完颜乌古
乃之子),1094-1103年在位 金康宗/恭简帝完颜乌雅束(完颜劾里钵之子),1103-1113
年在位金
金太祖完颜旻(又名完颜阿骨打,完颜劾里钵之子),1115-1123年在位 金太宗完颜
晟(完颜劾里钵之子,金太祖之弟,完颜昂之兄),1123-1135年在位 *金徽宗/景宣帝完
颜宗峻(完颜旻之子) 金熙宗完颜亶(完颜宗峻之子),1135-1150年在位 *辽忠烈王/
睿明帝完颜宗干(完颜旻之子) 海陵王完颜亮(完颜宗干之子),1150-1161年在位 *金
睿宗/简肃帝完颜宗尧(完颜旻之子) 金世宗完颜雍(完颜宗尧之子),1161-1189年在位
*金显宗/光孝帝完颜允恭(完颜雍之子) 金章宗完颜璟(完颜允恭之子),1189-1208年在
位 卫绍王完颜永济(也作完颜允济,完颜雍之子),1208-1213年在位 金宣宗完颜
询(完颜允恭之子),1213-1224年在位 金哀宗完颜守绪(完颜询之子),1224-1234年在
位 金末帝完颜承麟(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第四子完颜昂的后裔,完颜旻的族孙),1234年
在位元(孛儿只斤氏)
*元熙祖/毅玄帝孛儿只斤孛端察儿(父:朵奔蔑儿干,母:阿兰豁阿;他是成吉思汗的
十世祖) *元宣祖/功哲帝孛儿只斤合不勒(孛儿只斤也速该的祖父;1148年被金主册封
为蒙兀国王) *元烈祖/神元帝孛儿只斤也速该(元太祖成吉思汗之父) 元太祖(成吉思
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元烈祖之子),1206-1227年在位 *道宁帝孛儿只斤术赤(元太祖成
吉思汗长子) *元圣宗/忠武帝孛儿只斤察合台(元太祖成吉思汗次子) 元睿宗/仁圣景
襄帝孛儿只斤拖雷(监国)(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子),1227-1229年在位 元太宗孛儿只斤
窝阔台(元太祖之子),1229-1241年在位 马乃真后(元太宗之妻)(称制),1241-1246年在
位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元太宗之子),1246-1248年在位 海迷失后(元定宗之妻)(称
制),1248-1251年在位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元睿宗之子),1251-1259年在位 元世
祖(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元睿宗之子),1260-1294年在位 *元裕宗/文惠明孝帝孛儿
只斤真金(元世祖之子) 元成宗(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元裕宗之子),1294-1307年
在位 *元顺宗/昭圣衍孝帝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元裕宗之子) 元武宗(曲律汗)孛儿只
斤海山(元顺宗之子),1307-1311年在位 元仁宗(普颜笃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顺宗之子),1311-1320年在位 元英宗(格坚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元仁宗之
子),1320-1323年在位 *元显宗/光圣仁孝帝孛儿只斤甘麻剌(元裕宗之子) 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元显宗之子),1323-1328年在位 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泰定
帝之子),1328年在位 元文宗(札牙笃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元武宗之子),1328-1329
年第一次在位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剌(元武宗之子),1329年在位 元文宗(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元武宗之子),1329-1332年第二次在位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明宗之子),1332年在位 元惠宗(乌哈图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明宗之子),1333-
1370年在位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元惠宗之子),1370-1378年在位 元益
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元惠宗之子),1378-1388年在位明
[明朝共追封7人为帝:明德祖玄皇帝朱百六、明懿祖恒皇帝朱四九、明熙祖裕皇帝朱
初一、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明兴宗康皇帝朱标、明睿宗献皇帝朱祐杬(yuán)、悼皇帝朱
慈烺(lǎng,也称献愍太子)] 明太祖朱元璋(朱世珍之子),1368-1398年在位 明惠帝
朱允炆(明兴宗朱标之子,史籍中也称为建文帝),1398-1402年在位 明成祖朱棣(朱元
璋之子,庙号初为明太宗),1402-1424年在位 明仁宗朱高炽(朱棣之子),1424-1425年
在位 明宣宗朱瞻基(朱高炽之子),1425-1435年在位 明英宗朱祁镇(朱瞻基之
子),1435-1449年第一次在位 明代宗朱祁钰(朱瞻基之子),1449-1457年在位 明英
宗朱祁镇(朱瞻基之子),1457-1464年第二次在位 明宪宗朱见深(朱祁镇之子),1464-
