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
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
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
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
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
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近年来国外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
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
题。现在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例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共同成立的
GlobalEnvironmentFacility每年支出数亿美元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美国MacArthurFoundation1992
年花了$17millions支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卢举行,世界许多国家都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我国
领导人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标志着世界围的自然保护工作进入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转入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概念的提出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围与强度的不断增加,人类社会遭遇到一系列前所
未有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5大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态环境的保
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并且在拯救珍稀濒
危物种、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1948年,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
保护联盟(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
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该大纲提
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
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
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
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
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或者说,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英文为biodiversity或biological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
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例如oNoretal.(1986)认为,
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多个层次上。而Wilson等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形式的多样性("Thediversity
oflife")(Wilson&Peter,1988;Wilson,1992)。儒泳(2001)认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是指"地球上
生命的所有变异"。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1992)里,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是"
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
这包括物种、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Thevariabilityamonglivingorganismsfromallsources
including:interalia,terrestrial,marineandotheraquaticecosystemandtheecological
complexesofwhichtheyarepart,thisincludesdiversitywithinspecies,betweenspeciesand
ofecosystem)"。
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蒋志刚等(1997)给生物多样性所下的定义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
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
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
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3.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遗传多样性(geneticdiversity)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
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pool)。一
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基因的变化,包括种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的遗传变异
(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
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
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
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
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2)物种多样性(speciesdiversity)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对于什么是物种一直是分类学家和系统进化学家所讨论的问
题。迈尔(1953)认为: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
存在着生殖隔离。我国学者世骧(1978)所下的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
物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
时考虑形态的、地理的、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具有相对稳
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②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占据着一定的地
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生存和繁衍后代;③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
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
代。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
是指一定区域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
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蒋志刚等,1997)。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
一个客观指标。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
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
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3)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diversity)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
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
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
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
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landscape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景观
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要素是组成
景观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
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遗传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施立明等1993葛颂等1994),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是构成生态系
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
性。
4.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2年6月5日
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里约热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正式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因此
每年的12月29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该公约
的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瓦,最高管理机构为缔约方会议(CoP)。CoP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其职责为:
按照公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修正案、附件及议定书等。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是: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
(2)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利益。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各缔约方应该编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或按此目的修改现
有的战略、计划或方案。
(2)尽可能并酌情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持续利用纳入到各部门和跨部门的计划、方案或政策之中。
(3)酌情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措施,让提供遗传资源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
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研究。
(4)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促进并推动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
取得基于其提供资源的生物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和收益。
(5)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使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够支付因履行公约所增加的费用。
(6)发展中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约中的各项义务,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图片: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2:4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509792136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物多样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物多样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