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更新时间:2023-03-11 13:00:40 阅读: 评论:0

康乃馨送什么人-三亚有哪些景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玉石床垫)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

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

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

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

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

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

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

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

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

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

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

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

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

完整的经验。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2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

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

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

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

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

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

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4.体育活动

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

训练。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3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

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

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

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

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

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

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

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

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

个性健康发展

(一)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4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

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

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

努力地完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

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

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

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

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

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二)教育要求

5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

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

技能;

8.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

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

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

行交往。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

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

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

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

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

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6

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

创造的乐趣;

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

欣赏。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

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

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

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

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

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

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

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

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

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

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

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

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

料灵活地运用。

7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

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

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

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

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

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

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

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

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

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

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

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

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

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8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

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

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

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

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

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

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

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

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

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

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9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

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

点和倾向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3:00: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10840136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pdf

上一篇:渐冻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