1487年在位 明孝宗朱佑樘(朱见深之子),1487-1505年在位 明武宗朱厚照(朱祐樘
之子),1505-1521年在位 *明睿宗/献皇帝朱祐杬[yuán](朱见深之子) 明世宗朱厚熜(
朱祐杬之子),1521-1567年在位 明穆宗朱载垕(朱厚熜之子),1567-1572年在位 明
神宗朱翊钧(朱载垕之子),1572-1620年在位 明光宗朱常洛(朱翊钧之子),1620年在位
明熹宗朱由校(朱常洛之子),1620-1627年在位 明思宗朱由检(朱常洛之子),1627-
1644年在位顺
大顺武烈皇帝李自成,年号永昌,1644-1645年在位大西
太祖高皇帝张献忠,年号大顺,1643-1646年在位 武皇帝(秦王)孙可望,年号兴
朝,1646-1647年在位南明
*明恭宗/恭帝/孝帝朱常洵 明安宗朱由崧(明恭宗朱常洵之子),年号弘光,1644-
1645年在位 明和帝/潞王朱常淓,1645年在位 明义宗/鲁王朱以海,1645-1655年
在位 明平帝/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在位 *明哲宗/惠帝/敬帝朱宇温 *明纯宗/顺
帝朱宙栐 *明世宗/(前)端帝朱硕熿 *明裕宗/宣帝朱器墭 明绍宗/襄帝/唐王朱聿
键(明裕宗朱器墭之子),年号隆武,1645年八月-1646年十月在位 明文宗/节帝/唐王朱
聿鐭[yù](明裕宗朱器墭之子),1646年十一月-1647年1月在位 明敬宗/东武帝/淮王朱常
清(淮王朱翊巨之子),1648-1649年在位 *明礼宗/(后)端帝朱常瀛 明昭宗/出帝/匡帝/
桂王朱由榔(明礼宗朱常瀛之子),年号永历,1646年十二月-1662年正月在位 明平宗/
韩王朱本铉,1646-1664年在位清(爱新觉罗氏)
[清朝曾追封6人为帝:元皇帝爱新觉罗·孟特穆、直皇帝爱新觉罗·福满、翼皇帝爱
新觉罗·觉昌安、宣皇帝爱新觉罗·塔克世、清成宗义皇帝(义帝)爱新觉罗·多尔衮、忠
义神武关圣大帝关羽]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之
子),1616-1626年在位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子),1626-
1643年在位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子,年号顺治),1644-1661
年在位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福临之子,年号康熙),1661-1722年在位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爱新觉罗·玄烨之子,年号雍正),1723-1735年在位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胤禛之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 清仁宗爱新觉
罗·颙琰(爱新觉罗·弘历之子,年号嘉庆),1796-1820年在位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
宁(爱新觉罗·颙琰之子,年号道光),1820-1850年在位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爱新
觉罗·旻宁之子,年号咸丰),1850-1861年在位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奕
詝之子,年号同治),1861-1875年在位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爱新觉罗·奕�之子,
年号光绪),1875-1908年在位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载沣之子,年号宣
统),1908-1912年在位;1934-1945为满洲国皇帝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1851.3.23-1864.6.1在位 幼天王洪天贵福(本名洪天贵),1864.6.1-
1864.7.22在位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大总统袁世凯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中华民国
大总统袁世凯 大总统黎元洪 大总统冯国璋 大总统徐世昌 大总统黎元
洪 摄行大总统高凌霨 大总统曹锟 摄行大总统黄郛 临时执政段祺瑞 摄
行临时执政颜惠庆 摄行临时执政杜锡珪 摄行临时执政顾维钧 军政府大元帅张
作霖 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国民
政府主席林森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孙科 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
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成立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3:4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1371624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朝代时间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朝代时间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