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点梳理
课文问答
文学常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
集》、《南腔北调集》;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
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
事。)诗歌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
字词: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
(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宿儒
(rú)敛(liǎn)脑髓(suǐ)
陌生(mò)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窦(dòu)
蝉蜕(tuì)书塾(shú)渊博(yuān)倜傥(tìtǎng)人声鼎沸
(dǐng)豁(huō)人迹罕至(hǎn)
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答:(1)本文的写作顺序,以空间的转换位顺序,从……到……;(2)
提供了本文划分段落的依据:“百草园”、“三味书屋”。
4.主题思想:本文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
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二、课内语段阅读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段文字作为温州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方位),百草园的(名
称),百草园的(变迁),最重要的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乐园)。
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
么?)
不矛盾。从“最末次的相见”来说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漠,
所以用“似乎”;而追忆儿时的百草园确有一些野草,因而用“确凿”一
词。
3.从本段文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我”对百草园的感情。(“乐园”。)
4.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
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
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
效果。)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
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
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
百草园的(声响),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
一带)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
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
分明。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
情。
分层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
“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
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
带,就有无限趣味)
12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
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
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
生活乐趣。
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
(叫天子)(斑蝥)的“(动)态。
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
束缚进行对比。
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
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
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理解填空: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__静
态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__由低到高___________,“也不必说”侧
重事物的__动态________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_由高到低____。这两
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___整体_____的描写,“单是”则是_局部__性的描
写。
请用//在选文上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1、从整体来写春夏秋百草园的乐趣。2、具体写了百草园泥墙根
一带的乐趣。
18.这段文字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形态、味道、动作五个方面写出百
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19.结合文段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热爱自然的少年。
(三)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你性子太急,来不及等到它走到中
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
捕鸟的乐趣。
2.文段详写了冬天在百草园的活动——捕鸟,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
捕鸟的情况?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作用:表现冬天的百草园依
然乐趣无穷。
3.文段中心是冬天雪后捕鸟的乐趣,却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这是什
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用: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
趣。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是和夏季百草园相
比较
5.捕鸟之事一直是“我”的记忆中的乐事,闰土父亲说“我”太“性”而少得
的话给“我”启迪:遇事要沉着镇定,所以难以忘怀(言之成理即可)。
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四)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选文段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的?
答:不知道。“也许是”表猜测的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表现了作者
告别百草园时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理。
请说说选文②中用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运用了什么
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的感叹及惜
别的不舍之情。
4.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
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
人化的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
5.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
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选文②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
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
度。)
答: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
朴、博学。而我对老先生也是充满着恭敬,敬佩。
从选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
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老师会读,而学生却没有读懂,所以乱读一起。
请理解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答:表达了我于那段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
4.鲁迅先生一直很尊敬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请从选段中找出能表
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戒尺”“不常用”,“罚跪的规则”“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说
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读书入
神时“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等描写,表现了作者对
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
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那些建议呢?
答:不感兴趣。原因是所读的内容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
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
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
即可)
6.选文语言准确,传神、逼真,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说说其表达效
果。
答:如选文后院寻趣中“爬”、“折”、“寻”、“捉”、“喂”等动词具体、形
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在园中寻到的乐趣。(答案不唯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2:5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1067324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不必说碧绿的菜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